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编制人:邢君
审稿人:凌丽
到图书馆借书时,为什么图书管理员很快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那本书呢?
进行了合理的
分类!!!
为什么要分类呢?
数目太多。方便查找。
对于多达三千万的化学物质和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的目的:
2、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意义:
方便查找应用
根据组成或性质
方便学习和研究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NaCl KCl NaClO BaCl2
2、HClO3 KClO3 Cl2 NaClO3
3、H3PO4 HNO3 HCl H2SO4
4、空气 N2 HCl气体 CuSO4 5H2O
●
√
√
√
√
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的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4、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H2SO4
HCl
HNO3
H2C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Na2SO4
KHSO4
NaCl
NaHCO3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钠盐
酸式盐
(2)树状分类法
酸
碱
盐
氧化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物质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化学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碱
氧化物
盐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照属性进一步细分类的方法,能把事物认识得更加深刻,促进科学发展。
交叉分类法: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类的方法,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可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蒸馏水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
应后试管中剩余物质
C、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样品
D、硫酸氢钠
B
2、下列物质中前者包含后者是的( )
A、纯净物、混合物
B、单质、纯净物
C、化合物、氧化物
D、酸、盐
C
化学反应
例如: 2CuO+C===2Cu+CO2
高温
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
按得氧,失氧分类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B+C
复分解反应AB+CD=AD+BC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实践活动
1.请在图2-3的方框内填上具体的化学物质,进一步体会树状分类法的应用。如果你对分类法有兴趣,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请选择你熟悉的化学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3.详见P25.
4.详见P25
3、下列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选择,可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属同类的物质?
(1)选___. 标准是_____________.
(2)选___. 标准是_____________.
A. 盐酸 B. 浓硫酸
C. 硝酸溶液 D. 纯碱
D
其它三种都是溶液
D
其它三种都是酸
学习活动:
观察思考:下列试剂有何不同?
CuSO4溶液、 Fe(OH)3 胶体、泥水、
淀粉溶液、 FeCl3溶液
实验探究:用激光笔照射上述试剂,出现了什么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上述试剂可分为几种类型?
光束通过溶液和胶体时的现象: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阅读讨论:
1. 什么是分散系?
2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散
系可分为哪些类型?
3.按照分散质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
几种类型?分别有何特征?
4.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它有何用途?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溶液:粒子直径<1nm
胶体:1nm<粒子直径<100nm
浊液:粒子直径>100nm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实验探究:
如何用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
⑴ 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
察到的现象:
(2) 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观察到的
现象: 反应原理:
(3) 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
生成红褐色
得到红棕色液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阅读思考:
1. 用上述方法得到的Fe(OH)3胶体中还有什么杂质?
2. 能否通过过滤的方法将Fe(OH)3胶体中的杂质除去?
3. 用什么方法除去胶体中的可溶性杂质?
资料阅读: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粒度介于1nm—100nm之间。这样的微粒能透过滤纸,而不能穿过半透膜(如动物肠衣、鸡蛋克膜,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半透膜具有此滤纸更细小的孔隙,只有分子、离子能透过,而粒度较大的胶体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因而可以用它将胶体微粒与分子或离子分离开。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胶体的特征:
外观:介稳性
本质:分散质微粒粒度介于1nm — 100nm之间
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
透过性质: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
的 大 小
分散质微粒
的 组 成
外 观 特 征
稳 定 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质
微粒的构成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根据分散剂
的状态
气溶胶:烟、云、雾
液溶胶:AgI胶体、Fe(OH)3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
布朗运动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
胶体凝聚
胶体有哪些应用?
