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说和做》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4:20:39

文档简介

2、《说和做》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习资源
导学案、自测题、当堂测评、微课
“《说和做》基础梳理”,平台讨论及活动。
【环节一】初读——初步感知,把握基础
1、明确目标
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
大声朗读课文扫清字音词义障碍(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衰微(

赫然(

迭起(

卓越(

锲而不舍(

小楷(

沥尽心血(

澎湃


慷慨淋漓(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 秩序(

硕果(

气冲斗牛(

校补(

心不在焉(

3、把握基础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说和做》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并完成下列填空题,对照微课纠错(用红笔改正)。观看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正义是杀不完的的》视频,进一步了解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
,现代著名
,被誉为“农民诗人”,以一首


等。文中所写的闻一多,著名的学者、

,他的代表作有诗集


、《





等。
【环节二】速读——浏览文章,理清层次
理解内容(“中心即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中心句或核心词。”)
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自学指导: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和概括性的句子。)
明确:
(2)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没有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闻一多不同时期的所做的事来分析,用红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内容,上传致平台“内容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解决。)
明确
【环节三】精读——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5、合作探究(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到原句划下来有感情朗读) 
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本文在记叙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
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自学指导:用红笔在文中标出细节描写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他们刻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人物特点
关键词语+内容+效果)
明确:
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明确:
【环节四】再读——品析语言,揭示思想感情
6、写法探究
1)揣摩语言
学法指导:修辞手法、用词的准确、语句的含义等方面去赏析。答题格式:修辞手法(用词)+内容+效果或情感

①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③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自学指导:归纳主旨格式:通过……,表现了……,歌颂……。)
【环节五】延读——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7、积累拓展
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将已完成的划“√”,未完成划“×”,并且要在课外通过自学完成。)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
)课题:2、说和做
导学目标
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导学重点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导学难点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导学资源
导学案、自测题、当堂测评、微课
“《说和做》基础梳理”,平台讨论及活动。
【环节一】初读——初步感知,把握基础
1、明确目标
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
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然后对照微课用红笔纠错。)
衰微(shuāi)
赫然(hè)
迭起(
dié

卓越(
zhuó)
锲而不舍(qiè)
小楷(
k?i

沥尽心血(lì)
澎湃
(péng
pài)
慷慨淋漓(
kāng
k?i
lín

)迥乎不同(ji?ng)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

) 秩序(
zhì
)硕果(
shuò

气冲斗牛(
dǒu

校补(
jiào

心不在焉(
yān

3、把握基础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说和做》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并完成下列填空题,对照微课纠错(用红笔改正)。观看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正义是杀不完的的》视频,进一步了解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
臧克家
,现代著名
诗人
,被誉为“农民诗人”,以一首
《老马》
等。文中所写的闻一多,著名的学者、
诗人

民主战士
,他的代表作有诗集
《红烛》
、《死水》
《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
等。
【环节二】速读——浏览文章,理清层次
理解内容(“中心即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中心句或核心词。”)
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自学指导: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和概括性的句子。)
明确: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
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没有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闻一多不同时期的所做的事来分析,用红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内容,上传致平台“内容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解决。)
明确(仅供参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为了探索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都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如:几年辛苦,凝结成的《唐诗杂论》,他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又如他“做了,也没有说”,由唐诗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如: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人的领导人,闻一多“说”了,起先是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他“说”了,跟着也“做”了,起稿政治传单,游行走在队伍前头,最终,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两者之间有联系。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环节三】精读——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5、合作探究(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到原句划下来有感情朗读) 
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本文在记叙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
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自学指导:用红笔在文中标出细节描写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他们刻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人物特点
关键词语+内容+效果)
明确:语言描写,“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
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肖像描写,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敢说敢做。“目不窥园”,“头发零乱”,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明确: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用比喻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
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用“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组成语,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了闻一多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又用了“群蚁排衙”一个比喻的词语,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既深刻,又形象。
【环节四】再读——品析语言,揭示思想感情
6、写法探究
(1)揣摩语言
学法指导:修辞手法、用词的准确、语句的含义等方面去赏析。答题格式:修辞手法(用词)+内容+效果或情感

①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闻一多
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
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自学指导:归纳主旨格式:通过……,表现了……,歌颂……。)
明确: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和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的表现,热情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环节五】延读——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7、积累拓展
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示例: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时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胡子。
【导学一】学法指导
资源助学
1、导入:(播放欣赏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引出闻一多)
师: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
2、操作流程
(1)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教师提前登录平台上传本课学习资源,线上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时间、方法。
(2)明确当堂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解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督导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利用腾讯会议巡回督学,引导学生自学文本,带着学习任务及目标自学课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跟读课文,在课本上用红笔做上记号或在《导学案》上完成检测题。
(4)微课助学:学生自学微课对重难点知识的解读分析,教师巡回督导学生规范使用平板,提高自学效率。
【导学二】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
导入:仔细阅读文本,注意小标题理清文本结构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导学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初读和速读课文,把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和文章内容,接下来我们将仔细品读课文分析闻一多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情感。
(2)学生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问题,有难度的在组内讨论,总结完善。
(3)追问:把“说”和“做”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导学四】分析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导入: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后进一步揣摩人物情感加深对“闻一多”的理解
对文章主旨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
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导学五】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是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说和做,学会做一个言行一致的正直的人。
2、操作流程:学生自己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
【板书设计】
2、说和做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古典新义》
对比
起稿政治传单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参加游行示威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