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4 21: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宋朝文化昌盛,经济发达,GDP占当时世界的50%。即使今天的第一大国美国,仅占世界的24%左右!和宋朝相比,自愧不如。)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等方面的史实;
2.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知道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重点: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学习目标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
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二:自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开始向中原迁徒,各民族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口又迁往江南。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农业发展
2、手工业兴盛
3、商贸繁荣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行业
类别
表现


粮食
作物
(水稻)
经济
作物
(茶、棉)
占城稻引进与推广;
水稻产量居粮食产量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 。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秧马
2、手工业:
(1)纺织业:
①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宋朝织机
南宋棉毯
四川、江浙地区发达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有“罗织锦绣甲天下”美称
湘绣
蝴蝶山茶花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南宋时,江浙渐渐成为丝绸的主产区。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2)制瓷业
②北宋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①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③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
河南
钧窑
浙江
哥窑
河南官窑
宋代五大
名窑瓷器
钧瓷【河南 禹州】
汝瓷【河南 宝丰】
官瓷【河南 开封】
哥瓷【浙江 龙泉】
定瓷【河北 曲阳】
景 德 镇 瓷 器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3)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③南宋: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②北宋东京,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类别
发展成就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北宋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成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在遥远的11世纪,东方曾经有一个国家,它几乎占有了整个世界的财富,它所爆发的商业革命比西方早500年。这个国家就是宋朝。 ——美国纽约时报
(1)市镇发展:
①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②表现:A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3、商业:
唐都长安坊和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的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后击鼓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宋代的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分开的限制,不限定在一定区域,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没有时间限制,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出现了兼营商业的娱乐场所瓦子等。
早市
夜市
B 营业时间无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货郎图》
C 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D (城乡之间)市镇发展为商业贸易区。
(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2)表现:
①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②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④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市镇的发展
(2)海外贸易:
①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②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远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
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之一
始建于1009年。
宋朝朝廷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泉州的外商,有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朝廷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3)纸币的出现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金属货币重,不便于携带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表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北宋纸币
南宋纸币
时下常用的支付工具和方式
纸币
虚拟货币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启示?
①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
②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③宋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④要坚持改革开放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
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什么是“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④要坚持改革开放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
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三个时期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课堂小结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类 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
原因
(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2)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状况
(1)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3)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