案例分析:
例1.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 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例2.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
①Fe(OH)3胶粒和Al(OH)3胶粒混合:
②Fe(OH)3胶粒和H2SiO3胶粒混合:
.例3.将盛有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
半透膜浸在蒸馏水中。 2分钟后用两
支试管各取5ml烧杯中液体。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
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
现象是 ____________(共8张PPT)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第二课时)
编制人:刘金涛
审稿人:吴光玲
[知识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归纳常见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反应实例 反应类型 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3Fe+2O2 = Fe3O4
CaO+H2O=Ca(OH)2
2H2O = 2H2 +O2
CaCO3= CaO+CO2
Fe+CuSO4 =Cu+FeSO4
Ba(NO3)2+Na2SO4=BaSO4 +2NaNO3
点燃
电解
高温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
是
非
是
非
非
是
部分
部分
全是
全非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思考与探究]
标出下列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的化合价,并指出:还原剂、氧化剂在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化合价升降情况以及在反应中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⑴SO2+2H2S=2H2O + 3S ↓
⑵3Cu+8HNO3=3Cu(NO3)2+2NO↑+4H2O
被还原
被氧化
被还原
被氧化
双线桥表示方法
(1)标明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2)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3)线桥跨越等号。
(4)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2CuO + C 2 Cu + CO2
+2
0
0
+4
高温
失去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到2× 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四、守恒规律:
电子守恒: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已知3个SO32-恰好将2个XO4- 还原,而SO32-被氧化为SO42-,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
A.+1 B.+2
C.+3 D.+4
[思考与练习]
D
氧化反应
(被氧化)
还原产物
还原反应
(被还原)
还原剂
氧化产物
失电子
得电子
化合价
升 高
化合价
降 低
氧化剂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得失电子数相等,
化合价升降数相等。
[巩固练习]
2.下列反应中,SO2作还原剂的是( )
A.2H2S+SO2=3S↓+2H2O
B.SO2+2Mg=2MgO+S
C.Cl2+SO2+2H2O=H2SO4+2HCl D.SO2+2NaOH=Na2SO3+H2O
C
1 .实现下列变化,一定要加入其它物质作氧化剂的是:
A.CaCO3 → CO2 B.NaCl → NaNO3
C.Zn → ZnCl2 D.CuO → CuSO4
(C)(共12张PPT)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第三课时)
编制人:刘金涛
审稿人:吴光玲
[知识回顾]
用双线桥描述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⑴2KMnO4 = K2MnO4+MnO2+O2
⑵SO2 + 2H2S = 3S + 2H2O
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
双线桥:
1、标价:
标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
2、连桥:
连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且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3、在桥上标明得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降、被氧化、被还原等
⑴2KMnO4 = K2MnO4+MnO2+O2
⑵SO2 + 2H2S = 3S + 2H2O
4e-
4e-
五、单线桥:
表明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
1、标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且要对准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2、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不要标明“得、失”电子)。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还原剂
还原性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氧化性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具有
失电子
价升高
具有
得电子
价降低
含价升高元素
含价降低元素
①同时存在
②得失电子相等
常见的强氧化剂:
常见的强还原剂:
O2、 Cl2、 HNO3 、H2O2、浓硫酸 、KMnO4 、FeCl3等
Al 、 Zn 、 Fe 、 C 、 H2 、CO等
【思考与练习】
2KMnO4 = K2MnO4+MnO2+O2
指出下列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思考与探究】
已知反应:Fe+CuSO4=Cu+FeSO4,请找出该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并比较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弱。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性:
Fe > Cu
Cu2+ > Fe2+
氧化剂
氧化产物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⑴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⑵金属性越弱-失电子能力越弱-其对应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3FeCl2 + 4HNO3 == 2FeCl3 + NO↑ + 2H2O + Fe(NO3)3
H2SO3 > I- > Fe2+ > NO
I- > Fe2+ > H2SO3 > NO
Fe2+ > I- > H2SO3 > NO
NO > Fe2+ > H2SO3 > I-
A
【思考与练习】
八、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重要的规律
试判断下列元素所处价态的氧化性、还原性:
C C Fe Fe S S S H Cl Cl N
【思考与探究】
1、价态律:
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无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具有双重性
【思考与练习】
1、C + CO2 2、Fe + FeCl3
3、SO2 + H2SO4 (浓) 4、H2S + H2SO4(浓)
想一想,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请预测有关产物?
2、转化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不交叉”。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⑴KClO3 + 6HCl = 3Cl2 ↑+ KCl + 3H2O
⑵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
【思考与练习】
3、电子守恒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即: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1、单质X2和Y2起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XY,已知X是正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2被还原,X2是还原剂
B、Y2被氧化,Y2是氧化剂
C、X2被氧化,X2是还原剂
D、Y2被氧化,Y2是还原剂
C
2、已知反应:3Cl2+8NH3=N2+6NH4Cl参加反应的NH3和作为还原剂的NH3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4∶1
【巩固练习】(共30张PPT)
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编制人:凌丽
审稿人:陈桂荣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二、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分子间的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导电能力
——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的多少及所带电荷的高低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铜、汞、干冰、氯化钠晶体、蔗糖是电解质吗?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
(2)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是_电解质___,非金属氧化
物,大部分有机物为_非电解质___。
(3) 将SO3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能导电,SO3是否为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一定要搞清本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讨论一:判断一个物质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与讨论
讨论二:判断SO2、Cl2、NH3、盐酸是否是电解质?
