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单选题
1.(2021·上海高三)19世纪末,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是
A.商品输出 B.发动战争 C.资本输出 D.强占租界
2.(2021·北京高三期末)工业革命解决了机械动力问题,引发了交通的变革,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逐渐在全球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其中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家是如图中的
A.A B.B C.C D.D
3.(2021·福建高三)19世纪末,德国出现的“回归乡土运动”主张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反对出于美观考虑而移除古老树木,或出于其他考虑而弃除旧田梗。这体现了
A.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B.城市规划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 D.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
4.(2020·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以下关于巴黎公社说法不符合的是(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 B.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C.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第一次尝试
5.(2021·平罗中学高一期末)2018年5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人权宣言》 C.《资本论》 D.《共产党宣言》
6.(2019·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所示为受到马克思高度赞扬的三个文件及其部分内容。这些文件
《中央委员会就公社选举向选民进言》
“公民们,不要忘记,只有从你们中间选出来的,与你们同甘共苦的人,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
《告法国人民书》
“通过选举或考核,选择对选民负责、受经常监督并随时可撤换的公社法官和各级官吏”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
“各公社机关的职员,最高薪金规定为每年六千法郎”
A.体现出主权在民的原则 B.旨在完善新型民主制度
C.保证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7.(2021·山东高三期末)巴黎公社规定“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通过设在中心城镇的代表会议来处理它们的共同事务;这些地区的各个代表会议又向设在巴黎的国民代表会议派出代表,每一个代表都可以随时罢免,并受到选民给予他的限权委托书(正式指令)的约束”。这一规定旨在
A.规范民主程序 B.践行马克思主义 C.扩大工农联盟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8.(2021·四川高二期末)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他认为巴黎公社
A.是暴力革命 B.具有民主性
C.是爱国运动 D.具有先进性
9.(2021·四川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三月考)1688年成稿,革命后匆匆出版的《政府论》并不受时人推崇;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和英国改革使其开始产生广泛影响;到19世纪,《政府论》的经典地位确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政府论》
A.总结和发扬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B.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政治构想
C.吻合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 D.经典地位得益于自由主义思潮壮大
10.(2021·湖北高三月考)如表所示为1751?1831年英国人口分布占比情况(单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此时英国
时间
北部
西北部
南部
伦敦
1751年
23.2
21.5
37.8
17.5
1801年
22.2
26.1
33.4
18.3
1831年
21.6
28.3
31.1
19
A.城市化进程发展较缓慢 B.工业革命推动人口迁移
C.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D.医学进步促进人口增长
11.(2021·辽宁高三)1860年以后,农业机械迅速在美国推广使用,粮食播种机、粮食收割机、打谷机、谷捆搬运机、割草机等相继出现,主要农业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到19世纪末,农业劳动人口已从世纪初的约占80%降到约占30%。这一结果
A.有利于工业化发展 B.削弱了农业基础地位
C.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D.导致工业品市场萎缩
12.(2020·四川射洪中学高三月考)18世纪中期以后的英国,倡导爱护自然的诗歌层出不穷,如彭斯的《杜河两岸》、布罗姆菲尔德的《农夫之子》均描绘了少年时代乡村自然的美丽景色,克莱尔在《致倒下的榆树》中则深情地把童年时期屋后的榆树当作朋友来看待。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B.乡村教育提高了农民素养
C.政府重视保护乡村环境 D.诗歌主题以乡村生活为主
13.(2021·上海高三)推动工业革命最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是
A.王权的加强 B.市场的扩大 C.技术的进步 D.资本的积累
14.(2021·陕西高二期末)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机,还开办了电话公司,加快了电话的普及。同年,爱迪生根据在改良电话机的过程中所受的启发,经过多次试制,终于使第一台留声机问世,这对唱片工业的发展和市民的娱乐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些事例表明
A.技术交流加快了发明推广速度 B.电气革命具有多个学科交叉的特点
C.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生活变迁 D.现代艺术广泛从高科技中获取灵感
15.(2020·保定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下表可印证
时间
指数
增幅
时间
指数
增幅
1755
42.74
1815
46.71
17.7
1781
39.24
8.19
1819
46.13
—1.2
1797
42.48
8.26
1827
58.99
27.9
1805
40.64
—4.38
1835
78.69
33.4
1810
39.41
—3.03
1851
100
27.10
1755—1851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1851=100)
A.工业革命改善了工人生活 B.资产阶级减轻对I工人压迫
C.英国福利政策的规模扩大 D.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16.(2020·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月考)《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中说:“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业的创造”,除上述三大行业外,还包括
①化学工业②煤炭工业③交通运输业④石油制造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0·河北高三月考)有学者说∶"在1870年后的大约四十年里,大致存在两个欧洲,即一个内部地带和一个外部地带,前者被称为'蒸蒸日上的欧洲',后者是一个农业地带,且农业生产率也要远远低于内部地带。"这反映出当时
A.工业革命阻碍欧洲农业发展 B.欧洲大陆的经济联系减弱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欧洲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18.(2021·上海高三)有学者指出:中国曾经领先欧洲,可是后来欧洲却领先中国。下列事件中,能明显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A.中国康乾盛世 B.彼得一世改革
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工业革命
19.(2021·广西高一期末)《共产党宣言》说:“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是指
A.工人阶级 B.马克思主义者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工业资产阶级
20.(2021·河南高一期末)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临时政府割地赔款”“蒙马特尔高地”“国民自卫军”“第一次伟大尝试”与四个关键词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三大工人运动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21.(2021·上海高三)“这个宣言……,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文中提及的这个宣言发布地是
