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猴王出世 同步导学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猴王出世 同步导学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08:01: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7.猴王出世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
??
??
?
楷书(kǎi jié)   
顽劣(liè lüè)
镌着(juān xié)
瞑目(mín mínɡ)
迸裂(bìnɡ bènɡ)
挠腮(náo ráo)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喜不(  )(  )
 
(  )耳(  )腮
天(  )地(  )
(
  )男(  )女
(  )头(  )颈
(  )弟(  )兄
(  )目蹲身
(  )伏无违
1.“_____________”意思是行礼伏拜,没有违逆。“_______________”意思是闭上眼睛蹲下去。
2.这道数学题他怎么也做不出来,急得他_______________。
3.看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的消息,很多人____________。。
三、结合句意,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    )
2.遂有灵通之意。
(    )
3.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
四、根据课文内容作出正确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  )
2.石猴是由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来的。
(  )
3.“一个个序齿排班”中“序齿”的意思是牙齿的多少。
(  )
4.孙悟空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中的人物形象。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了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
-番。吃勾了多时,酷酶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
-
-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1、给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琼浆(qiónɡ
qínɡ)
流涎(xián
yán)
嚼碎(jiáo
jué)
佳肴(yáo
yǒu)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丢了执事(
)
(2)一时拿住(
)
3、这段文字写的是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描写中,你觉得“孙大圣”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楷书(kǎi)   
顽劣(liè)
镌着(juān)
瞑目(mínɡ)
迸裂(bènɡ)
挠腮(náo)
二、
喜不(自胜)
 
(抓)耳(挠)腮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伸)头(缩)颈
(唤)弟(呼)兄
(瞑)目蹲身
(拱)伏无违
1.拱伏无违
瞑目蹲身
2.抓耳挠腮
3.喜不自胜
三、1.叫做
2.于是
3.安身之处
四、1.×
2.

3.×
4.√
五、1、琼浆(qiónɡ)
流涎(xián)
嚼碎(jiáo)
佳肴(yáo)
2、(1)
手中的活
(2)抓住
3、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预习导学案
7.猴王出世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
16个生字,读准
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能猜测出语句大意。
3.了解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感悟石猴的勇敢顽强、无私无畏。
【走进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有《射阳先生存稿》传世,另有小说集《禹鼎志》,已佚。撰写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圈起来,读两遍。
芝兰(zhī)
迸裂(bènɡ)
涧泉(jiàn)
獐鹿(zhānɡ

猕猿(mí)
石窍(qiào)
镌刻(juān)
顽劣(liè)
列位呵(a)
抓耳挠腮(náo)
拖男挈女(qiè)
(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围圆:
灵通:
石碣:
喜不自胜:
造化:
天造地设:
家当:
抓耳挠腮:
力倦神疲:
序齿排班:
2.再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文章选自《      》的第一回。我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下列语句重新排列。
(  )群猴玩耍,发现源头。
(  )石猴争先,进入洞中。
(  )群猴欢喜,进洞安家。
(  )序齿排班,石猴称王。
(  )狼虫为伴,猕猿为亲。
(  )石育仙胞,化作石猴。 
(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石猴日常生活的情景。
②读了这句话,我体会到了石猴的(  )
A.
自由自在、勇敢无畏。
B.
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这句话是对石猴的______描写,表现了石猴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②把描写石猴动作的词画上横线。
(4)石猴被群猴拜为猴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抄积累】
4.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片段赏析】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座山正当山顶,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中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用“——”画出描写石头的形状、所处位置的句子。
(2)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相关链接】
描写动作的句子: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参考答案】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遂suì(未遂)
涧jiàn(山涧)
猕mí(猕猴)
猿yuán(猿猴)
窍qiào(开窍)
镌juàn(镌刻)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cháo(朝鲜)
ā(呵呀)


zhāo(朝霞)
ɑ(列位呵)
(3)略
(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围圆——文中指仙石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石碣——石碑。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家当——家产。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力倦神疲——肉体和精神上都很疲惫。
序齿排班——按照年龄大小排序。
2.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课文表现了石猴活泼机灵、敢作敢为的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西游记
3
4
5
6
2
1
(2)①食



排比
对偶
②B
(3)①动作
勇敢无畏
②瞑






(4)群猴有言在先,谁可以钻进瀑布,寻个源头,不伤身体,即拜为猴王,而石猴做到了。
4.略
5.(1)描写石头形状的句子: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那座山正当山顶,有一块仙石。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2)原因是“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
(3)最后一句用的修辞手法——对偶好处:(1)能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2)能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