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连加、连减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开心农场旅游,农场里有农民伯伯种的各种瓜果蔬菜,还有他们养的各种小动物,可好玩了。可是,农场主给我们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想要进入农场的小朋友必须答对这几道口算题,才能顺利进入农场,大家有信心吗?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 喊一位同学配合,师悄悄告诉一名同学答题规则:3+2=5 5+4=9
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注意口算规则。 )
二 、 教学连加
1、观察情境,获取信息
谈话:恭喜小朋友们,农场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了,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的是南瓜园。(出示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运南瓜)
猜一猜运了几次?第一次运几个?第二次呢?第三次呢?(指名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运南瓜的过程)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问:一共运多少个南瓜?
你能把前面的三句话加上这个问题一起说一说吗?(指名说,同桌互说)
结合题意,列出算式
你会列式吗?(指名列式)4+2+1
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吗?
初步认识连加,引入课题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加)
你会读这个算式?(四加二再加一)(指名读,同桌悄悄读)
计算连加,理解意义
你知道该如何计算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4+2=6再算6+1=7)
(指名说,板书计算过程,同桌说。)4是什么意思?2呢?6呢?7呢?指名说。(同桌说一说6的意思,7的意思)一起口答。
三、.教学连减
过渡:同学们表现真棒,带着这种求知的热情,继续参观丝瓜园。
出示图片,读懂题意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8个丝瓜,1个篮子)
篮子在这里,猜猜看会发生什么事?(丝瓜被摘走)
(继续出示图片)摘了3根,又摘了1根。
闭上眼睛想一想:原来有几根?第一次摘了几根?第二次呢?能连起来说一说么? 出示 8 3 1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问:丝瓜藤上还剩几根?)
完善语言,列出算式
能把上面的信息,用四句话编成一道数学问题吗?(指名说,同桌互说)
怎么列式呢?8-3-1
这个算式和以前学习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吗?(板书:连减)
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4、教学算法,理解意义
怎么计算呢?(指名说,板书计算过程)
追问:5表示什么意思?得数4呢?(指名说,同桌互说)
四、巩固练习
过渡:.参观了果园,同学们肯定累了,农场主带我们做摆小棒的游戏。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农场主拿来了许多小棒,看一看,他是怎么摆的?(引导学生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或者首先,然后,最后或者左边,中间,右边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再出示括线,问号。这是什么问题?(一共摆了多少根?)
(生看图列式,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的意思)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的第二个图片。
过渡:同学们这么厉害,农场主又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竟然带来了图形。
一共几个方块?红线框起来什么意思?(去掉的意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吧!
引导提问:还剩几个? 怎么列算式?(生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和每一步的含义)
3、生互动创造连加、连减解决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这么厉害,我们一起创造出一个用连加、连减解决的数学问题吧。
连加问题:第一次喊3位同学上台,第二次喊2位同学上台,第三次喊1位同学上台,引导学生提出连加的问题并解决。
连减问题:台上一共有6名同学,喊1名学生下去,再喊1名学生下去,引导学生提出用连减解决的问题:台上还剩几位?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中遇到过连加,连减解决的问题吗?尝试用完整地语言说一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还收获了哪些好习惯?
六、发散作业:看看刚开始的口算3+2= 5+4= 发现了什么秘密?(回家和父母一起研究)
板 书
连加 连减
4+2+1=7 8-3-1=4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