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 课型 新授
课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学会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交流、探究、归纳总结,逐渐掌握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高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感受换算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仔细审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学生活动设计(学法) 活动目的:
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归纳概括的能力
活动过程及形式:
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小组交流、集体探究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出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方法。
教研主题 有效运用导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设计理念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自主探究后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重组知识结构。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对实例的讨论,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探究知识的过程,经历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 书
板
画
设
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1)
80cm=80÷100=0.80m=0.8m
45厘米=45÷100=0.45米
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低 ———————— 高 1m45cm>1.32m>0.95m>80cm
÷进率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夯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直接写得数
3.04×10= 0.48×100= 0.52×1000=
10.5÷10= 2.03÷100= 203÷1000=
2、 1米=(? )分米 =( )厘米 ?=( )毫米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1、下个月学校要开展艺术节活动,有四名同学想要表演小合唱,你们能帮帮忙按高矮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
刚刚
东东
欢欢
乐乐
80㎝
1m45cm
1.32m
0.95m
2.请同学们观察这四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这些数据太乱了,既有单位“米”又有“厘米”。从直观上,不能直接做出判断。
教师随机介绍像80cm、1.32m、0.95cm这样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我们叫做单名数,像1m45cm这样带有两个单位名称的数我们叫做复名数。
3、那我们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怎么办?
预设: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后,再排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或者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再比较)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为了方便比较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成相同的计量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4、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
3分
20分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备注
(1)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四组数据,如果把它们改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就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名数变了,数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变小了)
(2)、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新课先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例1,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改写方法。
(3)、全班交流:
方法一:因为1cm=,80cm有80个1cm,也就是80cm=m=0.8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0m=0.8m
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板书:80cm=80÷100=0.8m)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直接除以进率,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改写,相比之下,较为简单)
(5)1m45cm=( )m,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复名数怎样改写成单名数呢?请同学们结合问题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1m用改写吗?
45cm用改写吗?应该怎么改写?
改写后的结果是多少?
(6)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
(板书)45cm=45÷100=0.45m。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备注
三、巩固练习
因此1m45cm=1.45m。
(7)小朋友的身高单位统一了,你能给他们按高矮顺序排队么?
所以1m45cm>1.32m>0.95m>80cm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引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体会改写的必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对如何改写名数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导学单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掌握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8)低级单位单名数或复名数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
用低级单位的数据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当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板书: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低 ———————— 高
÷进率
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
在学习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改写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9)完成导学,学有所得
24dm=( )m 1450g=( )kg 6km350m=( )km 8t40kg=( )t
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改成高级单位.
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填一填
(1)以“克”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也就是把小数点向( )移动( )
15分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备注
位。
(2)以“毫米”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也就是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3)小林到超市买了一袋11元3角的奶粉和一袋8元7角的豆粉,将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分别是( )元和( )元。
2、连一连
1200 m 5.9 m
45 dm2 8.75元
8元7角5分 3.4 t
3400 kg 1.2 km
590 cm 0.45 m2
3、判断对错
(1)20g=0.2kg ( )
(2)把12.5平方厘米化成平方分米做单位的数只需把1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 (3)把低级单位的数化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 )
4、在( )填上适当的数
13cm=( )dm 86g=( )kg 109dm=( )m 5350m=( )km 34cm=( )m 450g=( )kg
3m30cm=( )m 23dm=( )m 7km45m=( )km
47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元6角=( )元 176角=( )元
5、下面是四种动物奔跑的速度,把它们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起来。
6、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32m,每分钟能传播多少千米 ?
7、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如果每人每天能节约500g水,那么100人一周能节约多少吨水?
8、在 填上合适的数
0. 3m>13cm 1 g<0.018kg
564cm>5. 8m 121mm>1. dm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备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低级单位名数改写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并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中各种数据换算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小数,能将低级单位名数化为高级单位名数,同时能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自我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四名同学的身高如果都改成用厘米做单位的数,你会吗?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经验迁移的数学思想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分
课后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在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出低级单位名数换算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并能用熟练地运用该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没有明确性,如“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名数变了,数变大了变小了?”学生都说没有变,原因在于问题问的不明确,导致时间较长,冲淡了后面练习的时间,对学生回答问题,总是一遍一遍的强调,生怕学生不会,让课堂听起来特别啰嗦,这是以后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对待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起来进行理解的内容,最好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姓名:
学 科:
年 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