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人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第2章(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清市人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第2章(5份打包)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1-01 21:19:19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编制人:邢君
审稿人:凌丽
到图书馆借书时,为什么图书管理员很快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那本书呢?
进行了合理的
分类!!!
为什么要分类呢?
数目太多。方便查找。
  对于多达三千万的化学物质和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的目的:
2、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意义:
方便查找应用
根据组成或性质
方便学习和研究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NaCl KCl NaClO BaCl2
2、HClO3 KClO3 Cl2 NaClO3
3、H3PO4 HNO3 HCl H2SO4
4、空气 N2 HCl气体 CuSO4 5H2O





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的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4、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H2SO4
HCl
HNO3
H2C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Na2SO4
KHSO4
NaCl
NaHCO3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钠盐
酸式盐
(2)树状分类法



氧化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物质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化学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照属性进一步细分类的方法,能把事物认识得更加深刻,促进科学发展。
交叉分类法: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类的方法,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可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蒸馏水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
应后试管中剩余物质
C、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样品
D、硫酸氢钠
B
2、下列物质中前者包含后者是的( )
A、纯净物、混合物
B、单质、纯净物
C、化合物、氧化物
D、酸、盐
C
化学反应
例如: 2CuO+C===2Cu+CO2
高温
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
按得氧,失氧分类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B+C
复分解反应AB+CD=AD+BC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实践活动
1.请在图2-3的方框内填上具体的化学物质,进一步体会树状分类法的应用。如果你对分类法有兴趣,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请选择你熟悉的化学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3.详见P25.
4.详见P25
3、下列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选择,可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属同类的物质?
(1)选___. 标准是_____________.
(2)选___. 标准是_____________.
A. 盐酸 B. 浓硫酸
C. 硝酸溶液 D. 纯碱
D
其它三种都是溶液
D
其它三种都是酸
学习活动:
观察思考:下列试剂有何不同?
CuSO4溶液、 Fe(OH)3 胶体、泥水、
淀粉溶液、 FeCl3溶液
实验探究:用激光笔照射上述试剂,出现了什么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上述试剂可分为几种类型?
光束通过溶液和胶体时的现象: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阅读讨论:
1. 什么是分散系?
2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散
系可分为哪些类型?
3.按照分散质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
几种类型?分别有何特征?
4.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它有何用途?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溶液:粒子直径<1nm
胶体:1nm<粒子直径<100nm
浊液:粒子直径>100nm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实验探究:
如何用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
⑴ 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
察到的现象:
(2) 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观察到的
现象: 反应原理:
(3) 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
生成红褐色
得到红棕色液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阅读思考:
1. 用上述方法得到的Fe(OH)3胶体中还有什么杂质?
2. 能否通过过滤的方法将Fe(OH)3胶体中的杂质除去?
3. 用什么方法除去胶体中的可溶性杂质?
资料阅读: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粒度介于1nm—100nm之间。这样的微粒能透过滤纸,而不能穿过半透膜(如动物肠衣、鸡蛋克膜,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半透膜具有此滤纸更细小的孔隙,只有分子、离子能透过,而粒度较大的胶体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因而可以用它将胶体微粒与分子或离子分离开。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胶体的特征:
外观:介稳性
本质:分散质微粒粒度介于1nm — 100nm之间
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
透过性质: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
的 大 小
分散质微粒
的 组 成
外 观 特 征
稳 定 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质
微粒的构成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根据分散剂
的状态
气溶胶:烟、云、雾
液溶胶:AgI胶体、Fe(OH)3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
布朗运动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
胶体凝聚
胶体有哪些应用?
案例分析:
例1.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 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例2.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
①Fe(OH)3胶粒和Al(OH)3胶粒混合:
②Fe(OH)3胶粒和H2SiO3胶粒混合:
.例3.将盛有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
半透膜浸在蒸馏水中。 2分钟后用两
支试管各取5ml烧杯中液体。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
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
现象是 ____________(共8张PPT)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第二课时)
编制人:刘金涛
审稿人:吴光玲
[知识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归纳常见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反应实例 反应类型 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3Fe+2O2 = Fe3O4
CaO+H2O=Ca(OH)2
2H2O = 2H2 +O2
CaCO3= CaO+CO2
Fe+CuSO4 =Cu+FeSO4
Ba(NO3)2+Na2SO4=BaSO4 +2NaNO3
点燃
电解
高温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






