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农家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农家宴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04 17:0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美版小学美术第四册《16、农家宴》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少,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农家宴》这节课主要是从对农家美食的感官体验入手,以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看看、想想、做做,说说、演演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学习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更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去动手制作“美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模糊学科门类界线。因此本课教学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应重视在学习活动中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学主要是运用身边的材料,如橡皮泥、彩色纸、蔬菜瓜果、树叶、废弃材料等物品,通过剪一剪、粘一粘、摆一摆,拼一拼、包一包,扎一扎等方式,做成一盘盘美味的“食物”,学习一些简单的造型手段,体验造型的乐趣。然后评选优秀作品以厨师上菜,报菜名的方式将作品组成一桌丰盛的农家宴。以展示农家菜肴,让学生体会制作的乐趣。并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感知和表现学习活动,制作简单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
2.能力目标: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出有创意的美食,大胆地表现个性。
3.情感目标: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通过具有家乡特色的活动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介绍家乡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有趣的感知与表现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2.教学难点:各式美食制作的外形美感与创新。
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⑴通过观察范例实物和欣赏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手段。
⑵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对事物外形的感知与表现的引导,是解决教学难点的要点。
五、学习材料的准备:
1.教师准备:几个哈尼族香草肉粽、纸餐盘、多媒体课件、范例作品、制作工具。
2.师生各自准备自己喜爱的多种材料,如:橡皮泥、彩色纸、蔬菜瓜果、树叶、废弃材料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碗碟等物品。
课堂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红河州的哈尼族长街宴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体验一下哈尼族长街宴的美食和民族风情。出示多媒体图片,播放《长街宴》背景音乐。
二、品尝美食,揭示课题。
1. 赏美食。
师:翠绿的竹筒饭,美味的红烧肉,飘香的香草肉粽,香浓软糯的芋头。全村老少齐排座,各家端出拿手的菜肴,其乐融融,村寨农家宴,好吃又好看。板书课题:16、农家宴
2. 品美食。
师:老师也带来了农家宴上的美食,想尝尝吗?(出示哈尼族的香草肉粽,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组成员用纸碟盛装品尝。)
3.说美食。
师:谁来说说农家宴上的美食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材料、味道上进行叙说,提醒学生说话要完整。)
4.介绍哈尼族的长街宴的特点:根据哈尼族历法,哈尼人把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作为新年的开始,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哈尼族叫“干通通”或叫“泽腊和实”,也就是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十月年”,“十月年”的第五天要“开年门”,表示“辞旧迎新”,家家户户都把自家一年中的收获,做成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用篾桌摆到寨子脚的“寨门”那里,摆成长长的宴席,让全村人品尝,让远方来的客人享用。这就是长街古宴。
长街古宴作为哈尼十月年中的一个习俗,是一个祈福的宴席。因此,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都带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像朝圣一般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长街古宴盛会,品宴席上福寿安康的“祝福”美食。手里夹着一双筷子,从“龙头”席沿街吃到“龙尾”,互相祝福事事顺心,家兴业旺,平安幸福。
师:今天我们也进行一次农家宴的美食节,大家通过自己亲手制作,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出精美的“美食”来比拼一下,看谁制作的“菜肴”更具吸引力,好不好?
三、走进美食乐园——讲授新课。
1.观察范例,观察美食的制作材料。
师:课前,老师就制作了一个刚才吃的哈尼族香草肉粽,(出示范例---粽子)老师想请一个同学上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最后说说老师用了哪些材料制作出这道美食的?
①让学生感受和发现美食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②让学生畅所欲言“粽子”的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探索美食的制作步骤。
师:这个粽子是老师课前就做好的,刚才看了长街宴中的一道菜老师特别感兴趣,想现制作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看看是什么?给这道菜取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展示台示范“竹筒饭”的制作过程,用手语及肢体语言讲解,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
师:刚才老师已经完整地呈现了这道菜的过程,谁能给它取个好听有趣的名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突出民族特点)
师:孩子们取的名字真好听,那么聪明的你们看懂了吗?如何制作出一道形象逼真的菜肴?步骤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制作步骤:1、想特征;2、选材料;3动手做;4、取菜名。相机板书)
2.欣赏美食图片,发现美食的特点。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小小美食家呀,已经知道了如何制作出一道美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美食的图片,请同学简要说说可以选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达到形象逼真?
