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 2021 届高三3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 2021 届高三3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4 11: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
2021届高三收心考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号题目要求。
1.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变法
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B.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
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
D.
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2.汉武帝制定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州内之郡县。此后,刺史职权范围日益扩大,逐渐享有本州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有了固定治所及正式官署。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松弛
B.
监察制度逐步遭到破坏
C.
地方治理模式发生变化D.
机构设置存在重叠现象
3.唐朝韩愈《平淮西碑》记载,"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其功,极炽而丰。"《唐大诏令集》则描绘道∶农民"贫困日蹙"T转徙他乡,佣假取给,浮漂求生"。这反映了
A.
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B.
土地兼并现象普遍存在
C.两则记载皆浮夸无价值D.
盛世蕴藏深刻社会问题
4.宋代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专门雇工从事劳作的佣作坊。其中,按日计工资的称"日佣人",按月计工资的称"月作火",还有论件或包工的。这一现象表明宋代私营手工业
A.
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出现了自由劳动力阶层
C.
摆脱了行会的管理束缚D.
促使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5.明朝规定三品至五品官厅堂五间七架,正门三间三架,六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而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官绅富户,甚至平民百姓,都建了三间五架或五间七架厅堂。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
经济变化对等级秩序的冲击B.富商政治地位的提升
C.
政府对江南民间控制力降低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6.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从侧面反映了
A.
中西文化的全面会通B.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C.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D.
传教士受民众拥戴
7.图1为19世纪西方列强侵略山东地区示意图。这反映了近代列强对山东地区的侵略
A.
由经济侵略到政治控制B.由沿海深入到内陆腹地
C.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D.由英国为主到德国独占
8.所谓"三世说",原出自儒学经典《春秋公羊传》,该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依次发展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康有为对此重新解释道∶"《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由此可知,康有为
A.认为共和制最适合中国B.
借助儒学传播西方政治学说
C.
传承了传统儒学的观点D.
宣扬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史观
9.1950年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为了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要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这反映了当时党的主要任务是
A.
迅速实现全国解放
B.力争完成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争取经济状况好转
10.罗马法规定∶某人在用标枪玩耍或练习时,刺伤了过路的奴隶。若此行为确实是士兵在训练场和经常进行这种练习的地方实施的,则被认为无任何过失;若此行为是其他人实施的,则判其有过失。这表明罗马法
A.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B.旨在维护社会秩序
C.注重保护士兵权益
D.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1.1747年,法国学者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说∶"人归根到底不过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行走的机器而已。人的心灵活动完全取决于机体的主旨和状态……有多少种体质,便有多少种不同的精神,不同的性格。"这一观点
A.
具有反宗教神学倾向B.
悖离了科学理性精神
C.深受生物进化论影响
D.体现了人文主义复苏
12.1866
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这一技术迅速被产品化并投入市场,或者将其应用到新的产品中,例如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都是西门子公司利用新发明最先投入市场的。这表明当时
A.
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
B.
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C.
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D.
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13.

2
为漫画《争吵与签约》,该漫画意在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A.被肢解的德国民怨沸腾B.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C.列强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英法丧失主宰世界地位
14.图3
是二战后苏联讽刺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沿着挨打的老路》。该漫画意在说明
A.
美国霸权主义危及世界和平
B.
欧洲复兴计划危及西欧安全
C.西欧经济恢复需要漫长时间
D.
德日法西斯主义的阴魂不散
15.20世纪5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侧重于外交上的协调、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20世纪6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组建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原料生产及出口国组织、全球性的经济协调组织纷纷涌现。这一变化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经济发展是取得政治独立的前提
C.
新兴国家掌握经济全球化主导权D.
