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一)内容:中华文明的起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一)内容:中华文明的起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1-02 10:38:48

内容文字预览

北辰区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查
七年级历史(一)内容: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相应位置内)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
A.广东                  B.湖南
C.云南 D.陕西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说话
3.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4.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留了猿的特征 B.使用打制石器
C.已会人工取火 D.过着群居生活
5.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住在洞穴里 B.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C.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6.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他们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会使用天然火
④会人工取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红山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8.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9.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定居生活的是
A.打猎 B.捕鱼
C.挖掘水井 D.烧制陶器
10.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饲养家畜 B.会制造青铜器
C.种植水稻 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D.会制造干栏式房屋
11.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1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学会建造房屋 D.原始农业的发展
1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商业 B.战略位置重要
C.土质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D.便于生活用水
14.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要部落是
A. 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蚩尤部落 D.黄帝、炎帝部落
15.假如一个人出生于公元前20年,去世于公元38年,那么,这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周岁?
A.57岁 B.58岁
C.59岁   D.18岁
16.“禅让”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办法。这种办法是
A.父传子 B.母传女
C.兄传弟     D.大家推选
17.相传仓颉发明了
A.舟车 B.养蚕缫丝
C.文字     D.乐谱
18.下列人物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嫘祖
19.禹时,私有财产更多地出现的原因是
A.剥削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奴隶的出现     D.阶级压迫的产生
20.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二.非选择题:www.xkb1.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1.观察比较题:
下图是两幅原始人头部复原像。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他们的身份:
图片一______________
图片二______________
(2) 他们头部特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xkb1.com

学校 班 姓名
密 封 线22.识图填空题:
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片一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
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
活动在________流域。
(2) 图片二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
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
活动在________流域。www.xkb1.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3.填表题: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使用石器 火的来源
北京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山顶洞人
24.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民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5.材料解析:
1937年清明节那天,毛泽东派人到黄陵县祭奠黄帝,并献上他写的祭奠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请回答:
(1)文中的“始祖”指的是谁?

(2)“始祖”有哪些贡献?

(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26.材料解析: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神农氏“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什么?请说说从事“农作”的条件有哪些?
(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27.材料解析: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xkb1.com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北辰区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查
七年级历史(一)内容: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C 6. B 7. B 8. C 9. C 10. B
11. C 12. C 13. C 14. D 15. A 16. D 17. C 18.C 19. B 20. A
二、非选择题:
21.观察比较题:
(1)北京人、山顶洞人
  (2)北京人的头部仍有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后者进化得更完善一些。
22.识图填图题:
(1)河姆渡、水稻、干栏、长江
(2)半坡、粟、半地穴、黄河
23.填表题: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使用石器 火的来源
北京人 70万年-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打制石器 天然火
山顶洞人 18000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24.材料解析题:
(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25.
(1)黄帝。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养蚕缫丝、发明文字、编出乐谱等。
(3)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炎黄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现在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就是这么来的。
26.
(1)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或人口增多,食物不足)。
条件:能制造生产工具,要有水源进行灌溉,要知道一些天时、地利的知识等。
(2)现象:原始农业产生。
变化:使人们不再单纯依靠渔猎、采集维持生存;也不必为获取食物到处流动,可以定居生活;原始饲养业、制陶业产生。
27.
(1)大禹。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3)三过家门而不入。
七年级历史(二)内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A C B D A A B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A B A C C B B
二、非选择题
21.(1)( x ) (2)( √ ) (3)( x ) (4)( √ ) (5)( x )    (6)( x )  (7)( x ) (8)( x ) (9)( x )  (10)( √ )
22.填表题
学派 代表人物 言论代表著作
儒家 孔子 《论语》
儒家 孟子 《孟子》
道家 老子 《道德经》
道家 庄子 ------------
墨家 墨子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23.图中读史
(1)奴隶。
(2)反映了奴隶地位低下,不如牲畜的悲惨命运。
24.说明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
25.
(1)李太守指的是李冰。他是战国时期秦国人。
(2)李冰主持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该工程的名称是都江堰。
(3)伯禹是指传说中的大禹。因为他治水有功。
26.
(1)商鞅说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要采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法前代。
(2)进行了变法。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商鞅变法获得成功。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7.(1)孟子;属于儒家学派。
(2)我们应注意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不要浪费资源,能回收利用的资源坚持回收利用;不能乱砍滥伐;不捕杀野生动物,并注意保护它们。(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孟子这一重要人物的掌握情况,培养同学们用历史的观点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
七年级历史(三)内容: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C 6. D 7.B 8.D 9.A 10.B
11.B 12.B 13.A 14.D 15.B 16.B 17.C 18.B 19.C 20.A
21.D 22.D 23.D 24.D 25.B
二、非选择题
26.(1)秦始皇、汉武帝。
(2)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3)政治上创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
(5)①控制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②压制了人们的思想。③使古代的优秀书籍被烧毁。
(6)国力强盛是汉武帝能够对匈奴族用兵,并且取得胜利的原因。
27.(1)统一货币;秦半两。
(2)统一文字;小篆。
(3)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8.(1)丝绸之路;
路线: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由西亚到欧洲。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有了较多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意义:有利于汉与西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3)反映了西汉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于路内
29.参照课本后附录部分。
七年级历史(四)内容: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A 7.C 8.C 9.C 10.C
11.C 12.C 13.C 14.B 15.D 16.B 17.C 18.B 19.B 20.D
二、非选择题
21.
(1)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胜利,赤壁之战失败。
(2)“壮心”指统一全国。该诗表现出他为统一全国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22.
(1)①魏,洛阳。②蜀,成都。③吴,建业。
(2)①220年、曹丕。
②221年、刘备。
③222年、孙权 。
23. (1)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2)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不剥夺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魏孝文帝改革: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④鼓励鲜卑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答出两点即可)
(3)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24.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材料二反映的是南朝时的景象。
(2)司马迁描写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宋书》里描写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3) 汉代江南尚未开发,南朝时江南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原因是: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南方各小国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开发。
25.(1)内蒙古大草原。
(2)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民族融合。
(3)生态平衡遭破坏。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