部分
部分
全是
全非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思考与探究]
标出下列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的化合价,并指出:还原剂、氧化剂在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化合价升降情况以及在反应中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⑴SO2+2H2S=2H2O + 3S ↓
⑵3Cu+8HNO3=3Cu(NO3)2+2NO↑+4H2O
被还原
被氧化
被还原
被氧化
双线桥表示方法
(1)标明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2)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3)线桥跨越等号。
(4)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2CuO + C 2 Cu + CO2
+2
0
0
+4
高温
失去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到2× 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四、守恒规律:
电子守恒: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已知3个SO32-恰好将2个XO4- 还原,而SO32-被氧化为SO42-,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
A.+1 B.+2
C.+3 D.+4
[思考与练习]
D
氧化反应
(被氧化)
还原产物
还原反应
(被还原)
还原剂
氧化产物
失电子
得电子
化合价
升 高
化合价
降 低
氧化剂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得失电子数相等,
化合价升降数相等。
[巩固练习]
2.下列反应中,SO2作还原剂的是( )
A.2H2S+SO2=3S↓+2H2O
B.SO2+2Mg=2MgO+S
C.Cl2+SO2+2H2O=H2SO4+2HCl D.SO2+2NaOH=Na2SO3+H2O
C
1 .实现下列变化,一定要加入其它物质作氧化剂的是:
A.CaCO3 → CO2 B.NaCl → NaNO3
C.Zn → ZnCl2 D.CuO → CuSO4
(C)(共12张PPT)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第三课时)
编制人:刘金涛
审稿人:吴光玲
[知识回顾]
用双线桥描述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⑴2KMnO4 = K2MnO4+MnO2+O2
⑵SO2 + 2H2S = 3S + 2H2O
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
双线桥:
1、标价:
标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
2、连桥:
连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且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3、在桥上标明得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降、被氧化、被还原等
⑴2KMnO4 = K2MnO4+MnO2+O2
⑵SO2 + 2H2S = 3S + 2H2O
4e-
4e-
五、单线桥:
表明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
1、标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且要对准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2、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不要标明“得、失”电子)。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还原剂
还原性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氧化性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具有
失电子
价升高
具有
得电子
价降低
含价升高元素
含价降低元素
①同时存在
②得失电子相等
常见的强氧化剂:
常见的强还原剂:
O2、 Cl2、 HNO3 、H2O2、浓硫酸 、KMnO4 、FeCl3等
Al 、 Zn 、 Fe 、 C 、 H2 、CO等
【思考与练习】
2KMnO4 = K2MnO4+MnO2+O2
指出下列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思考与探究】
已知反应:Fe+CuSO4=Cu+FeSO4,请找出该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并比较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弱。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性:
Fe > Cu
Cu2+ > Fe2+
氧化剂
氧化产物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⑴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⑵金属性越弱-失电子能力越弱-其对应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3FeCl2 + 4HNO3 == 2FeCl3 + NO↑ + 2H2O + Fe(NO3)3
H2SO3 > I- > Fe2+ > NO
I- > Fe2+ > H2SO3 > NO
Fe2+ > I- > H2SO3 > NO
NO > Fe2+ > H2SO3 > I-
A
【思考与练习】
八、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重要的规律
试判断下列元素所处价态的氧化性、还原性:
C C Fe Fe S S S H Cl Cl N
【思考与探究】
1、价态律:
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无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具有双重性
【思考与练习】
1、C + CO2 2、Fe + FeCl3
3、SO2 + H2SO4 (浓) 4、H2S + H2SO4(浓)
想一想,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请预测有关产物?
2、转化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不交叉”。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⑴KClO3 + 6HCl = 3Cl2 ↑+ KCl + 3H2O
⑵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
【思考与练习】
3、电子守恒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即: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1、单质X2和Y2起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XY,已知X是正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2被还原,X2是还原剂
B、Y2被氧化,Y2是氧化剂
C、X2被氧化,X2是还原剂
D、Y2被氧化,Y2是还原剂
C
2、已知反应:3Cl2+8NH3=N2+6NH4Cl参加反应的NH3和作为还原剂的NH3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4∶1
【巩固练习】(共30张PPT)
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编制人:凌丽
审稿人:陈桂荣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二、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分子间的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导电能力
——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的多少及所带电荷的高低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铜、汞、干冰、氯化钠晶体、蔗糖是电解质吗?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
(2)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是_电解质___,非金属氧化
物,大部分有机物为_非电解质___。
(3) 将SO3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能导电,SO3是否为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一定要搞清本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讨论一:判断一个物质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与讨论
讨论二:判断SO2、Cl2、NH3、盐酸是否是电解质?
讨论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讨论四: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讨论五:氧化钠溶于水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讨论六: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导电示意图:
定向运动
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
一定要搞清本质!
电离
外电场
导电
问题与讨论
溶液的导电性
讨论一: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为什么不同?
讨论二:离子数目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讨论三: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
讨论四:水溶液能导电一定是把电解质加到水里了?
讨论五: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
弱的溶液里离子数目多?
讨论六:同条件下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同,说明什
么问题?如盐酸和醋酸。
判断正误:
1、铜和石墨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Cl2不能导电,故Cl2是非电解质
2、液态HCl不导电,则液态HCl为非电解质;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3、硝酸钾晶体不导电,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硝酸钾晶体是非电解质
4、把SO3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5、BaSO4难溶于水,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都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7、非电解质都不能导电,不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X
X
X
X
X
X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包括
强酸 如
强碱 如
大多数盐 如
包括
弱酸 如
弱碱 如