A.伦敦 B.巴黎 C.华盛顿 D.柏林
22.(2021·贵州高一期末)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标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事件是
A.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B.法国巴黎公社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3.(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9 世纪中期英国新大学运动中,伯明翰大学从教学计划中删掉了神学、文学,设立了縫纫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曼彻斯特大学设立了高等商业和摄影制造专业;诺丁汉大学设立了乳制品专业;谢菲尔德大学设立了玻璃制造专业;利物浦大学设立了建筑专业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完全放弃古典教育
C.启蒙运动蓬勃开展 D.工商业发展速度快
24.(2021·广西高一期末)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表述道,“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近现代史上首次对此进行尝试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德国统一战争 D.法国巴黎公社
二、材料分析题
25.(2021·辽宁高二期末)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材料二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26.(2021·辽宁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说出图1、图2、图3、图4中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论述题
27.(2020·重庆八中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影响世界的100本书》的书评节选
序号
书名
作者
书评
1
《十日谈》
薄伽丘
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2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3
《政府论》
洛克
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
4
《常识》
潘思
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
5
《百科全书》
狄德罗
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
6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明灯
——邓蜀生《影响世界的100本书》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提取任意一本书籍的书评,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世界近代历史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时,西方列强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对外扩张的手段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故排除A;发动战争、强占租界均不是19世纪末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故排除BD。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图中的B国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家,B项正确;图中的ACD即欧洲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均不是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家,ACD三项错误。
3.D
【详解】
“回归乡土运动”是指要保持农村的原貌,保持农村的乡土特色,这与工业革命中的城市化倾向不符,体现了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故选D;保持农村的乡土特色不属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排除A;根据“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可知并不是城市规划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和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排除BC。
4.A
【详解】
巴黎公社的发生带有偶然性,并未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A符合题意;B、C、D关于巴黎公社的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6.A
【详解】
材料中三个文件分别体现了人民的普选权,人民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吏的权力,以及公职人员是人民公仆等,这三者共同体现出公社权力属于人民、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A项正确;当时巴黎公社政权初创,谈不上“完善”,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而非社会主义政权,C项错误;政权建设有利于对敌作战,但是并不能保证战胜敌人,D项错误。
7.A
【详解】
巴黎公社规定,管理农村公社的代表会议,派出代表参加国民代表会议,所有代表都接受选民监督并可随时罢免,旨在规范民主程序,实现参与民主,A项正确;巴黎公社规范、监督公职人员不是为了践行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巴黎公社并未建立工农联盟,C项错误;强调民主参与和自治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不符,D项错误。
8.B
【详解】
根据“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可得出材料强调巴黎公社的事务由人民自己决定,反映出了一定的民主性,故B项正确;ACD项都与材料内容无关,可排除。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克的《政府论》最早详尽阐发了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被视作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其在19世纪的经典地位确立主要和工业革命推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有关,D正确;ABC均属于政治领域的变革,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0.B
【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751~1831年,英国西北部和伦敦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大,北部和南部的人口所占比重减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诸多港口、工业城市在西北部兴起,伦敦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了南部和北部农村人口的迁入,故选B项,排除A项;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尖锐,故排除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人口比重,不是人口总量,故排除D项。
11.A
【详解】
农业机械的推广有利于机械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农作物产量的大幅增加也有利于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农业机器使用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得到解放,所以这一结果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故选A;这一结果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并不会削弱农业的基础地位,排除B;材料内容并不涉及城市化的内容,排除C;这一结果实际上有利于工业品市场的扩大,排除D。
12.A
【详解】
题干体现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文学领域中倡导爱护自然的诗歌层出不穷,这一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工业革命在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A正确;材料主体是诗人及其创作的诗歌,不是农民,排除B项;题干不涉及政府的做法和态度,排除C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当时英国诗歌的主题是否以乡村生活为主,排除D项。
13.B
【详解】
