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西方的文官制度
学科
历史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阐述
通过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来推导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3.教学难点阐述
通过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英国文官制度对欧洲各国、对世界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并且能够了解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是完全陌生,选修是对必修内容的补充与深析,不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难度适中,但趣味性强,不容易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一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完全的掌握,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高中历史学习法的讲授与运用。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史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PPT)
2.
传统板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掌握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其他西方国家的文
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图表及文字资料等有效信息,带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学生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对西方文官制度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启示进行探究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西方的文官制度,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对于西方国家的影响,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四.板书设计
第2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副板书
英国的文官制度
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西方的文官制度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回顾知识
讲授新课
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电影放映导入
PPT展示中国古代科考的图片
给学生讲述图片。
中国古代科考的管理制度非常的严峻。
师: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探寻结果,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中国科考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影响,继续学习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
第2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英国的文官制度
二.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三.西方的文官制度的特点
西方文官制度的领头羊
——英国的文官制度
阅读课本分析,英国确立文官制度的导火索
时间:1853年
地点:英国
人物:诺斯科特、屈威廉
事件:《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结果:失败
运用史料来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指明材料重点,分别英国文官制度的第一个原因。
运用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的第二个原因,并做简单说明。
运用图表总结上述内容:
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运用史料分析的方法来带领学生分析得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提炼材料,归纳内容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运用史料逐一分析归纳,最后归纳
一、史料分析
二、图表分析
三、史料分析
四、课本总结
五、史料分析
六、最终确立
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
简洁记忆
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过程的认识
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分析,认识到英国文官制度对西方其他国家的影响:
对本国积极影响
对本国消极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归纳特点:
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结合当今中国的考试现状来请同学回答西方文官制度启示
课后作业
为了能使同学们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与影响,特设此问题来让学生探索
以作业的形式来使学生探索本课的重难点以及本课内容对世界的影响,促进学生思考。
结构式板书总结所学知识
观看图片、回顾知识,思考问题。
跟随教师思路,复习上节课内容
根据课件的提示和课本,总结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导火索。
阅读史料,寻找重点,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观看课件,结合老师讲解,认真做好笔记。
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课本做笔记
根据课件的提示,和相关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的背景
跟随老师思路,思考国内外原因
认真研读史料,结合课本归纳
观看课件
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根据以上讲解归纳概括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过程的认识
熟读课本,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归纳
认真做笔记
熟读课本,提炼有效信息
运用PPT图片,讲解PPT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
复习上节课内容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直观的课本材料展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导火索,锻炼学生的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锻炼史料分析的能力。
增加学生知识点,利于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简单明了的图表利于学生记忆。
锻炼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全球观,历史整体观
以课本为中心,形成归纳概括的习惯
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展示直观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
这一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运用史料分析,图表结合,归纳总结,回归课本,增强学生阅读史料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构板书,清晰明了,填空思考,巩固知识。
图示法,利于学生记忆
关键词,促进学生思考
套用模板,形成历史思维
全球史观
以美国、德国、法国为例进行讲解,更利于学生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理论作为设计理念。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通过史料的引导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往往有时候也是充满遗憾的。本次课堂实践教学,史料过多,在今后应该注意选取关键的史料,避免史料文字繁杂导致学生有“厌读”史料的情绪。
1(共37张PPT)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六课: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古代科考
号房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变迁
禅让制:原始社会
世卿世禄制:早期国家
察举制:汉朝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隋朝
西方文官制度——以英国为例
英国文官制度
文官
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的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导火索
时间:1853年
地点:英国
人物:诺斯科特、屈威廉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
的报告》
结果:失败
材料一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剐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俸剩余部分留作己用。……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政治恩赐
中古时期:国王、权贵凭喜好恩赐,官员只服务于国王,权贵,类似于仆从。
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官职被作为礼品赠送,售卖。
材料:如果有人无视政党利益,必将遭到本党党徒的攻击和社会非议。如1830-1834年,担任海军大臣的詹姆士-格雷厄姆曾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力任命文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务的秘书的谴责。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政党分肥制
政党分肥制
时间: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
特点:党内消耗,牵一发动全身
●
●
●
中古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恩赐官职制度
政党分肥制
文官制度
材料:密迪乐在其著作《中国人及其叛乱》中系统地提出自己的三条建议。一,尽快在英国三大行政部门的各个分支机构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二,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考试必须是面向全体英国臣民的;三,实施分级考试制,先在地方和首都举行普考,尔后在首都举行特别会考。
---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四)
背景
工业革命:经济基础
政党分肥制:社会不满
科举制:制度基础
启蒙运动:思想基础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材料:1701年议会在《王位继承法》中规定,从汉诺咸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体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为下院议员。为了使议会能控制各部,这个法律同时又规定,各部大臣例外,可以同时是下院议员。
——R.?L.?Schuyler?and?C.?C.Weston.:Cardinal?Documents?in?British?History[M]
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
随内阁共进退
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材料:“中华帝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维系,主要是依靠一个奉行按能力才干提升官员原则的有效政府。英国如不采取公正制度,去挑选和提升官员出任王家公职,必将失去帝国的殖民地。”
---1846年,东印度公司T·泰勒的一封发给伦敦的信
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事改革
1853年,《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问题
材料:1855年,帕麦斯顿?(Palmerston)?政府又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并决定成立文官制度委员会,负责考试事宜,这一命令奠定了考试用人的组织基础,这种用人和晋升的方式又称为“功绩制”。不过,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因为它不要求实行公开考试,只是对被推荐人员进行审查。
——J.?H.?Wiener.:A?Documentary?History?of?Domestic?Policy?1689?-?1973.