新兴民族国家调整对外合作战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河在宋金年间,因黄河决口,下游"夺淮入海"等原因变得残破不堪,需要寻找南北直通的运河路线。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只有山东会通河是新开凿的,其他各段在元代以前多有旧迹可循。山东段工程共分为两段进行,一是开挖济州河,二是开通会通河。工程于1289年完工,标志着京杭大运河的全面贯通。至此,京杭大运河自江淮北上,进入山东后,循山东西部穿越鲁西平原,过德州入直隶,济宁、临清、聊城等新兴市镇迅速崛起。运河持续了五百多年的畅通。
——摘编自朱汉明《京杭大运河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胶济铁路通车前,山东内陆交通以运河为主,以独轮车、大车和牲畜为主,极大地限制了货物流转,影响山东经济的发展。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1899
年9月德国开始修筑胶济铁路,到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青岛、济南、潍县等沿线城市迅速崛起。这是山东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通车,对山东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朱以清《胶济铁路影响下的近代山东经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的背景及对山东古代经济的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交通变化对山东经济的影响。(5
分)
17.(12
分)193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主张的理解。(12
分)
18.(14
分)《茶馆》是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的话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五十年间的社会风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变迁。全剧共三目,其中第一幕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历史,在一个秋天的上午,三三两两的人们,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在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笼罩着一片凄凉的气氛,房间里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出场人物中有处事圆滑的茶馆掌柜王利发、正直的爱国者常四爷、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秦仲义、忠实于清王朝的庞太监等。材料二
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在完成初稿后,吸取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曹禺、焦菊隐等艺术家的意见后完善了剧本。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曾评价道∶《茶馆》的创作来自于老舍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恨……
——以上据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等
(1)根据材料一,编写一段发生在裕泰茶馆内的人物对话。(8
分)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茶馆》创作的历史背景。(6
分)
19.(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4为
1842—1942
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美国外贸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分)
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
2021届高三收心考试
历史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从材料信息看,商鞅变法一再强调父子分家,旨在按家庭征税,扩大赋税收入,这一做法客观上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故选
A
项。这一做法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排除B项;这一做法和基层管理体制无关,排除
C项;这一做法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排除
D项。
2.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地方治理。从材料信息看,"州"原本为监察区,刺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后来,"州"逐步演化为一级行政机构,刺史也成为州最高长官,这样就使得东汉地方政权演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地方治理模式得以更新,故选C项。州的出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A项;监察制度没有被破坏,后来逐步强化,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地方机构的设置出现重叠现象,排除
D项。
3.D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从材料信息看,韩愈的记载,对唐朝政治极尽赞美之词,而《唐大诏令集》则反映了民众生活的困苦,综合二者说明盛世时期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故选
D项。题干前段材料反映了唐前期的发展,后段材料则反映了因土地兼并而民众困苦,故
A
项符合前者,B
项符合后者,均可排除;两则材料各有其历史价值排除
C项。
4.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手工业。从材料信息看,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劳动力具有自由之身,属于自由劳动力阶层,故选B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仅是出现雇佣关系,还包括集中的手工工场,为利润而生产,明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
A
项;这一做法没有摆脱行会的束缚,排除C项,租佃关系体现的是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排除
D
项。
5.A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经济。材料现象反映的是房屋制式打破了原来的等级界限,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
A项正确。明代仍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富商的政治地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等级秩序的变化而不是控制力的强弱,故排除
C项。
6.C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中西科技交流。从材料信息看,顺治帝对汤若望大力夸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科技具有先进性,故选C项。全面会通的说法绝对化了,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排除
B项;皇帝的赞美不等于民众的拥戴,排除
D项。
7.A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侵略。材料信息为列强在山东地区,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开放烟台为通商口岸,到英国强占威海卫为军港、德国强租胶州湾,符合经济侵略到政治控制的趋势,故
A项正确。此图没有反映列强侵略山东内地的情况,故
B项错误;列强对山东的侵略不仅在经济方面,还包括政治、军事等方面,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英德两国对山东的各自主要侵略地点,但无法得出"英国为主""德国独占"的结论,故
D项错误。
8.B【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发展了"三世说",认为君民共主、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见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故选B项,排除C项。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
A
项;"三世说"不是科学的社会发展史观,排除
D项。
9.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国民政府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经济困难。材料的三个条件都是围绕恢复经济,改善经济状况提出的,故
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全国基本解放,故
A
项错误;三大改造始于1953年,故B项错误;三项工作主要围绕经济展开,并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50
年6月,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爆发,故
C项错误。
