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四所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必修2)(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清市四所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必修2)(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1-02 12:31:57

文档简介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李长忠 审稿人:田绍功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初步掌握课本上的有关基础知识
二、预习内容
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 相结合的。化学反应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就是旧的化学键的断裂、新的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断键和成键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当物质发生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能量,而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要 能量。
如:2H→H-H 436 kJ能量 H-H→2H 436 kJ能量
C-H→C+H 415kJ能量 CH4→C+4H 吸收 kJ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是 发生的。各个物质因为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所含 不同,反应时能量变化也就不同。
3、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和 相对大小。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的变化
5、化学反应中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
仪器 药品
实验2---2
7、中和热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2、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3、掌握吸热演示实验的基本知识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二、学习过程
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与放热吸热反应的关系
当拆开所有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所有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时,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能与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和 相对大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如下: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3)以能量为纵坐标,画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简单示意图
㈡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实验2---2
实验2---2
仪器
药品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现象
玻璃棒的作用
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2、(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O2+C2CO为吸热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⑤缓慢的氧化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以下几个反应是吸热反应: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 ;CO2+C2CO ;C+H2OCO+H2
⑶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其它为放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
某些常见的热效应:(a)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吸热:铵盐溶于水。
(b)反应条件与热量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既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四)当堂检测
1.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3、已知反应:X + Y =M + 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 M B.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M 和 N 的总能量
C.Y 的能量一定高于 N D.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一定能发生
4、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1。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 kJ热量的是……( )
A.稀HCl和稀NaOH
B.500 mL 2.0 mol·L-1 HCl和500 mL2.0 mol·L –1 NaOH
C.1.0 mol·L-1 HCl和1.0 mol·L –1 NaOH
D.500 mL 2.0 mol·L-1 H2SO4和500 mL 2.0 mol·L-1 Ba(OH)2
㈤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
A.铁与盐酸 B.C和CO2 C.碳酸钙的分解 D.Ba(OH)2·8H2O与NH4Cl晶体
2. 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如果该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一定能继续进行
3. 下列不是化石能源的是 ( )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5.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 8H2O与NH4Cl反应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Q1+Q2>Q3 B. Q1+ Q2>2Q3 C. Q1+Q2<Q3 D. Q1+ Q2<2Q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9.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有催化剂作用 D.无法判断
10.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
11.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1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O3
13.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14.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15.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1世纪教育网A.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
C.化学反应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跟是否加热没有直接的关系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 B.制造水煤气 C.酸碱中和反应 D.镁条燃烧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水汽化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水汽化属于吸热反应
C.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19.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反应:石墨→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 )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石墨和金刚石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D.石墨和金刚石不能互相转化
20.在25 ℃,101 kPa下,1 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 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方程式:P4 (s) + 5O2 (g) = P4O10 (s) 4P (s)+ 5O2 (g) = P4O10 (s)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
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
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21.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4ClO4 = N2↑+ 4H2O↑+ Cl2↑+ 2O2↑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2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
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化石原料
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
D.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
23.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
24.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答案
二、预习学案
1、化学键 吸收 放出
如:2H→H-H 放出 436 kJ能量 H-H→2H 吸收 436 kJ能量
C-H→C+H 吸收 415kJ能量 CH4→C+4H 吸收 1660 kJ能量
2、化学键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能
3、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4、热量
5、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6、实验
仪器 药品
实验2---2 研钵、烧杯、托盘天平、玻璃片、玻璃棒 氢氧化钡晶体、氯化铵晶体、蒸馏水
7、中和热的定义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课内探究学案
二、学习过程
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大于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2、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小于 大于
(3)以能量为纵坐标,画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简单示意图(参考课本)
㈡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实验2---2
实验2---2
仪器 研钵、烧杯、托盘天平、玻璃片、玻璃棒
药品 氢氧化钡晶体、氯化铵晶体、蒸馏水
反应条件 搅拌
化学方程式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现象 混合物变成粘稠状,有刺激性气味,最后玻璃片和烧杯粘在一块
玻璃棒的作用 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
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③
(四)当堂检测
1. B 2、C3、B
4、B
㈤课后练习与提高
1.A2.C3. A4.AC5.D.B7.AC8.C9.A10.B11. B12.A13.D14.D15.C16.D17.B18.D19.AB20.D
21.D22.AC23.吸收 放出 相对大小 放热 吸热
24. ②③④⑤⑥ ①学校:李长忠 学科:化学 编写人:李长忠 审稿人:刘金涛
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二、预习内容
1、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顺序 金属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
1.Zn、Cu分别插入稀H2SO4溶液 Zn片
Cu片
2.Zn、Cu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 Zn片
Cu片
3.Zn、Cu导线连接后,再接电流表,插入稀H2SO4 Zn片、 Cu片
电极材料 现象 电子得失 电极反应 原电池的电极(正或负)
Zn片
Cu片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的化学电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三、学习过程
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实验顺序 金属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
1.Zn、Cu分别插入稀H2SO4溶液 Zn片
Cu片
2.Zn、Cu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 Zn片
Cu片
3.Zn、Cu导线连接后,再接电流表,插入稀H2SO4 Zn片、 Cu片
尝试填写下表:
电极材料 现象 电子得失 电极反应 原电池的电极(正或负)
Zn片
Cu片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思考:⑴ 电流方向?电子方向?阴阳离子流动方向?
