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评(一)
一.选择题
1.《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反映了
A.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部落之间的战争
B.大禹治水
C.夏朝设置了监狱
D.夏朝为镇压奴隶反抗,而制定了刑法
2.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约在
A.公元前16世纪 B.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前3世纪
3.下列帝王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其中最早的是
A.隋炀帝 B.秦始皇
C.夏桀 D.商纣
4.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殷
C.周初分封制 D.国人暴动
5.下面不属于周朝制度的是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6.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奴隶主政权 B.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
C.分割诸侯的兵力 D.保证国家的兵源
7.夏商西周社会尊卑等级制度的划分是按照
A.血缘关系 B.战功的大小
C.拥有奴隶的多少 D.文化程度
8.春秋时期是指
A.公元前774~公元前476年
B.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
9.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10.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
①韩国 ②赵国 ③燕国 ④魏国 ⑤吴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大自己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2.成语故事“退避三舍”是发生在
A.马陵之战 B.国人暴动
C.牧野之战 D.城濮之战
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开始的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7.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18.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无义战” B.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C.经济飞速发展 D.各学派激烈辩论
19.战国时期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是
A.老子的道家学说 B.孔子的儒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韩非的法家学说
20.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 私学的兴盛 B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社会大变革 D 士人的解放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2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为什么“管仲相桓公”后会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请简单叙述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
(2)材料2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评(一)
一.选择题
1————5 DCCAA
6————10 AACDA
11————15 BDCCD
16————20 ABBDC
二.材料题
21.(1)“管仲相桓公”后,帮助齐桓公进行了改革,从而使齐国强大起来,完成了争霸大业。其改革的内容有: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2)改革;新兴地主阶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