根据所学,随着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传统的手工劳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产生了工业革命,故B项符合题意;AC项不是经济方面,D项不是最强大的动力,排除ACD。
14.C
【详解】
材料所涉及的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电话、留声机等,故C项符合到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交流,排除A;交叉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发明,而不是艺术,排除D。
15.A
【详解】
据表中数据可知,1755-1851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虽增幅不一,但总体指数明显上升,说明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人的工资水平,工人的生活得以改善,故A项正确;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不能体现资本家减轻对工人阶级的压迫,B项错误;工人工资的增长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否是福利政策规模扩大的结果,仅从表格无法体现,C项错误;表格无法体现工业生产效率的高低,D项错误。
16.A
【详解】
根据“机器制造业、铸铁业、纺织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行业,所以材料论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化工行业、煤炭行业和交通运输业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而石油制造业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行业,故选A,排除BCD。
17.D
【详解】
根据“即一个内部地带和一个外部地带,前者被称为'蒸蒸日上的欧洲',后者是一个农业地带,且农业生产率也要远远低于内部地带”可以看出,欧洲内部也存在着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不是工业革命对农业的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联系问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内部,排除C。
1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差距明显拉大开始于第一工业革命后,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9.C
【详解】
据材料“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目的”可知,《共产党宣言》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2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临时政府割地赔款,引发巴黎市民的不满,巴黎市民占据蒙马特尔高地,组建国民自卫军,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正确;法国大革命与题干中“临时政府割地赔款”“第一次伟大尝试”不符,排除A;三大工人运动、十月革命与“蒙马特尔高地”不符,排除B、D。
21.A
【详解】
根据“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应该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是在伦敦发布的,故选A,排除BCD。
22.C
【详解】
结合所学,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从空想到科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正确;A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之一,而非标志,排除;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诞生,排除B;俄国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果,排除D。
2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诸大学修改教学计划,删掉神学等旧专业,设立机械制造、高等商业、建筑等新兴专业,反映出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D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16世纪前后,A项错误;“完全”放弃古典教育说法绝对,B项错误;启蒙运动蓬勃开展是在17、18世纪,C项错误。
24.D
【详解】
根据材料“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近现代史上首次对此进行尝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世界近代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是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故选D;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德国统一战争均与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排除ABC。
25.(1)历史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2)影响: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详解】
(1)历史因素:根据世界市场形成的时间范围“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及表格中涉及实际市场不同时期的关键词“三角贸易”“机器大工业”“垄断资本”“瓜分狂潮”等信息可知,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2)影响:根据材料“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可知,欧洲贸易中心转移;根据材料“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可知,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根据材料“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可知,商业贸易范围扩大;根据材料“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可知,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26.基本特征:图1: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
图2: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型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图3: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手工生产过程中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生产方式。
图4:工业革命后,伴随机器的广泛应用,以纪律严格、分工明确、昼夜运作为特征的现代机器大工厂制形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必须有“生产工具的进步”这点)
【详解】
特征及原因:根据材料和苏雪知识可知,图一是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的是奴隶集体劳动;图二是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这主要和当时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发展有关;图三是封建社会后期的手工工场的雇佣关系,这主要和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图四是对现代化机器大工厂制的描述,这主要和当时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关。
27.【答案示例】
书籍与书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明灯。
观点:赞同。
理由: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工人运动兴起。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些思想家提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但最终失败。(背景)
在此背景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解放全人类。(内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理论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关于本题作答可结合材料所列书籍产生的背景、内容及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赞同《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明灯的说法,可从《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角度进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