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义,翻译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积极好学的习惯,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段——自学质疑
【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
1、明确目标(1分钟)
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把握常识(5分钟)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孙权劝学》文学常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并完成填空题,对照订正(用红笔改正)。
3、自学教材(6——9分钟)
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4、疏通文意(18——20分钟)
(自学指导: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标记,再完成下面的词语解释与重点句子翻译,最后对照平台微课根正错误。)
【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
1、在线测学(时间:8分钟)
独立在平台完成本课必做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完成选做自测题。
2、质疑思学(时间:3——7分钟)
(1)根据在线测学的结果反馈,核对订正,师友间相互强化巩固落实。
(2)参考组内其他同学笔记完善自己的笔记,将导学案上的字音、解释实词句子翻译和文学常识,在组内以听写或问答的形式落实过关。
(3)组长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问,整理后拍照上传至活动“《孙权劝学》自学反馈”,并在课后进行组内交流。
第二段——训练展示(第2课时)
【环节三】自展提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学情反馈(时间8分钟)
老师根据小组自学反馈结果,针对共性疑难问题,选取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另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知识链接之背景介绍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东吴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在江陵。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家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知识链接之主要人物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吕蒙(178—220),字子明,东汉末孙权
手下的名将。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
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文学常识填空:《资治通鉴》是 北宋 (朝代) 司马光 主持编撰的第一部 编年体 史书(体裁),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政治家 、 史学家 。
(1)朗读指导: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请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读准下列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qīng)
孰若孤(sh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刮目相待(gēng)
疏通文意(18——20分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专攻)
见往事耳(了解)
蒙乃始就学(从师学习)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翻译重点句子。
(学法指导:注意实词在译句中的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
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
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⑤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学识浅陋)的吴下阿蒙了。
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就应该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兄长你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后写作“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一词多义
2.梳理重点文言现象
辞以军中多务(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用
与“为”合用,译为“认为”
了解
知晓
以
见
(3)古今异义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但当涉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见往事耳
(4)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
(倒装句,“以军中多务”作状语,状语后置)
古义:到,等到;今义:达到
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3.疏通文意
留——国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必做题
①下列与文学常识有关的说法有误的是( B )
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他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
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此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D、本文提到的“治经”中的经是指儒家经典,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等。
②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
B、但当涉略( 只,只是 )
C、见往事耳( 看见 )
D、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③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C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你成为研究经学的学官吗?)
B、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托了。)
C、但当涉略,见往事耳。(但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过去的事情罢了。)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就应该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选做题
④本课演绎出了哪几个成语?请你写出来,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合作探究(14分钟)
(1)复述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片段?
(学法指导:朗读课文,按“劝学——就学――议论――结友”的层次复述。)
明确:故事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惊学
本文重点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鲁肃叹服吕蒙学业进步,并与他结为朋友这两个片段。
理清思路
孙权劝学
力陈必要: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
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
多务孰若孤
吕蒙就学
先:
后:
辞—军中多务
就—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
今日才略,非吴下阿蒙
正面
正面
侧面
(2)孙权为什么要权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3)课文中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学法指导:从文中找关键句子分析。)
明确:“但当涉略,见往事耳。”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吕蒙。
明确:通过鲁肃大惊并与之结友,来表现了学习给吕蒙带来的巨大变化。
人物形象
孙权
严格要求
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
吕蒙
鲁肃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坦诚豪爽
豪爽有风度
真诚
(4)如何评价文中的孙权、吕蒙、鲁肃?
(学法指导:从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加以分析。)
明确:
孙权以切身经验启发吕蒙学习,自己善学,也善于劝学。
吕蒙由不学习到学有长进,善于听取意见并努力实施。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敬才、爱才。
(5)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从三个人物不同的角度来谈谈。
明确:
从孙权的角度,我们劝诫别人要以身作则,要有耐心,善劝。
从吕蒙的角度,要明白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从鲁肃的角度,我们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
3、展示交流(时间10分钟)
小组内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拍照上传至“平台-活动-《孙权劝学》内容理解”,教师随机选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订正补充。
【环节四】自评巩固——自主测评,当堂巩固(15分钟)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题目: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环节四】自评巩固——自主测评,当堂巩固(15分钟)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A.恐已暮矣( 迟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怎么 )
C.何不炳烛乎( 点燃 )
D.孰与昧行乎( 黑暗 )
2、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A、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对、 向 )
B、少而好学( 表修饰 )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主谓之间 )
D、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
3、用当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勤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年的时候爱好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爱好爱好学习,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老年的时候爱好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点燃蜡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
4. 晋平公担心学欠好的原由是 年岁大 ,吕蒙不肯学的原由是 事务多 。
5.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词,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从酷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谦逊听取他人的公道创议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