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专题复习一:生物与环境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 专题复习一:生物与环境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7 15: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生物与环境》
鲁科版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
东平县佛山中学
展静
知识框架梳理
考点突破
考点一、生物的特征
一、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有无生命现象
二、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排泄: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如排汗、排尿、呼气等
排遗:排出食物残渣;如排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植物:向水性、向阳性、含羞草受刺激合拢
动物:草履虫的趋利避害;高等动物的反射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2020?贵阳)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小麦
B.蘑菇
C.猎豹
D.机器人
2、(2020?滨州)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020?广安)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
B.青霉
C.三叶虫化石
D.小球藻
4、(2020?新疆)下列诗句中,与生殖现象无关的描述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补充考点、生物科学方法
初中阶段学过的生物科学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科学推测法、
比较法。
5、(2020?巴中)一生物科学工作者为了解某一动物的行为,在森林中生活了多年,开始模拟它们的动作,后来与它们交上了朋友,此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模拟法
D.调查法
6、(2020?绵阳)目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每项科学决策都基于真实的数据,比如每天向社会及时公布的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采集这些数据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抽样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作出假设
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
影响
生物
适应、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变量:
有无光照
实验现象:
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实验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设置重复组,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生物关系
捕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共生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寄生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
合作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图1表示竞争关系:占优势的种群数量增加,占劣势的种群逐渐消亡。
图2表示捕食关系,特点是你增我减,你减我增,捕食者不会让食物消亡的。
图3表示共生关系,你增我也增,你减我也减,生死与共。
7、(2020?遵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C.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D.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8、(2020?滨州)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9、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过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的关系是(  )
A.①图,b表示青霉菌
B.②图,a表示青霉菌
C.③图,a表示青霉菌
D.④图,a表示青霉菌
二、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1)生物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例:
荒漠骆驼尿液少(干旱环境);
旗形树(多风环境);
海豹皮下脂肪厚(低温环境);
骆驼刺(干旱少水环境);动物的保护色
(2)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例:
植物防风固沙降温“绿色长城”,
蚯蚓使土壤疏松肥沃。
探究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课本22页
实验变量:
有无蚯蚓
实验现象:
甲装置沙与土的界限不明显,
乙装置沙与土的界限依然明显
实验结论: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讨论:
1、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形成对照
10、(2020?沈阳)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11、(2020?巴中)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2、(2020?南充)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14、(2018泰安)如图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13、(2016泰安)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考点三、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组成
成分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生产者
绿色植物、硫化细菌、硝化细菌
消费者
动物、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病毒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蚯蚓、秃鹫、蜣螂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生态系统中存在两大生理过程:。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五、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常考的是碳循环。
四、物质循环特点:
能量流动特点:
往复循环、反复利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5(2019泰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
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
16(2020泰安)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
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C.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17(2020?铜仁市)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和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8(2020?开封)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
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
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
19、(17泰安)在生态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存在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______.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碳主要是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与之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2)分析如图能量传递的过程,可以推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假如图中的狐狸被全部捕杀,兔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地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一般地,构成成分越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在食物网中能够______________的生物越多,因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0、(2020?南充)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中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代表某些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的成分是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_________。
(2)图中序号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___ 。
(3)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图中 _________ (填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4)图中丙代表的成分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促进物质循环。
六、食物链和食物网
(1)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例:草→兔→蛇→鹰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极消费者)
(2)写法:从生产者出发,箭头指向捕食者(渐强);不包括分解者、非生物因素。
错例:阳光→草→兔→蛇
(×)
草→兔→蛇→细菌(×)
(2)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七、食物链食物网中存在特点
(1)生产者的数量最多,然后沿着食物链生物数量逐渐减少
(2)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生物富集)
(3)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有机物含量沿着食物链逐渐减少。
八、生态平衡
1.概念: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每种生态系统相互依存。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美称)、
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
②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
21、(2020?遂宁)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网是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C.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
22、(2020?开封)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块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生长的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到了成熟季节,人们喜悦收获粮食。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_________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关系。
(2)请写出该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其中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
23、(2020?遵义)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省遵义市境内,林区山清水秀,物种丰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________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_____ 。
(2)如图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如果某种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此食物网中这种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3)若山雀大量减少,短期内________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该区域植被受到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