10.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对不同情况下某人在玩耍或练习时用标枪刺穿了过各的奴隶,做出不同的合理的法律规定,表明罗马法具有灵活性,故
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是公民法的特征,排除
A项;材料内容并非仅仅是社会秩序范畴,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A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题干中法国学者拉·美特利的言论,从唯物论的角度讲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体质之间的关系,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哲学的具体体现,必然带有反对唯心论的宗教神学的倾向,故选A
项。题干中拉·美特利的言论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理性主义的体现,排除B项;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创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人文主义复苏的标志是文艺复兴,而拉·美特利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哲学家,排除
D项。
12.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由材料可知,科技发明与市场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排除
A项;19
世纪末
20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英国仍没有完全丧失世界工业优势地位,故排除B项;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故排除
D
项。
13.C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漫画《争吵与签约》的内容可看出,英法美德四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对外战略的影响,各有各的算盘,其中包含着英法美和德国之间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英美之间的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法德之间的肢解与反肢解的矛盾、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债务国和债权国之间的矛盾,这些重重的矛盾在当时因国家利益的冲突难以调和,故选C项。从漫画中难以看出德国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美国确立世界霸权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
B项;从题干中可看出英国反对美国争当世界霸主,但仍未丧失其主宰地位,排除
D项。
14.B
【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材料是二战后苏联的一幅漫画,漫画告诉人们,美国是要将西欧各国拉上"战驴"(驴头是一颗炸弹),沿着法西斯狂人东条英机、希特勒挨打的老路前进,妄图夺取世界权,这幅漫画的寓意是马歇尔计划将会给西欧带来危机,故选B项。漫画的寓意不在于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影响,排除A项;西欧的经济恢复需要漫长时间,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C项;漫画的主旨是讽刺马歇尔计划,排除
D项。
15.D
【解析】本题考查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从题干中可看出,新兴民族国家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侧重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合作,转向
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合作,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目标出现了战略性的调整,故选
D
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
A项;经济发展是政治独立的保障,"前提"的表述不准确,排除
B项;二战后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始终是发达国家,排除
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5
分。
16.【答案】
(1)背景∶元朝实现统一;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原有运河的基础;原有运河残破不堪;会通河的开凿等。(4
分)
影响∶改变了山东交通闭塞的局面;沿河市镇崛起,促进了商业城市的发展;使西部地区成为山东经济的重心。(6分)
(2)冲击了山东原有的小农经济和城镇手工业;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铁路沿线新型城市迅速兴起;山东经济重心开始东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交通和工业的近代化进程等。(5分)
17.【答案提示】
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1)结合时代背景,对中共中央的主张进得阐述。(4分)
从日军逐步加紧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全民族抗战爆发的背景进行论述。从中共中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全民族抗战的角度论述。
(2)结合三人和三支抗日力量为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进行论述。(6分)
结合张自忠和国民革命军所代表的国民政府和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的贡献进行论述。结合罗荣桓和八路军
115
师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中流砥柱进行论述。结合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所代表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抗战作出的贡献进行论述。(3)结合史实,评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抗战路线和全民族抗战的主张。(2分)
18.(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戊戌变法。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示例】
(1)主题∶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庞太监∶前几天在菜市口处死了谭嗣同、康广仁等六个谋反的,皇上被禁了,大清的统治稳了!常四爷∶谭嗣同等人为变法捐躯,死得其所,是真汉子!身虽亡,精神在!
秦仲义∶皇帝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奖励发明等诏令虽宣布废除了,但已深入人心,影响还是不小的。京师大学堂还可以兴办,这些是有利于中国进步的。现在也允许办厂了,我可以大施拳脚,能与洋人一争高下了!
王利发∶没看到墙上的纸条吗?少谈国家大事吧!常四爷∶老秦,放开干吧!可以先开办纱厂、面粉厂。(8分)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实行;老舍对旧社会的痛恨和新社会的热爱;对北京社会生活的洞察,丰富的社会阅历;善于听取专家的意见;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创作经验等。(6
分)
19.【答案提示】
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11-14
分)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6—10
分)
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思路较清晰。(0—5
分)
【示例】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40-60年代);对外贸易额缓慢增长。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开殖民扩张的道路;美国经济实用选迹于英国等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等因素共同果。(5分)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
世纪40年代中期),其中又可再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
30年代初期)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
世纪30年代中期-40年代中期)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初期)∶对外贸易额由迅速发展到急剧下降。这先是由于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实力逐渐跃居世界第一,并加大对外殖民扩张;后由于
30
年代大危机的发生,各国纷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致。(5
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
30年代中期-40年代中期)∶对外贸易额急剧上升。这是由于罗斯福新政加大对外贸的国家干预;美国利用地理优势大发二战战争财而导致的。(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