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雎 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关雎 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4: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关雎
曲靖市麒麟区第十一中学
诗经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文学常识。
2、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
3、品味诗歌,体悟作者的情怀。
4、感受诗歌和谐的音乐美。
《关雎》即《国风·周南·关雎》,创作于周代,是《诗经》著名诗篇,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
课文背景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实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称为《诗经》。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五经”之一,《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大部分是贵族宫廷的正乐。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多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的“六义”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比”:
“兴”:
赋:直陈其事即陈述铺叙。
比:借物譬喻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托物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诗经的内容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头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解 题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字词学习
雎(jū)鸠(jiū)
窈(yǎo) 窕(tiǎo)
好(hǎo)逑(qiú)
荇(xìng)
寤(wù)寐(mèi)
芼(mào)
乐(lè)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课文朗读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字词学习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的词: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水中的陆地。
配偶。
捞取。
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念。
弹琴鼓瑟。友,对某人表示亲近。
挑选。
敲钟击鼓。使……快乐。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课文译文
第一章: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雎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是一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
第三章:表现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写出了心中充满的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时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各节大意
第一部分:以雎鸠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直写男子的愿望,引出淑女是君子的理想对象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男子对姑娘的极度思念和追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部分:写男子幻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河边邂逅一见倾心
朝思暮想
辗转难眠
琴瑟钟鼓
表达爱慕
文章结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幻想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忧思的句子是: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就是佐证。
合作探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雎》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反映了什么愿望?
本诗描述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醒时、梦中都不能忘怀,但又无法追求得到的情景。
反映了对美好爱情的大胆执着追求和希望婚姻美满的强烈愿望。
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执着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6、《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这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就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8.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所以,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鸾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泽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对比赏析
姝:美丽 俟:等待
爱:隐藏 鸾:美好
匪:不是
彤管:红色的洞箫
有炜:红色而有光泽
女:同“汝”
荑:草木初生的嫩芽
洵:真是
异:出色
文章运用的手法
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



纯朴、自然不作任何雕饰的描写
反复以及双声叠韵的运用
课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中心思想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的艺术特色
字的用法:
“之”
在河之洲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荇菜”
代词,指“窈窕淑女”
代词,同上
课堂小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近”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C
下课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