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狮子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狮子舞的造型特点,感受狮子舞的美感,体验各种动态的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学习、观察、感受、评述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造型、色彩及主题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直觉性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分析、评价的欣赏方法。
2、难点:仔细观察舞狮的热闹场面,并能够画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猜谜激趣: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谜语,让学生猜是什么东西?
2、出示狮子图片,提问:这张图片上有什么?
3、讨论真狮子和人造狮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从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来龙去脉说一说。
4、从人造狮子引入课题,并尝试画一头人造狮子。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狮子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狮子舞表演规律和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狮子舞的形态、色彩、场景、认识狮子舞的美感。(可以让学生上台模仿)。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感受狮子舞的快乐、兴奋、热闹。渗透热爱民族文化教育。
(三)、强化阶段
1、学生欣赏,分析学生作品中形、色、动态狮子舞方面的美感,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有趣的狮子舞作品。
2、提示:以狮子舞与舞狮人为主体,是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以在狮子周围添画环境人物,教师可演示狮子的各种动态形象,供学生参考。也可制作课件展示主体与背景的配合画面,用分项展示的方法。
四、实际操作:
1、学生创作,可自己画,也可以合作完成。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
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小组讨论,学生互评、自评、师评。
2、学生分组尝试表演狮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