盐酸
硫酸
硝酸
NaOH
KOH
Ba(OH)2
NaCl
AgNO3
BaSO4
醋酸
H3PO4
H2S
HClO
氨水
Al(OH)3
Cu(OH)2
Ca(OH)2
CaCO3
Fe(OH)3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能否发生电离
——电离程度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
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本质区别:
是否能完全电离。
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区别!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问题与讨论
讨论一: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讨论二: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讨论三: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
讨论四: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讨论五:弱电解质一定不完全电离?
练习:
1、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固态氯化镁(MgCl2)
B、液态氯化镁(MgCl2)
C、氨水 D、液态H3PO4
2、NaH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NaHSO4受热熔化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二、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条件
(1)离子化合物型电解质电离的条件
① 溶于水(注意:难溶于水的、跟水反应的)
② 受热熔化(注意:受热反应的)
(2)共价化合物型电解质电离的条件
在水作用下
2、电离方程式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
练习:下列物质中是电解质的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3、HClO、 Cl2、 CH3COOH、 Ba(OH)2、 Cu(OH)2 、 NH3、 NH3·H2O、 KCl、CaCO3、Na2SO4、CO2、
H2O 、KMnO4、H2SO4 、AgNO3、
NaHSO4、NaHCO3、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 H2SO4 、② HClO、③Ba(OH)2
④ Cu(OH)2 ⑤ NH3·H2O、 ⑥ KMnO4 、
⑦CaCO3⑧ NaHSO4⑨ NaHCO3 ⑩H2O
① H2SO4 2H++SO42-
② HClO H++ClO-
③ Ba(OH)2 Ba2++2OH-
④ Cu(OH)2 Cu2++2OH-
⑤ NH3·H2O NH4++OH-
⑥KMnO4 K++MnO4-
⑦CaCO3 Ca2++CO32-
⑧NaHSO4 Na++H++SO42-
⑨ NaHCO3 Na++HCO3-
⑩H2O H++OH-
我是弱电解质
我是强电解质,我更亮!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改用醋酸与氨水混合做上述实验呢?

二、离子反应
1、概念:
2、判断依据:
3、发生的条件:
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1)沉淀
(2)气体
(3)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
(4 )氧化还原反应
4、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
物质
化合物
单质
强酸
强碱

弱酸
弱碱
氧化物
可溶
微溶
难溶
离子
化学式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
(2)改
(3)删
(4)查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离子形式
②难溶于水、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写化学式
③单质、气体、氧化物——写化学式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原子个数、查电荷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判断离子能否共存
与H+不共存的有
①OH-、
②弱酸的酸根离子和酸式根离子
如CO32-、SO32-、S2-、PO43-、CH3COO-、ClO-
HCO3- 、HS-、HSO3-、HPO42-、H2PO4-
与OH-不共存的有
①H+
②弱碱的金属离子(如NH4+、Cu2+、Fe2+、Fe3+)
③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如HCO3- 、HS-、HSO3-、HPO42-、H2PO4-
(除Na+、K+、Ba2+外的阳离子)
(除Cl-、SO42-、NO3-外的阴离子)
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互写
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一对一
写、改、删、查
一对n
写、加、查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 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⑵ 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⑶ 氯气通入石灰乳中
⑷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硫酸
⑸ 浓热硫酸与铜反应
CO2 + Ca2+ + 2OH- = CaCO3 + H2O
CO2 + OH - = HCO3-
2CO2 + Ca(OH)2 = Ca(HCO3)2
2Cl2 + 2Ca(OH)2 = CaCl2+ Ca(ClO)2 +2H2O
Ca2+ + 2OH- + 2H+ + SO42- = CaSO4 + 2H2O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

