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既符合课标要求又要切合学生实际这一原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看待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二)运用时空定位,把握清朝的时空信息,并能与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进行分析。
(三)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明清时期巩固统治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四)通过教师引导,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北京城导入,认识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见证了明朝历史的兴衰,在清朝,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鼎盛,但仅仅半个世纪之后,却遭遇西方列强的侵略,最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乾隆时期,西方人在中国的绘画作品,
一、何以盛世?——康乾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问题设计:历史上称康熙、雍正和乾隆在位期间的100多年为“康乾盛世”,那么它到底“盛”在何处呢,又为何能取得这些成就?
引出:1、康乾盛世之君主专制的加强的主要措施
指导学生回顾导学案,主要的措施有哪些?分别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2、康乾盛世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指导学生了解清朝分别在东南、东北、西北、西藏、西南、中央机构开拓巩固疆域的举措有哪些?并能概况其影响。最终认识到: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二、何以衰世?——由盛转衰的表现及原因
(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1、展示: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
提问:图表反映了清代中叶怎么的社会现象?
得出结论: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资源危机逐步显现。
2、展示关于和珅的部分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严重的腐败对清朝的统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结论:清朝中期矛盾尖锐,内患不断
3、展示资料,体现外部危机的出现,
提问:西方国家的主要要求是什么?中国采取怎么的态度和政策?
继而解释闭关自守政策的含义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三、盛衰之辩——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以“闭关锁国”为例)
展示中国和西方同时期的数字对比
得出结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到来
中国封建制度的强化,在农业文明中徘徊
利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警示:认识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
课堂小结:
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康乾盛世”,中国社会维持了近200年的稳定局面,并最终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
经过清朝的统治,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崛起,清朝在世界局势的变动面前却表现出迟钝、僵化和不适应,古老的中华文明遇到了新的挑战。
我们怎么做?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布置作业:课后完成本课“课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