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04 21:2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3第二单元;●检测时间:一节课;●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5分×10=50分)
1、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蓝田生玉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磨牙吮血; D、崔嵬 整顿 司马清衫 杜鹃啼血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预料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随随便便; B、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痛恨
C、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D、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与元九书》)。
B、李白与杜甫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C、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
D、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有的不是(自己的)亲信,因此变成叛乱者。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梦蝴蝶一样,我曾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爱心托给杜鹃。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这令人悲伤的秋天,我常常离家万里作客他乡,抱着晚年多病的身体独自登上高台。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7、填入下列诗句横线处的意象,最恰当的一项是
莫向风前折___,柔条原不绾相思。
等是有家归未得,___休向耳边啼。
A、柳条 杜鹃; B、竹枝 杜鹃; C、柳条 黄莺; D、竹枝 黄莺
8、古典诗歌常见“对仗”技巧,下列诗句对仗最为工整的选项是
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
C、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D、红泥亭子赤栏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9、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妆成每被秋娘妒”,乃通过侧写旁人的反应,呈现琵琶女的美丽;相较于由容貌服饰正面描写美女的手法,有时更为高妙。下列对“美女”的叙述,也采用“侧写”的选项是:
A、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B、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C、李白《于阗采花》: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D、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10、有些文学作品,在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的位置,安排重复的词语(顶真),以显现连绵不绝的情意,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即是。下引现代诗的表现方式类似上述情况,呈现了连续不断的欣喜之情。其文句排序,最适当的选项是:
这歌声最初曾在我的心中爆裂的阐发
①当黎明跃起
②玫瑰之绽开黎明
③亦如盈盈的露水之绽开玫瑰
④我就听到溢满林间的呼唤
⑤而这呼唤也像是跟随着一种雷鸣而来
(彭邦桢《联想》)
①③②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②④⑤①;D、⑤④②③①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名句默写)(3分×10=30分)
11、名句默写: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
②、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
④、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
⑤、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
⑥、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
⑦、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⑧、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⑨、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
⑩、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阅读题(必作20分,选作41分)
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12—13题。(★此题为必作题,20分)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这是很能体现杜甫诗歌风格的一首诗。首联一“哀”字写猿啸声哀,却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秋风扫落叶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意境雄浑开阔。颈联和尾联中,“悲”“病”“恨”写尽了诗人低沉苍凉悲痛的情感。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______的风格。(4分)
13、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你认为“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艰难苦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方面的寄寓。(1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12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此题为选作题,41分,记入总分)
古典之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
古典诗词中到处弥漫着飞卷如席、如诉如泣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像我等而立之辈,虽未历经沧海桑田的大变迁,但儿时作文里的“雪”气还是蛮足的,好歹也目睹过那让人隐隐动容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可现在满嘴冰淇淋的孩子们呢?他们捧着课本吟诵“燕山雪花大如雪”时,会不会感到牙疼呢?而未来的孩子,该不会要把头探进冰箱里去体验雪的滋味吧?
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
站在常年断流的黄河岸边,看到的是河水的干涸及河床爆裂的皴皮,除了缺水的焦渴和唇嗓的干燥,你纵有天才之想象,又如何模拟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谁能打捞起一千多年前太白心中那份感动与豪迈?现在的孩子,除了怀疑古人的夸张和信口开河外,是否会得出“文学就是撒谎和胡扯”的结论呢?
有时侯想,今天的孩子也真够不幸的。
或许在不久之后,这般猜测语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
一边是颓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声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禾枯野赤,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苦涩何等艰难的遥想啊!明明那“现场”早已荡然无存,目下找不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还要晚生们硬硬的抒情和陶醉一番——这不是荒唐是什么!不是悲怆是什么!
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经永远地成为了标本?多少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变成了遥远的绝版?那沾有它们最后体温的文学辞章,既属不朽之经典,更是幽怨的恸曲和悲笳……你,听到那哭声了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漪”……我在抚摸这些《诗经》中的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外,内心更有一份莫大的冰凉、疼痛和颤栗。因为就在模拟那份远古“现场”的同时,我骤然被一个念头惊醒:她已经永远不属于我们了。阅读竟成了告别,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我曾经看过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十八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七百三十八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她才走下树来。一九七一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朝古木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勇敢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拯救斯德哥尔摩”的口号,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百年古树前面……终于,政府作出了让步,地铁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古树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来呢?这样的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14、对下面诗句的作者和出处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5分)————————————( )
①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①李白《把酒问月》;②李白《早发白帝城》;③杜甫《绝句四首》;④张志和《渔歌子》
B、①李白《把酒问月》;②张志和《渔歌子》;③杜甫《绝句四首》;④李白《早发白帝城》
C、①张志和《渔歌子》;②李白《早发白帝城》;③李白《把酒问月》;④杜甫《绝句四首》
D、①张志和《渔歌子》;②李白《把酒问月》;③李白《早发白帝城》;④杜甫《绝句四首》
15、“那沾有它们最后体温的文学辞章,既属不朽之经典,更是幽怨的恸曲和悲笳”中,“它们”指什么?(12分)(每个要点不超过8字)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说“今天的孩子也真够不幸的”,“不幸”的事是指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说“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今天杳无古人有过的是指什么东西?请用四个概括性的短语来回答。(1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15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A、3B、4A、5B、6A、7A、8A、9C、10B
11、略
12、“滚滚”写出了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沉郁顿挫”或“沉郁雄浑”等。
13、包含着:作客他乡天涯孤旅的惆怅;人到暮年病困潦倒的愁苦;壮志难酬无力报国的苦闷;对国家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等。(作客他乡的惆怅;天涯漂泊的孤独;人生暮年的感叹;悲秋苦病的愁苦;无力报国的苦闷;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四个要点即可)
14、A
15、珍贵的动植物、鲜泽的生态活页、诗词里的风景
16、古典诗词的“现场”早已荡然无存,找不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还要生硬地抒情和陶醉。
17、①飞卷如雪、如诉如泣的盛大雪况;②黄河之水的磅礴气势;③湖光山色的美丽“现场”;④珍贵的动植物;⑤鲜泽的生态活页。(四项即可)
●得分:
●姓名:_____
●班级: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