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标要求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的内容,主要从四方面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科技落后的艰难局面,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而本课所例举的不同领域的代表成就和代表人物,学生比较熟悉,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幸福安康做出的动人事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
过程与方法: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所展现出来的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等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杰出科学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设置、问题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图片和牺牲英雄名单图片,引入主题词英雄;展示习近平话语。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在这场扑火行动中,因风力风向突变,突发林火爆燃,其中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队员壮烈牺牲。这是一份沉重的名单,他们是永远值得铭记的英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习近平曾说“中华文明之所以上下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英雄们将文明的圣火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英雄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中国,看看和平时代的英雄们如何用血肉之躯为祖国铸就起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
(二)新课讲授
1、“两弹一星壮国威,鞠躬尽瘁创新篇”。
图片展示:“两弹一星”功勋图片。
教师: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不仅如此,来自核大国的核威慑,也让新中国一直笼罩在核威胁的阴云之下。百废待兴的中国,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安全、主权和尊严呢?在这种紧张的国际环境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祖国的一声召唤,使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以身许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圣神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隐姓埋名,风餐露宿,默默无闻地从事着核武器研制这一神秘而艰巨的事业。两弹一星壮国威,鞠躬尽瘁创新篇。在新中国五十华诞之际,国家授予了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国宝级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的光荣称号,其代表有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和中国核武器奠基者邓稼先。
观看微课,让学生了解邓稼先和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
教师:以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们的艰辛付出,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的艰苦条件下,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两弹一星等尖端技术,让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播放小视频“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让学生根据视频资料并结合教材,找出建国初期取得的科技成就。
学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教师提示:中国是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从首次爆炸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仅用了两年零8个月。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教师:“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讨论“两弹一星”的成功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展示:
材料一: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和小组讨论得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教师: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那就是两弹一星精神。
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大家思考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教师引导、总结:“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民族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像当年那样,凭着那么一种干劲、一种热情、一种奋斗精神,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过渡】: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9年11月,神州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请同学们找出两位航天英雄。
学生:杨利伟、翟志刚。
图片展示: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和翟志刚漫步太空图。
教师提示:2003年10月,新时代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上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过渡】有人曾戏说:人类探索太空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一部分地球人迁到太空居住。这虽是个戏言,但却说出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人口太多了!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饥饿!而在中国,有一位平凡的“农民”英雄,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最喜欢看的是田野间荡起的重重稻浪,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
图片展示:袁隆平田间工作图。
教师:简要讲解袁隆平的科研之路,让学生阅读教材,得出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学生: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
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继续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一直奋斗不息。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材料展示:
材料一:
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是袁隆平(杂交水稻)。
材料二: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指出:为此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了袁隆平;
材料展示:
材料三: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成中国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教师指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过渡】在医学界,同样有一位人物获得世界的认可,她就是我国的药学家,屠呦呦。
3、“任风任雨野之蒿,呦呦鸣鹿为国豪”
展示图片:屠呦呦
展示材料: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教师:让同学们朗读上述材料,提出问题:使命指的是什么?实验又是指什么?实验成功于什么时候?
学生:使命—治疗疟疾;实验—青蒿素;成功于20世纪70年代。
教师: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位获得了世界诺贝尔奖吗?他就是莫言。
莫愁湖边邂逅遇,言语如花妙珠语
展示图片: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也获得长足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请大家找出请大家找出有哪些成果呢?
学生: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话剧《茶馆》。
教师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也越来越大。
教师总结:“双百”方针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来仍然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因为,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以后的道路上坚持文化自信。
展示材料: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
思考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与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老一辈科学家们之所以在艰苦条件下各个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回归到课标要求。
板书设计
两弹一星壮国威,鞠躬尽瘁创新篇
代表人物:邓稼先、钱学森
2、成就:“两弹一星”
3、意义
4、“两弹一星”精神
5、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人物:袁隆平
2、成就: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3、贡献:国内
国际
(三)任风任雨野之蒿,呦呦鸣鹿为国豪
1、人物:屠呦呦
2、成就:青蒿素
3、荣誉: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莫愁湖边邂逅遇,言语如花妙珠语
1、方针:“双百方针”
2、成果
3、代表: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