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课题
《孙权劝学》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背诵全文。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课前预习
1、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2)孙权字
,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
国的创建者。(3)吕蒙字
,三国时
国的名将。2、读准下面斜体字的字音。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
孰(
)即更刮目相待(????????????)
肃遂拜蒙母(????????????)涉猎(
)3、重点语句翻译。(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熟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口气,编排课本剧。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一、情景导入:二、文学常识及主要人物简
介:三、训练朗读:四、合作探究:五、研读课文:六、课堂小结:七、课堂延伸:八、劝学名言:十、布置作业:
由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新课学习。1、作者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2、文中主要人物简介: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吕蒙(178-219)
,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周瑜死后,官至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移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1、教师范读,读准字音,点拨朗读节奏,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2、学生自由朗读。3、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2、同组质疑,共同讨论。3、教师点拨文言翻译五字法: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②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③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④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⑤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4、检查学生自学,请同学疏通文意。⑴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
)⑵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⑶但
当涉猎,见
往事
耳。(
)(
)⑷及
鲁
肃
过
寻阳,与蒙
论议
。
(
)(
)(
)⑸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文言词汇整理练习:⑴古今异义词:过、孤、更、但、博士
。⑵一字多义:就: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当:
但当涉猎
当窗理云鬓以:
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以为大有所益
⑶省略现象: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②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6、积累成语:①吴下阿蒙②刮目相待1、理清思路。2、合作探究: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说说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3、问题探究:①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组织学生情景剧表演。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孔子1、默写全文。2、写作:当方仲永遇上吕蒙会怎样?展开你的想象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听音乐,联想三国的英雄人物,准备进入新课学习。了解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初步了解文中三个主要人物。1、听老师范读,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及人物对话的语气。2、自由朗读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2、同组质疑,共同讨论。3、翻译时作参考。4、疏通文意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当涂:当权。⑵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治经:研究经书。⑶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但:只。往事:历史。⑷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商议。及:到了···
的时候。过:到。论议:讨论商议。⑸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刮目相待:另眼相看。5、整理文言词汇。6、积累成语:①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②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1、文章基本思路: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2、读课文,同组探讨,归纳:①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②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③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3、探讨并作答:①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②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4、表演情景剧。联系现实谈启示。吕蒙:年长乃学,学有所成仲永: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课堂检测
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司马光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2、选出红色词的正确意思。
(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A、告诉,对……说
B、叫做,称为C、认为,以为
D、所谓
(2)卿今当涂掌事
A.
沿途掌管做事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C.掌权管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
B.推辞
C.辞谢(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过水去打猎B
粗略地阅读C.干涉别人打猎(5)卿今者才略
A.谋略
B.略微
C.省略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B.长兄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C.兄长识别事实多么迟啊4、(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描写?(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答案:1、司马光、编年、战国、五代、1362。政治、史学。2、(1)A(2)C(3)B(4)B(5)A3、B4、(1)对话(2)劝学(3)涉猎,见往事耳。
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幕布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与表达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成语)也重在运用。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你收集到哪些古今中外的劝学名言?学生的收集不多,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朗读。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启示。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有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个个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不必面面兼顾。如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