讨论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讨论四: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讨论五:氧化钠溶于水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讨论六: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导电示意图:
定向运动
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
一定要搞清本质!
电离
外电场
导电
问题与讨论
溶液的导电性
讨论一: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为什么不同?
讨论二:离子数目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讨论三: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
讨论四:水溶液能导电一定是把电解质加到水里了?
讨论五: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
弱的溶液里离子数目多?
讨论六:同条件下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同,说明什
么问题?如盐酸和醋酸。
判断正误:
1、铜和石墨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Cl2不能导电,故Cl2是非电解质
2、液态HCl不导电,则液态HCl为非电解质;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3、硝酸钾晶体不导电,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硝酸钾晶体是非电解质
4、把SO3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5、BaSO4难溶于水,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都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7、非电解质都不能导电,不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
X
X
X
X
X
X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包括
强酸 如
强碱 如
大多数盐 如
包括
弱酸 如
弱碱 如
水
盐酸
硫酸
硝酸
NaOH
KOH
Ba(OH)2
NaCl
AgNO3
BaSO4
醋酸
H3PO4
H2S
HClO
氨水
Al(OH)3
Cu(OH)2
Ca(OH)2
CaCO3
Fe(OH)3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能否发生电离
——电离程度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
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本质区别:
是否能完全电离。
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区别!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问题与讨论
讨论一: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讨论二: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讨论三: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
讨论四: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讨论五:弱电解质一定不完全电离?
练习:
1、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固态氯化镁(MgCl2)
B、液态氯化镁(MgCl2)
C、氨水 D、液态H3PO4
2、NaH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NaHSO4受热熔化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二、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条件
(1)离子化合物型电解质电离的条件
① 溶于水(注意:难溶于水的、跟水反应的)
② 受热熔化(注意:受热反应的)
(2)共价化合物型电解质电离的条件
在水作用下
2、电离方程式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
练习:下列物质中是电解质的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3、HClO、 Cl2、 CH3COOH、 Ba(OH)2、 Cu(OH)2 、 NH3、 NH3·H2O、 KCl、CaCO3、Na2SO4、CO2、
H2O 、KMnO4、H2SO4 、AgNO3、
NaHSO4、NaHCO3、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 H2SO4 、② HClO、③Ba(OH)2
④ Cu(OH)2 ⑤ NH3·H2O、 ⑥ KMnO4 、
⑦CaCO3⑧ NaHSO4⑨ NaHCO3 ⑩H2O
① H2SO4 2H++SO42-
② HClO H++ClO-
③ Ba(OH)2 Ba2++2OH-
④ Cu(OH)2 Cu2++2OH-
⑤ NH3·H2O NH4++OH-
⑥KMnO4 K++MnO4-
⑦CaCO3 Ca2++CO32-
⑧NaHSO4 Na++H++SO42-
⑨ NaHCO3 Na++HCO3-
⑩H2O H++OH-
我是弱电解质
我是强电解质,我更亮!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改用醋酸与氨水混合做上述实验呢?