(课件播放菜肴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美食的外形、颜色及制作方法。)
四、学生巧手创作美食。
1.课间放松——巧手操
师:刚才我们都看了,想了,说了,下面就该实际动手操作了,来,先跟老师做做手指操,活动活动手指。
手指操儿歌:
一根手指点点点,两根手指剪剪剪,三根手指弯弯弯,四根手指叉叉叉,五根手指开花花。
2.创设情境,出示作业要求:请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制作具有特色的食品,为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组成一桌丰盛的农家宴!
3.小组讨论:你打算做什么菜,选择什么材料来做?
4.学生汇报。
5.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配乐。(提醒学生使用剪刀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并注意收集自己的垃圾,不乱扔,下课后统一扔到垃圾桶里。)
五、美食大汇粹——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师:孩子们,刚才看到你们做得兴趣盎然,相信你们呈现出来的“美食”肯定异彩纷呈。下面请几个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美食”。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看看谁做得最有特色。
1.请几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制作的“美食”。
2.学生评价。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进行评价,评选出小组里最有特色的三道菜。并贴上“第____小组招牌菜‘_______’ ”的标签。
1.小组讨论评选。
2.贴上“招牌菜”标签。
师:好,孩子们下面我们一起把全班制作的美食都拼凑起来,组成“长街宴”好不好?
1.学生搬动桌子,组成长桌,然后模仿厨师上菜。(提醒学生搬动桌子的时候要小心,要轻拿轻放,别碰到别的同学,别砸到脚。)
2.学生自由展示,自由参观几分钟。
六、总结拓展,感情升华。
师:孩子们,看到你们能利用手中有限的材料制作出这么多漂亮的,形象逼真的农家美食,老师为你们提高了动手能力感到高兴,我们农村的美食形式多样,展现了我们祖国广大农村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我们应该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美食感到自豪,希望对美食感兴趣的同学都能成为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并开拓创新的大厨。下课!
七、板书设计。
16、农家宴
制作步骤:1、想特征;2、选材料;3动手做;4、取菜名。
教学案例反思: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此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他们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做出各种好吃的食品;他们可以自由地找寻喜欢的合作伙伴;他们还可以自由地表达……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制作活动中,采用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的形式,学生主动性强,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因而活动的成果很好。同时,我在教学中穿插当地民族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中也接触了民族文化,为以后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做了良好的铺垫。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在自评互评环节中,学生在介绍作品或评价别组作品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少。以后应加强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案例1
在我们的生活中,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美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了这些美食,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在丰富的美食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上这堂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让学生收集橡皮泥、彩色纸、蔬菜瓜果、树叶、废弃材料等物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二年级(1)班的李淑娴同学对我说:“美术老师,一上你的课,我们可高兴了。”我问她为什呢?她很兴奋地说:“上你的课,不用做题,你总是逗我们笑,还能学到东西。”我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对她说:“你们能愉快、高兴地学习,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对话,充分表现了孩子们对学习美术知识充满期待,也就是兴趣。正是本着这种“愉快教学”的思想,我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始终是快快乐乐的,我的笑容投在每一名学生的脸上,学生开心我就开心,我和我所教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每一节美术课课堂中。我心目中的“愉快教学”就是千方百计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学,学生喜欢学后进一步使他们达到——愿意学,再发展成为——愈学愈有趣,快乐在其中的状态。当然我不指望每一名学生都画出精美的画面、做出优秀的作品,我的目的就是通过“愉快教学”使每一名孩子能够接受教师的指导,快快乐乐地拿起画笔来画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