⑵ 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
⑶正极金属起啥作用?啥在正极上得电子?
⑷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类型?
【知识应用】
1、用下列物质设计一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棒、C棒、Zn片、Cu片、铜线、
2、画出装置图
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原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其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原电池的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原电池的_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锌片作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片作正极,铜得到电子
C、溶液中的pH增大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3..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溶解了1mol时,铜片上析出了1mol氢气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1g,铜片上析出了1g氢气 D .锌片溶解了1mol,硫酸消耗了1mol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
2.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3.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5.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6.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 )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7.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
锌片:Zn-2e- Zn2+;铜片:2H+ +2e- 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铜片逐渐溶解
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
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
8.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9.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0. 有A、B、C三种金属,两两分别接触并同处于稀H2SO4中,反应冒气泡,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 )
A.A>C>B   B.B>A>C   C.C>A>B   D.C>B>A
11. 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2Li - 2e- = 2Li+
B.负极反应:I2 + 2e- = 2I-
C.总反应是:2Li + I2 = 2LiI
D.金属锂作正极
12.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a电极是负极
B.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 =2H2O+O2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3. 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2 + 2NH4+ = Zn2+ + Mn2O3 + 2NH3 + 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A. Zn B. 碳棒 C. MnO2 和NH4+ D. Zn2+ 和NH4+
14. Li-Cd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 + 2Ni(OH)2 Cd + 2NiO(OH) + 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2B3A4C5D6C7D8C9B10D11C12B13C14C
当堂检测
1.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能 电能 负极 氧化反应 正极 还原反应 导电和氧化剂
2、B
3..AD
预习学案
㈠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顺序 金属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
1.Zn、Cu分别插入稀H2SO4溶液 Zn片 锌片逐渐溶解同时有气泡冒出 Zn+H2SO4=ZnSO4+H2↑
Cu片 铜片无现象 铜不反应
2.Zn、Cu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 Zn片 锌片逐渐溶解 锌片上:Zn-2e-= Zn2+铜片上2H+ +2e-=H2↑
Cu片 有气泡冒出
3.Zn、Cu导线连接后,再接电流表,插入稀H2SO4 Zn片、 Cu片 锌片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锌片上:Zn-2e- = Zn2+铜片上2H+ +2e-= H2↑
电极材料 现象 电子得失 电极反应 原电池的电极(正或负)
Zn片 锌片逐渐溶解 失电子 Zn-2e- = Zn2+ 负极
Cu片 有气泡冒出 得电子 2H+ +2e-= H2↑ 正极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Zn +2H+ =Zn2+ +H2↑
3、氧化还原反应
4、干电池 充电电池 燃料电池
课内探究学案
思考:⑴ 正极流向负极 负极流向正极 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相反
⑵ 较活泼金属作为负极
⑶导电 溶液中的阳离子
⑷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知识应用】
1、电池一: Fe棒 Cu棒或C棒 CuSO4溶液或H2SO4溶液或FeCl3溶液
电池二: Zn片 Cu棒或C棒 CuSO4溶液或H2SO4溶液或FeCl3溶液
2、画出装置图如下:
充电
放电
G
Zn 或Fe
Cu 或C棒
CuSO4溶液或H2SO4溶液或FeCl3溶液学校 临清市第二中学 学科化学 编写人-邢丽君 审稿人:刘金涛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第1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单位;
2、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二、预习内容:
预习课本P47—P48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 来表示。
2、公式:V =ΔC/Δt
3、所对应的单位:V: ,ΔC: ,
Δt: 。
预习课本P48—P50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规律
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 催化剂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物的浓度
气态反应物的压强
其他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学习重难点: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二、学习过程
【思考与交流】课本P47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 或
(均取正值)来表示。
(2)计算公式: 。
【思考】
①反应速率是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
(3)单位: 或 。
练习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C.在同一个反应中,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反应速率
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s)和mol/(L·min)
(4)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例1]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反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2mol/L,氢气的浓度为5mol/L, 反应开始2min时,测得容器中氮气的浓度为1.8mol/L。2min后氢气的浓度为多少mol/L 这2min内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氢气和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各是多少?2min内氮气、氢气和氨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
练习2.已知反应2SO2+O22SO3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测得SO3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5 mol,求SO3、SO2、O2的平均反应速率及速率之比。
【思考】
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意义相同吗?
