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自主学习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自主学习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8: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邓稼先》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3.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
【基础存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当初xuǎn pìn( )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2)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páng huáng( )( ),没有矛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人不可以锋芒毕露,肆意的张扬,只会给自己招来无谓的伤害。
B.无论学术还是功绩,王阳明都已成为明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C.邓小平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妇孺皆知的名人,他做的事情对中国有重大意义。?
D.孙悟空在中国是鲜为人知的人物,小孩子们都能说出孙悟空的几个经典故事。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镜堂虽然确立了自己在建筑学界的卓越地位,但是为国内的建筑设计融入了更多时代性思考。(将“虽然……但是……”“不仅……还……”)
B.2019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20.1万亿元,增加了3.6%。从全球看,中国的出口增速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整体水平。(将“增加”改为“增长”)
C.近日,上海工匠馆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一楼正式开馆,约150余件实物和模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工匠们的匠心故事。(将“正式”挪到“上海工匠馆”后面)
D.在学校联欢会中,使八(3)班的王斌完成了一次从胆小鬼到亮丽主持人的华丽蜕变。(删掉“在”和“中”或者“使”)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9年9月30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4000余名中外人士欢聚一堂,共庆新中国70华诞。
(1)请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以下是一副赞美伟大祖国的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庆祖国七十华诞,九州圣地红旗舞;
下联:贺人民岁岁富足,      。
【阅读经纬】
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一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5.本小节开头两段为什么先介绍“我”和邓稼先多年的友谊及“我”与奥本海默很熟识这些情况?

6.简要概括奥本海默的性格特点。

7.为什么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8.本文题为“邓稼先”,为什么还要用大篇幅来写奥本海默?

拓展迁移
【拓展阅读】
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生于1924年6月25日,4岁时随家人迁往北平。“七七事变”后,为避战乱,他随姐姐辗转来到昆明,1941年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夏,怀着“今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理念,邓稼先考取了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邓稼先年仅26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进入钱三强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担任研究员,与于敏等人一道开创性地开展了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8年10月,他和一大批科学家被调去研究原子弹。到了北京郊区一片阳光普照的高粱地后,隐姓埋名,突然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
  起初,他们准备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但不久,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邓稼先只好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
  作为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和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方面办起“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弹研制的主攻方向。
  他正确地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并运用算盘这样简单的工具进行相关的繁重数学计算。在原子弹总体力学的计算中,有个参数即原子弹爆炸时内部所要达到的大气压的数值对探索原子弹原理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为此,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紧张的计算,用特性线法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该结论最终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从而成为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性理论成果。
  研制原子弹成功后,从1965年起,邓稼先又奉命率原班人马与从原子能所调入的于敏率领的研究队伍合作,开始了氢弹理论设计任务。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交了被外国人称为“邓——于方案”的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理论的成功。
  邓稼先在大漠深处长年风餐露宿,艰辛地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从第一次核试验起,他就形成了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1979年,在一次航弹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到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尽管如此,他仍然继续带病工作,直到1985年才因癌症而被强行安排住院治疗。
  病榻上,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弥留之际,他还用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赤诚。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进去转了一小圈,表示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逝世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特地撰文悼念他这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挚友:“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摘自《科学大观园》2019年9期)
9.题目中特意点明了邓稼先在大漠待了“28年”,其作用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个时间是长久的,而人一生中也没有几个28年,而这个时间邓稼先是奉献给了大漠,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

10.“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进入钱三强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担任研究员”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第九天”言时间之短,“毅然”突出作出决定之坚决)

11.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温馨提示:“研制原子弹成功后”一句承接上面几段的内容,“从1965年起,邓稼先又奉命……”一句很明显是从研制原子弹又转到研制氢弹理论设计任务上。据此分析作答)

12.邓稼先在科研路上一路飞奔,却不幸受到致命的核辐射而身染癌症,并因此过早去世,有人认为为了科研事业搭上了一条命,太不值得了。对此,你怎么看?
(温馨提示:这道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但从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角度来看,从“值得”角度作答更佳)


《邓稼先》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1)选聘 (2)彷徨
2.D(“鲜为人知”的意思是“少有人知道”,这里显然把词语用反了)
3.C(应将“约”或“余”去掉一个)
4.(1)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示例:四海长天战马鸣
【阅读经纬】
5.为下文“我”评价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不同个性作了铺垫。
6.才能出众,锋芒毕露。
7.因为邓稼先真诚坦白,不骄傲,没私心,内心纯净。
8.用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做对比,突出邓稼先独有的个性特点。
【拓展阅读】
9.突出了邓稼先为国家科学事业而奉献的岁月之久,表现了邓稼先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0.“第九天”突出了邓稼先急于回国的心情,“毅然”突出了邓稼先回国想法的坚决。这两个词都表现了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1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2.示例:值得。生命有长短,但生命的价值与长短并不成正比。只要创造了生命的价值,人生就算短一些也是有意义的,这比空活百年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