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讲授人:王兴瑞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复习回顾------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遗传因子都是独立的,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甲、乙两个小桶
_______________
小桶内的彩球
___________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雌雄配子的_________
雌、雄生殖器官
雌、雄配子
随机结合
1.模拟内容:
2.操作步骤: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提示:因为生物体内产生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的数量是相等的。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量不一定相等,自然状况下雌配子的总数远远小于雄配子的总数。
(1)每个小桶中D小球和d小球为什么都是相等的?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量是否必须相等?
提示: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分别从两个小桶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3)抓取的小球是否需要放回到原小桶中?为什么?
提示:需要。若不放回原小桶内,则影响小桶中两种小球的比例,从而影响模拟实验的数据。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________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为显性∶隐性≈_____。
1∶2∶1
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是不够的,所以,孟德尔又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测交实验
杂种一代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高茎
矮茎
测交后代
87
79
比例
1
1
实际的测交实验结果
根据孟德尔的假说,推测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值为1:1
假说正确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具有普遍性。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
_________
演绎推理
_________
得出结论。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测交实验
做测交实验
得出“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
提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
提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
提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实验验证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
提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四个假说)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总结:分离定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课堂检测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
课堂检测
2.两株杂合黄色籽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共产生120粒种子,从理论上推算,纯合黄色豌豆种子的数目为 ( )A.30粒 B.60粒 C.90粒 D.120粒
√
课堂检测
3.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用红果与黄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其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1∶0或1∶1 B.1∶0或1∶2∶1C.1∶2∶1或1∶1 D.1∶1∶1∶1
√
课堂检测
4.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