二、离子反应
1、概念:
2、判断依据:
3、发生的条件:
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1)沉淀
(2)气体
(3)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
(4 )氧化还原反应
4、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
物质
化合物
单质
强酸
强碱
盐
弱酸
弱碱
氧化物
可溶
微溶
难溶
离子
化学式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
(2)改
(3)删
(4)查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离子形式
②难溶于水、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写化学式
③单质、气体、氧化物——写化学式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原子个数、查电荷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判断离子能否共存
与H+不共存的有
①OH-、
②弱酸的酸根离子和酸式根离子
如CO32-、SO32-、S2-、PO43-、CH3COO-、ClO-
HCO3- 、HS-、HSO3-、HPO42-、H2PO4-
与OH-不共存的有
①H+
②弱碱的金属离子(如NH4+、Cu2+、Fe2+、Fe3+)
③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如HCO3- 、HS-、HSO3-、HPO42-、H2PO4-
(除Na+、K+、Ba2+外的阳离子)
(除Cl-、SO42-、NO3-外的阴离子)
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互写
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一对一
写、改、删、查
一对n
写、加、查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 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⑵ 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⑶ 氯气通入石灰乳中
⑷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硫酸
⑸ 浓热硫酸与铜反应
CO2 + Ca2+ + 2OH- = CaCO3 + H2O
CO2 + OH - = HCO3-
2CO2 + Ca(OH)2 = Ca(HCO3)2
2Cl2 + 2Ca(OH)2 = CaCl2+ Ca(ClO)2 +2H2O
Ca2+ + 2OH- + 2H+ + SO42- = CaSO4 + 2H2O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
△
选项 A B C D
强电解质 KNO3 H2SO4 BaSO4 HClO4
弱电解质 HF CaCO3 HClO CH3COONH4
非电解质 SO2 金属Al H2O C2H5OH
1.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 B项中CaCO3为强电解质,Al不是非电解质;C项中H2O为弱电解质;D项中CH3COONH4是强电解质。
【答案】 A
2.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医生通常用“小苏打片”或“胃舒平”给病人治疗。
(1)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最好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用土法治疗胃酸过多,方法是:将鸡蛋壳洗净、烧焦、磨细服用。据说这种疗法效果还不错。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氢氧化钠也能中和胃酸,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3)若缓缓加入稀H2SO4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先逐渐_____,后来又_____。
(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如图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H2SO4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
(3)据(1)分析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断减小,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所以这个过程中导电能力逐渐减小至不导电,随后H2SO4又过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
(4)由(3)分析知这一过程溶液密度逐渐减小,小球所受浮力逐渐减小,因此小球下沉至水底。
【答案】 (1)Ba2++2OH-+2H++SO42-===BaSO4↓+2H2O
(2)A (3)减弱 逐渐增强 (4)下沉水底(共12张PPT)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第一课时)
编制人:刘金涛
审稿人:吴光玲
[思考与交流]
分别指出下列反应各属于何种类型?
⑴Ba(NO3)2+Na2SO4=BaSO4 +2NaNO3
⑵FeCl3+3NaOH=Fe(OH)3 +3NaCl
⑶2KMnO4 = K2MnO4+MnO2+O2
⑷CaO+H2O=Ca(OH)2
⑸C+O2 = CO2
(6)Fe+CuSO4=FeSO4+Cu
⑺CuO+H2 = Cu+H2O
点燃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化合或氧化反应
置换反应
置换或还原反应
[思考与探究]
请指出反应:CuO +H2 = Cu+H2O中, H2 在反应中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得氧还是失氧?在反应中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反应后得到的物质是氧化产物还是还原产物?那CuO呢?
CuO + H2 = Cu + H2O
还原剂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请模仿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方法,指出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标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并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了的元素。
[思考与探究]
高温
⑴Fe2O3 + 3CO = 2Fe + 3CO2
还原剂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3
0
+2
+4
⑴Fe2O3+3CO = 2Fe+3CO2
⑵Ag2O+H2 = 2Ag + H2O
高温
根据你对上述两个反应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以上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都发生得氧、失氧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⑵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什么共同特征?
[思考与交流]
⑵Ag2O + H2 = 2Ag + H2O
还原剂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1
0
0
+1
指出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分别指出反应中的还原剂、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思考与练习]
⑴2Na + Cl2 = 2NaCl
点燃
⑵H2 + Cl2 = 2HCl
点燃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得到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剂: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思考与交流]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改变?
⑴还原剂:Na;氧化剂:Cl2;还原产物、氧化产物都是:NaCl
⑵还原剂:H2;氧化剂:Cl2;还原产物、氧化产物都是:HCl
答案:
2Na + Cl2 = 2NaCl
+11
+17
+17
+11
Na+ Cl-
Na
Cl
Cl-
Na+
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得失
失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0
0
+1
-1
H Cl
+17
+1
+1
+17
H Cl
+1 -1
H
Cl
HCl
化合价的升降—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H2 + Cl2 = 2HCl
失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0
0
+1
-1
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小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得到氧化产物
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得到电子的物质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
A.化合价的升降
B.分子中各原子重新组合
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氧原子的得失
[巩固练习]
D
C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 = 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CaCO3+2H+ = Ca2++CO2↑+H2O
B.Ba2++SO42- = BaSO4↓
C.HCO3 +H+ = CO2 +H2O
D.2Na+2H2O = 2Na++2OH +H2↑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