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01 19: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做密州太守时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以介绍作者苏轼导入新课。
介绍苏轼时,分别从他的诗、词、书法、绘画、政绩以及和他有关的有意思的故事入手,让学生明白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带领学生复习苏轼的作品,了解苏轼,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兴趣,从而带动学生对所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2、朗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安排这一环节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欣赏音频朗读,注意字音,然后采用自由读、个人读、齐读,范读等方式朗读课文,在此期间,教师要作好朗读指导,努力做到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4、诗文赏析
  为了帮助学生赏析课文,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②、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③、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④、这样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5、小练笔:
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就是寓情于景,这首词也不例外,用自己的话把上阕中描写的出猎的场景写出来,要求想象大胆、合理。
6、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有着铮铮铁骨,也有着绕指柔肠,一个心怀坦荡之人,一个旷达乐观之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的男人。
林语堂对他的评价说得最精彩:“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大文豪,一个创意画家,一个酒仙,但这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
7、课后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我的板书就努力体现这些。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上阕 出猎场面——气势雄壮
报国心
下阕 报国之志——情态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