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绝句 课件(共33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绝句 课件(共33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7: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同学们,二月到了,冬天快走了,大自然的生灵--花草禽鸟又要快活起来了!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古诗中去看一看吧。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这里面只有一横

róng
燕字最上面的部分是“廿”,而不是“艹”。

yàn
yuān yāng


“鸳鸯”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声下形,表示一种鸟。这种鸟常在水边玩耍,雄鸟和雌鸟成双成对地生活。
找景物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即春日,
春天的太阳。
“迟”有“慢”的意思,与冬天相比,春天白天渐渐变长,人们觉得是太阳走慢了,所以说“迟日”。用“迟日”而不用“春日”,可以避免和下句的“春”重复。
想画面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说景象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江山非常秀丽。春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芳香。小溪边,泥土变得湿软,燕子飞来飞去,衔来泥土搭窝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生机勃勃
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生机勃勃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huìchóng
惠 崇
lóu hāo
蒌 蒿
北宋名僧
能诗善画
lú yá
芦 芽
tún
河 豚
肉味鲜美
有毒性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 画 诗
----题写在画上的诗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画家自己或朋友往往会写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有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有的是谈论对艺术的看法,有的是赞叹画面的意境。
郑板桥 《竹石图》
王冕 《墨梅》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开放,鸭子在水中玩耍,它们最先知道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了嫩芽。
竹林
桃花
江水 鸭子
蒌蒿
芦芽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为什么画面中没有河豚?
成年的河豚秋冬季节生活在海里,当春江水暖时,河豚会从近海逆流而上,回游到江河里产卵。
河豚并不是苏轼在画面中看到的,而是他根据画面中的景物推想出来的。
这个时候,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观画所见
观画所想
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绝 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想画面
找景物
说景象
读诗句
写景诗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是一个地名,在今天浙江衢州一带。“道中”是“路上”的意思。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在三衢游玩时一路上的见闻感受。

1.表示姓氏时,读zēng。
2.表示从前经历过,读céng,如曾经。

曾几,南宋诗人,自号为茶山居士。曾几学识渊博,他写的诗清新活泼、明快流畅。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2. 按照“读诗句--找景物--想画面--说景象”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1. 了解“梅子黄时”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梅子黄时”是指梅子成熟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五六月份。这说明作者写的是初夏的景色。
“梅子”又叫青梅,是果梅树结出的果实。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作者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绿树成荫,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叫声。
《古诗三首》的前两首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第三首写的是初夏的景色,虽然季节不同,景色各异,但都表现出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动植物是可爱的生灵,
大家都要保护它们啊!
自主练习
一、为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融(lóng róng)化 惠崇(chóng cóng) 蒌蒿(gāo hāo) 河豚(tún zhú) 诗人曾(céng zēng)几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燕”这个字的部首是“草字头”。 ( )
2. 因为春天白天渐长,所以古人也把“春日”说成“迟日”。 ( )
3. 唐朝诗人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 )
4. 在《春江晚景》这幅画中,苏轼看到了桃花、鸭子、芦芽、河豚等景物。
( )
5. 这三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
自主练习
三、先自己练习背诵《绝句》,然后默写,并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首诗描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