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4分)(1)黎 (2)缀 (3)惑 (4)爽
(12分)(1)李花白 (2)郁郁青青 (3)明月几时有 (4)月是故乡明 (5)云横秦岭家何在 (6)怜君何事到天涯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甲】示例1:明月,思念的诱惑 (评分标准:一空1分,写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3分)D
(1)(2分)C (2)(2分)B(3)(2分)C
(4分)诸葛亮虽然出场较迟,从“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一出场,就逐渐成为《三国演义》中的中心人物,后面的情节往往与他有关,甚至很多情节就是以他为核心的,比如舌战群儒、借东风、三气周瑜等;而且从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到诸葛亮秋风五丈原,他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形象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诸葛亮也成为后世小说军师型人物的滥觞,人们一说起《三国演义》,就会联想到诸葛亮,所以以较多以诸葛亮为封面;吴用虽然足智多谋,但是在《水浒传》,他只是一个从属人物,他是宋江身边的谋士,《水浒传》中以他为中心的情节很少,此外,吴用的形象相比较于宋江,李逵等人物,他的形象略显单薄。所以,较少以吴用为封面。
(评分标准:结合相关情节,答出诸葛亮与吴用在《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重要性的差异给2分;答出诸葛亮形象与吴用形象丰满与单薄的差异,给2分)
5.(3分)D
6.(4分)(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说“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医者的使命。”
(2)钟南山功成名就,却一生朴素,身居“陋室”。
(评分标准:每题2分,与其他的排比句意义差别较大,则不给分)
7.(4分)文中连用三个“于是”,写出了店主人不断听从建议,并不断在招牌上减字的结果,使议论文中叙事语言更加简洁,并强化议论文的逻辑力量,从而更好地成为论据,用来证明有形“招牌”的内容并不是商店立足于世的根本。
(评分标准:写出“于是”一词的事实的效果:1分;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2分;作用1分)
8.(5分)不能换成“于是”。“于是”虽然有“后一事承接前一事”的意思,但是此处用“于是”一是显得记叙文用语的呆板,更显出店主人毫无主见,只是听别人的意见。而“这样”一词,显示了小说用语的活泼,使文章的行文更有可读性。再者,用“这样”,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感觉,写出了店主从善如流的品质。
(评分标准:从反面分析换成“于是”的作用1分;分析词语小说语言特点2分;结合小说人物特点分析2分)
9.(5分)帕帕?敦特有一块无形的“招牌”。首先他“工作非常勤奋”,是他经营好花店的基本条件。再者他热爱花,也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这份热爱是他“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他在经营花店的过程中,也给人带来了欢乐,同样也是造福于社会。他能虚心听取顾客的建议,从善如流,这使得他有一份好人缘。另外,“花”本来象征“一个人内在的美丽的心灵”,而店主人帕帕?敦特是具备这点的啊。没有招牌,说明帕帕?敦特不做表面文章,一直在用心经营花店,一个有着无形招牌的人来开一家有着无形招牌的店,花店才会一直红红火火。
(评分标准:答案中涉及了四点。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3分;写出三点给5分。但没有结合议论文的内容至少扣2分)
10.(8分)本题采用层级评分。
层级一 结合小说内容和链接材料,深刻理解小说结尾的含义,解读出小说结尾丰富的社会意义。
(8-7分)示例:我觉得约翰挂上招牌是受世俗心理的影响。这正是“我们的念头”,约翰虽然知道花店这么多年没有招牌一样生意兴隆,也知道一个商店的经营不能只是依靠招牌,但他还是要挂上这样一个被他的父亲摘掉的招牌,说明他难以脱俗,难以逃脱有形招牌的怪圈。这是一种对约翰的讽刺,也是一种对世俗社会的讽刺。人们总是善于做表面文章,不会在修炼内功上下功夫。当然,约翰在父亲的长期浸染下,经营理念不会丧失,他一旦真正地经营花店,相比会碰到和他父亲一样的问题,他也会一步步地减少花店招牌上的字,并最终摘掉招牌的。这是一个轮回,同时也是一次真正的进步。等到约翰真正明白了招牌的作用,他才真正地懂得了做人的意义。也真正懂得了做事的意义。