选项 A B C D
强电解质 KNO3 H2SO4 BaSO4 HClO4
弱电解质 HF CaCO3 HClO CH3COONH4
非电解质 SO2 金属Al H2O C2H5OH
1.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 B项中CaCO3为强电解质,Al不是非电解质;C项中H2O为弱电解质;D项中CH3COONH4是强电解质。
【答案】 A
2.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医生通常用“小苏打片”或“胃舒平”给病人治疗。
(1)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最好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用土法治疗胃酸过多,方法是:将鸡蛋壳洗净、烧焦、磨细服用。据说这种疗法效果还不错。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氢氧化钠也能中和胃酸,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3)若缓缓加入稀H2SO4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先逐渐_____,后来又_____。
(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如图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H2SO4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
(3)据(1)分析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断减小,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所以这个过程中导电能力逐渐减小至不导电,随后H2SO4又过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
(4)由(3)分析知这一过程溶液密度逐渐减小,小球所受浮力逐渐减小,因此小球下沉至水底。
【答案】 (1)Ba2++2OH-+2H++SO42-===BaSO4↓+2H2O
(2)A (3)减弱 逐渐增强 (4)下沉水底(共12张PPT)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第一课时)
编制人:刘金涛
审稿人:吴光玲
[思考与交流]
分别指出下列反应各属于何种类型?
⑴Ba(NO3)2+Na2SO4=BaSO4 +2NaNO3
⑵FeCl3+3NaOH=Fe(OH)3 +3NaCl
⑶2KMnO4 = K2MnO4+MnO2+O2
⑷CaO+H2O=Ca(OH)2
⑸C+O2 = CO2
(6)Fe+CuSO4=FeSO4+Cu
⑺CuO+H2 = Cu+H2O
点燃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化合或氧化反应
置换反应
置换或还原反应
[思考与探究]
请指出反应:CuO +H2 = Cu+H2O中, H2 在反应中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得氧还是失氧?在反应中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反应后得到的物质是氧化产物还是还原产物?那CuO呢?
CuO + H2 = Cu + H2O
还原剂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请模仿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方法,指出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标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并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了的元素。
[思考与探究]
高温
⑴Fe2O3 + 3CO = 2Fe + 3CO2
还原剂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3
0
+2
+4
⑴Fe2O3+3CO = 2Fe+3CO2
⑵Ag2O+H2 = 2Ag + H2O
高温
根据你对上述两个反应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以上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都发生得氧、失氧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⑵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什么共同特征?
[思考与交流]
⑵Ag2O + H2 = 2Ag + H2O
还原剂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1
0
0
+1
指出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分别指出反应中的还原剂、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思考与练习]
⑴2Na + Cl2 = 2NaCl
点燃
⑵H2 + Cl2 = 2HCl
点燃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得到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剂: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思考与交流]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改变?
⑴还原剂:Na;氧化剂:Cl2;还原产物、氧化产物都是:NaCl
⑵还原剂:H2;氧化剂:Cl2;还原产物、氧化产物都是:HCl
答案:
2Na + Cl2 = 2NaCl
+11
+17
+17
+11
Na+ Cl-
Na
Cl
Cl-
Na+
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得失
失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0
0
+1
-1
H Cl
+17
+1
+1
+17
H Cl
+1 -1
H
Cl
HCl
化合价的升降—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H2 + Cl2 = 2HCl
失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0
0
+1
-1
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小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得到氧化产物
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得到电子的物质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
A.化合价的升降
B.分子中各原子重新组合
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氧原子的得失
[巩固练习]
D
C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 = 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CaCO3+2H+ = Ca2++CO2↑+H2O
B.Ba2++SO42- = BaSO4↓
C.HCO3 +H+ = CO2 +H2O
D.2Na+2H2O = 2Na++2OH +H2↑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