③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与什么有关
练习3.在2 L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 N2+3H22NH3的反应。现通入0.8 mol H2 和
0.4 mol N2,2 min 后生成了0.12 mol NH3 ,求V (H2)、 V (N2) 、V (NH3)。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
现象 结论
热水中
常温
冷水中
现象 结论
加MnO2
加FeCl3
不加其他试剂
【思考】结合探究实验及课本P 49
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是怎样影响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4 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练习4. 一定量的盐酸和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 NaOH固体 B. 水 C. CuSO4 固体 D. 氯化钠溶液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同质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最大,选择下列组合中的反应条件( )
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10%的稀硫酸⑤15%的稀硫酸⑥20%的稀硫酸⑦加热⑧用冰冷却⑨不断搅拌⑩迅速加入锌片后静置
A. ②⑥⑦⑩ B. ①④⑧⑩ C. ③⑤⑦⑨ D. ③⑥⑦⑨
2、在2 L密闭容器中,某气体反应物在2 s内由8 mol变为7.2 mol,则用此反应物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 0.4 mol·(L·s)-1 B. 0.3 mol·(L·s)-1
C. 0.2 mol·(L·s)-1 D. 0.1 mol·(L·s)-1
3、反应2A+3B=C+2D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 )
A. v(C)=0.01 mol·L-1·s-1 B. v(B)=0.03 mol·L-1·s-1
C. v(A)=0.01 mol·L-1·s-1 D. v(D)=0.02 mol·L-1·s-1
4、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和CO2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的速率
C.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 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课后练习与提高
1.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火灾发生 B.防止污染面粉 C.吸烟有害健康
D.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爆炸
2.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反应速率不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
A.温度 B.压强 C.浓度 D.催化剂
3可逆反应2S02+O22S03,如果υ(S02)=O.05 mol/(L·min),用一定的SO2和O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则2 min后SO3的浓度为( )。
A.1 mo1/L B.O.9 mol/L C.O.2mol/L D.0.1mol/L
4.在反应:C+CO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CO2 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反应2SO2 + O2= 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氧气表示的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 0.1s B. 2.5s C. 5s D. 10s
6、反应A+3B2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1·s-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 ②﹥④﹥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④﹥③ = ②﹥① D. ②﹥③ = ④﹥①
7、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 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课前预习学案答案:
1、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
3、mol/(L·s)或mol/(L·min) ; mol/L ; min(分)或s(秒)
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规律
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 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外因 催化剂 改变反应速率
反应物的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的浓度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气态反应物的压强 不一定影响反应速率
其他 固体的表面积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一)、1、(1)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2)V =ΔC/Δt
【思考】①:平均速率
(3)mol/(L·s)或mol/(L·min)
练习1、B
mol/L;0.45 mol/(L·min);0.15 mol/(L·min);
0.3 mol/(L·min); 1:3:2
练习2、0.1 mol/(L·min);0.1 mol/(L·min);0.05 mol/(L·min)
2:2:1
【思考】②、不一定相同;相同
③、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练习3、0.06 mol/(L·min);0.02 mol/(L·min);0.04 mol/(L·min)
(二)、【实验探究】
现象 结论
热水中 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很快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常温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且速率较快
冷水中 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现象 结论
加MnO2 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 催化剂MnO2、FeCl3能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
加FeCl3 加入FeCl3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
不加其他试剂 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催化剂 改变反应速率
反应物的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的浓度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气态反应物的压强 不一定影响反应速率
其他 固体的表面积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思考】
[例2]:B
练习4.:BD
当堂检测1、D 2、C 3、C 4、AB
课后练习与提高:1、D 2、B 3、D 4、C 5、C 6、C
7、Y+3X2Z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学案(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预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限度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二、预习内容
1. 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中,无论怎样改变条件,都不能使二氧化硫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这是因为在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也在分解。像这样的反应就叫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中,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叫正反应,从右到左进行的反应叫逆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 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和 相等,
和 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状态,我们称为 简称 。
3. 化学平衡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 。化学反应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
4.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都有一定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改变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
5.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希望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提高
)抑制有害的反应(减缓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和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形成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2、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意义以及相应的措施
