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人物简介
幼稚 避免 严峻 啪 瞪着
僻静 瞅了瞅 皮靴 魔鬼 苦刑
哼 绑起来 啃窝窝头 旧棉袍 执行
zhì bì jùn pā dèng
hēng bǎng kěn páo zhí
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
pì chǒu xuē mó xíng
避
僻
(bì)
(pì)
躲避 逃避
僻静 偏僻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1.被捕前
2.被捕时
3.法庭上
4.被害后
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几件事,
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李大钊是
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坚决留在北京工作的态度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对你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可能离开。”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离开北京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父亲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选择了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忠于革命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匆匆忙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临危不惧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视死如归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
勇敢 坚毅 沉着
李大钊对儿女慈祥,对家人爱的深沉,对党忠诚,为革命事业坚贞不屈、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革命者的高大形象。
回读课文,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表达有哪些好处呢?
前后照应
对比烘托
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