1855年,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年,最终确立文官制度
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
过程
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
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事改革;
1853年,《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问题;
1855年,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
●
●
●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5年
1870年
限制官员当选为下议院
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
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
完善并确立文官制度
认识
发展:不断完善
改革:渐进,长期,连续,继承,创新
英国文官制的影响
一、对本国:
1、积极影响:
(1)政治:完善代议制民主政治
①政治与管理区分
②政党轮流执政
③政府工作效率
④国家治理
⑤政局稳定
⑥女性社会地位
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
3、教育上:教育文化事业
2、消极影响:
①未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②官僚习气
③僵化
二、对世界
1、范本与模板
2、推动政治向前
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前提: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结合本国实际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任何试图在身份或其他方面限制文官被录用或流动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是“不民主”的。
材料二: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材料三: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
---Pendleton?Act?of?1883[R].Basic?Documents?of?American?Public?Administration:?1776-1950?[M].
特点
课堂小结
启示
科举制:
党的十九大:
作业
1、简述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查找资料,试论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传播,及其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影响。
第六课
西
方
文
官
制
度
英国文官制度
其他国家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背景
过程
影响
Thanks(共30张PPT)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说课程标准
二、说教材
三、说学情
四、说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法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说教材
1、教材版本: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讲述的是部编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第二单元第六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第五课在第二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的确立有积极影响,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又对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有影响。三课相辅相成。
说学情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的内容,大致了解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背景,但还不够全面与完善。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只是基本的,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目标。?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
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分析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西方的文官制度,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考核与监察对于西方国家的影响,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结果、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难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由于确立过程涉及其他的历史事件过多,学生记忆起来会很困难,所以我将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设为本课的难点,在讲解时,尽量连贯并使用史料来增强学生记忆)。
说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创设情景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展开教学过程
3、总结与探析
导入新课
导入一张古代科考的图片来请同学回答中国古代科考的管理制度的严峻程度,以此来捎带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展开教学过程
将本课分为:一、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三、老子和孔子;四、百家争鸣四个部分分别进行讲解。
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英国的文官制度:带着我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本的26页—27页,参考课件给出的材料思考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请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评、分析与补充。作为本课的难点,在讲述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中,我会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大量史料与图表法来讲解。阅读课本以及我口述的史料来分析与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剐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俸剩余部分留作己用。……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如果有人无视政党利益,必将遭到本党党徒的攻击和社会非议。如1830-1834年,担任海军大臣的詹姆士-格雷厄姆曾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力任命文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务的秘书的谴责。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政治恩赐
政党分肥制
●
●
●
中古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恩赐官职制度
政党分肥制
文官制度
材料:密迪乐在其著作《中国人及其叛乱》中系统地提出自己的三条建议。一,尽快在英国三大行政部门的各个分支机构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二,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考试必须是面向全体英国臣民的;三,实施分级考试制,先在地方和首都举行普考,尔后在首都举行特别会考。
---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四)
背景
工业革命:经济基础
政党分肥制:社会不满
科举制:制度基础
启蒙运动:思想基础
过程
史料,史事,图表
过程
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
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事改革;
1853年,《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问题;
1855年,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
●
●
●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5年
1870年
限制官员当选为下议院
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
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
完善并确立文官制度
影响:
本国以及国外,积极以及消极
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前提: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结合本国实际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任何试图在身份或其他方面限制文官被录用或流动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是“不民主”的。
材料二: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材料三: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
---Pendleton?Act?of?1883[R].Basic?Documents?of?American?Public?Administration:?1776-1950?[M].
特点
总结与探析:本节课主要讲了西方的文官制度,分三个小节:英国的文官制度、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以及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来进行讲解,基于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探析:西方的文官制度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作业
1、简述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查找资料,试论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传播,及其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影响。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