【学习重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简单判断方法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学习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二、学习过程
【思考】一个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反应物能否按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计算关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如果能,是在什么条件下?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
(1)概念:一定条件下,既能向 进行同时又能向
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例如:合成氨的反应(N2 + 3H2 2NH3),SO2和O2化合生成SO3的反应(2SO2+O22SO3),等等。有些化学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可逆程度很小,如:H2 + Cl2 = 2HCl,Ag+ +Cl- =AgCl↓等,我们在通常意义下不把它们称为可逆反应。
【思考】1
(1) 我们还学过哪些可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三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 2H2 + O2 2H2O ② CO2 + H2O 糖
③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3)掌握可逆反应概念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
(1)在2SO2+O22SO3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是怎样改变的?
(2) 刚开始时,正向反应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是否相同?(提示:此时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
(3)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怎样改变的?最终达到怎样的状态
(4) 能否用图示表示该过程?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交流】 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有哪些
(2)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对于反应N2+3H2 2NH3,下列说法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υ(N2生成)=υ(N2消耗),②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③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同时消耗1molN2, ④N2、H2、NH3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练习1] 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 + 3H2 2NH3达到平衡状态( )
A.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 键断裂
C.1个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 键断裂
D.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 键形成
[思考]3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有何意义?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思考交流】(1).观看有关定向爆破的图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课文52页,回答课文中的有关问题,归纳: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SO2+Br2+2H2O=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2H2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2被O2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2、对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3、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 ②液体燃料雾化 ③煤经气化处理 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PCl5,发生化学反应:PCl5(g)PCl3(g)+ Cl2(g),反应一段时间后又向其中加入37Cl2,在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37Cl原子存在于( )
A.PCl5 B.PCl3 C.Cl2 D.三种物质中都有
3、在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内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B2
4. 工业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 在400~600 ℃下的催化氧化: 2SO2+O22SO3, 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C.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5. 氢气是21世纪极有前途的新型能源,是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氢能开发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如何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 以下研究方向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 大量建设水电站,用电力分解水制取氢气
B. 设法将太阳能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利用其燃烧放热,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6. 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 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Z的生成速率是X的消耗速率的2倍 B.容器内压强恒定
C.X、Y、Z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X
7. 一定条件下,X(g)+3Y(g) 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Z的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B.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C.反应体系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X
8.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X2(g) + 3Y2(g) 2 Z2(g),若X2、Y2、Z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2为 0.1mol/L 、 B. Y2为0.4mol/L、
C.Z2为 0.3mol/L、 D.Y2为 0.6mol/L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学案(第二课时)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
在同一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一个可逆反应 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 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
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最大转化率
反应条件
反应物的转化率即原料的利用率,加快反应速率等。 反应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应的发生。
课内探究学案
(一)1、(1)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思考】1
(1)、SO2+H2OH2SO3 Cl2+H2OHClO+HCl等。
(2)、不是 反应条件不同
(3)、同时,同一反应条件
【思考】2
(1)、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
(2)、否
(3)、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4)、略
2. (1)、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成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各组分的浓度、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例1]、A [练习1]、A
[思考]3、对于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思考交流】(1)通过改变条件,反应可以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进行。
(2)①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②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当堂检测:1、CD 2、D 3、C 4、D
课后练习与提高:1、B 2、D 3、C 4、D 5、BD 6、B 7、AB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