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04 20: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2.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教学目标 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分物品的方法和结果有多种,但是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研究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难点分析 “平均分”这一概念是新颖的,首先使学生理解平均分。学生需要经过实物操作循序渐进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上探究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理解平均分后,进一步探究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和练习,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两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要把这4个苹果分给这2个小朋友。老师示范几种分法,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呢?
判断哪一种分法最公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分一分。
引出问题:这里有4个苹果,想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1)小女孩分1个苹果,小男孩分3个苹果。
(2)小女孩分3个苹果,小男孩分1个苹果。
(3)小女孩分2个苹果,小男孩分2个苹果。
2、比一比,想一想:这三种分法,哪一种最公平?为什么啊?
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分法是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2个苹果,他们分到的苹果数量是同样多的。
(让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3只小猴一共有12根香蕉,要求每只小猴分到的香蕉要一样多,每只小猴分到几根香蕉呢?这可怎么分啊?
一个问题“怎么分”,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可能有多种分法。
(1)一个一个的分,直到分完,每只小猴分得4根香蕉。
(2)两个两个的分,直到分完,每只小猴也分得4根香蕉。
(学生在分香蕉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的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分法。)
4、揭示概念。
我们把物品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还是多个多个的分,最终每份分得的数量是同样多的。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认识平均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平均分的方法。
一.
通过观察物品的分法,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并说明是不是平均分的理由。
(通过判断分物品的结果,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
2.通过判断练习,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到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
二、经历分一分的过程,深入感知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有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每份有几个?分一分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到6个盘子,就是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进一步发问:可以怎样分呢?
(2)给学生时间来分一分。
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先每份放2个,再每份放1个;还可以3个3个地分。最终分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都分到了3个橘子。
(进一步使学生感知平均分的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小结
总结一下: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1个1个分
2个2个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