层级二 结合小说内容和链接材料,比较深刻理解小说结尾的含义,解读出小说结尾较为丰富的社会意义。
(6-5分)示例:我觉得约翰挂上招牌是受社会的影响。这正是“我们的念头”,约翰虽然知道花店这么多年没有招牌一样生意兴隆,也知道一个商店的经营不能只是依靠招牌,但他还是要挂上这样一个被他的父亲摘掉的招牌,说明他相信招牌的作用。这是一种对约翰和像他一样的人的讽刺。当然,约翰在父亲的长期浸染下,经营理念不会丧失,他一旦真正地经营花店,相比会碰到和他父亲一样的问题,他也会一步步地减少花店招牌上的字,并最终摘掉招牌的。这是一个轮回,同时也是一次真正的进步。
层级三 结合内容和材料不够。能理解小说结尾的含义,理解小说结尾的社会意义。
(4-3)示例:我觉得约翰挂上招牌是受他人的影响。约翰虽然知道花店这么多年没有招牌一样生意兴隆,也知道一个商店的经营不能只是依靠招牌,但他还是要挂上这样一个被他的父亲摘掉的招牌,说明他不懂如何经营。当然,约翰在父亲的长期浸染下,经营理念不会丧失,他一旦真正地经营花店,相比会碰到和他父亲一样的问题,他也会一步步地减少花店招牌上的字,并最终摘掉招牌的。这是一个轮回,同时也是一次真正的进步。
层级四:结合内容和材料不够。较浅地理解小说结尾的含义
(2-1)示例:我觉得约翰挂上招牌是受他人的影响。他要挂上他的父亲摘掉的招牌,说明他不懂如何经营。他摘掉招牌,是一个轮回,是约翰不能理解父亲所造成的。
(3分)A
(3分)觞 而 浩 歌/ 踞 而 仰 啸 /野 老 不 至 /鱼 鸟 共 乐。
(1)(3分)示例1:我觉得“阴晴”更好,诗题中“初晴”点明了大雨方歇,这时,云儿浓厚,遮掩天空,太阳有时出来,有时被遮住,有时阴,有时晴,照应了诗中的“弄”一字,云儿仿佛有了人性,在与阳光开着玩笑。
示例2:我觉得“微晴”更好,微晴,意思是渐渐晴了起来,这与题目中的“初晴”以及诗中的“日薄”相照应,同时呼应了诗中“一夜春雨下到天明才停歇”的内容。
(评分标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分;结合诗歌主旨分析:2分)
(3分)“徘徊”是“来回地走”之意,写出了苏舜钦对这块地的喜爱之情,陶醉之意,他绕着这块地走来走去,也照应了下文他拿四万钱买地。
(评分标准:写出苏舜钦的心情2分;写出“徘徊”的照应作用1分)
14.(5分)苏舜钦遭人陷害,罢官为民,心情愁闷,没有可去的地方,到了苏州,开始也找不到让自己“舒展心胸”(以舒所怀)的地方。苏舜钦发现了一块让他心仪的地方,在那里建了沧浪亭,沧浪亭周围的景致优美,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有风有月时更是美丽宜人;即使连夜下雨,天刚晴,浓云弄暖,时有鸟鸣,沧浪亭幽静宜人也让苏舜钦沉醉;苏舜钦在沧浪亭率性地玩耍,抛弃了一切的烦恼与得失,批评官场里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庸俗行径。沧浪亭让苏舜钦感受到了真趣,让他一舒所怀,因而他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分析他起初“无所归”得1分;分析沧浪亭让他“洒然忘其归”得4分:其中结合文章中的景物分析得1分;结合诗歌分析得1分;分析他的“真趣”得2 分)
三、写作:
15.今天我们朗诵艾青的早期诗歌,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艾青早期的诗歌有着土地的情结,凝聚着土地的忧郁。诗歌中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人民的生活的痛苦和不幸。如今天朗诵的《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等。这个时期他一方面关注着祖国和祖国人民的不幸,另一个方面也向往着光明。诗歌中出现了火把黎明等意象。今天我们诵读艾青的诗歌,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为了体会诗歌中国家曾经的苦难,感受苦难中人民如何向往光明幸福生活的心情。下面让我们走进艾青的诗歌世界中去吧。
评分标准:
内容5分;形式5分。(形式:标点、病句等参看中考答案)
内容5分:点出艾青早期诗歌特点2分:其中点出“土地的忧郁”“痛苦和不幸”得2分;点出光明的意象得2分;点出朗读的意义得1分。
16.参看历年温州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