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丹柯》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丹柯》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鉴赏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5: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
你已判若两人”
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丹 柯
【俄】高尔基
主题——小说的灵魂
评价: 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马克西姆·高尔基
经历: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走进作者
1868―1936
走进作者
1901年,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之后写了散文诗《海燕》,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1906年,高尔基发表代表作《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期。
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第五次代表大会。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13: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6:《在人间》;
1922:《我的大学》。
1925-1936:《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长于描绘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情绪。
作品风格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认为镇压反革命太“残酷”,呼吁“博爱、平等”,责备整个共产主义阵营奉行政治经济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精神,要求把精神放在首位 ,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思想光芒。
写作背景
高尔基1895年创作过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丹柯的故事》。(选自短篇小说集《伊则吉尔老婆子》
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的黑暗,很需要伟大理想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
高尔基用丹柯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1、桠枝 2、虬曲
3、黏泥 4、篝火
5、宿愿 6、泥沼
7、龌龊 8、疙瘩
9、胸膛 10、合拢
词语积累词语积累

qiú
nián
gōu

zhǎo
wòchuò
gēda
táng
lǒng
梳理情节
1、阅读全文,抓住故事的要点
2、简要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梳理情节 探究主题
1. 族人陷于困境,彷徨失措,丹柯挺身而出,引领族人。
2. 族人途中遭险,围攻诋毁,丹柯燃心引路,拯救族人。
3. 丹柯真心遭践踏,化作草原蓝色星。
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
英雄
这是一篇关于英雄的悲剧,“英雄”是小说一个重要的母题,读这类小说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可以说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
结局一般为悲剧,这样的情节发展让英雄的形象逐渐高大,同时更贴近真实。
1、给全篇“定调”。恶劣的环境描写给我们带来不祥的预兆,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黑森林的阴森恐怖。
3、导引丹柯的出场,在困境中彰显英雄本色。
4、揭示人物性格,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更能衬托出丹柯的勇敢和对自由的追求。
5、作为象征,黑森林象征人生中的挫折与困苦,或是整个民族遭遇的灾难和困境。
1.本文开头浓密森林的场景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2.在小说开头,作者使用“快乐”“强壮”“勇敢”这样三个形容词是否有深意?
1、极力描写森林带给这些落难人群的恐惧和压迫感。
2、暗含讽刺,写出这些身体强壮的人平素貌似勇敢,实则在关键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族群的勇气
研读1—3段,思考:文中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几重困难?)他有什么表现?
1、外族的入侵;
2、环境的险恶;
3、族人准备投降
——在他和他的族人身陷困境的时候(生存还是死亡?自由还是做奴隶?)
——号召他的族人穿越林子,追寻自由!
一寻找丹柯
研读2—21段,思考:
众人对丹柯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丹柯的思想行为又有什么变化?请筛选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二直面丹柯
众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丹柯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丹柯人物形象
和谐、相信
抱怨
审问
包围
跟着、勇敢
丹柯
(英雄)
快乐、安详
辩白(大声说)
怒火、怜悯
苦恼
抓开胸膛、拿出心来、高高举起
族人:胆小,自私,不知感恩,不理解、不尊重、不爱护英雄
丹柯:自信、勇敢、一心为公、勇于实践、敢为理想献身
抑彼扬此、对比映衬
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
生气
族人
(众人)
研读22、23段,思考:丹柯的结局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他倒下来——死了
他那颗还在燃烧的、勇敢的心被族人踏熄了……
(无情的遗忘,冷酷的践踏)
有人说,从《丹柯》中可以窥视到高尔基的“最大的痛苦”。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比较阅读 :丹柯这一个形象不禁使我们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夏瑜。
《药》通过茶客的交谈来侧面体现夏瑜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悲剧意味。因为夏瑜在小说中是一条暗线,小说主要反映的是民众的愚昧应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丹柯》是正面塑造英雄形象来宣扬一种献身精神。
《药》夏瑜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但是革命没有成功,这与作品要表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软弱性相一致。而丹柯经过努力终于带领族人迎来了胜利,因为这与作品宣扬的英雄主义一致。
三、感悟《丹柯》
两人都为人民献身都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所以两人身上都有悲剧意味,所不同的是夏瑜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而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
最后夏瑜的坟头出现了花环,丹柯的心成了火星,都预示着革命之火没有熄灭。
猜猜文章出现的事物,它们象征义是什么?
1、高大坚固的树构成黑暗的森林
2、广阔的草原让人豁然开朗
3、文中的主人公丹柯和族人
丹柯:
族人:
4、丹柯带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森林,走向广阔的草原
俄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
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坚定地追求自由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
在革命到来之前动摇犹疑的人民大众
先驱者带领人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小说主题的基本把握
+
读者的人生体验、阅读视角
多元化、个性化的主题解读和感悟
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
丰富与补充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丹柯》除了是一篇歌颂英雄的小说,你还读出什么?
从丹柯角度?
从族人角度?
主题之一
  小说《丹柯》通过塑造丹柯这一伟大形象,歌颂了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
主题之二
 本文通过叙述英雄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诋毁与误解,一颗勇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的悲剧故事,批判族人的自私冷漠、愚昧麻木。
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
本文通过叙述族人对丹柯的高尚行为不理解、不尊重,不知感恩,最后还将他的心踏碎的可悲可叹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尊重、爱护、敬仰英雄。
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
主题之三
本文通过叙述族人在困难面前只顾思想、悲伤却不行动,最后在丹柯的带领下才走出黑森林的故事,启示我们面对困难一定要勇敢,有信心,有毅力,敢于斗争,坚持到底,这样才能走出困境,迎来胜利。
……
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
主题之四
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巴金
主题:个性化的感悟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主题?
(1)抑彼扬此、对比映衬的手法
(2)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凸显小说主题
(3)浪漫主义手法对主题表达效果的加强。
①强烈的美丑对比:年少而俊美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则恶如野兽。
②极尽想像、夸张之能事:森林恐怖险恶环境的描写,丹柯高举燃烧的心为众人引路,碎裂的心化为草地上蓝色的火星。
(4)文章为了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