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11. 垃圾桶设计》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11. 垃圾桶设计》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05 21: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教师姓名
课题 11垃圾桶设计 课时 2课时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设计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与第9课《台灯设计》和第10课《生活中的标志》形成一个单元,围绕生活实际进行产品、标志等相关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垃圾是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在那些被丢弃的物品中,存在着许多可以使用的材料,以及值得我们再开发的新用途,由此,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小不同、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功能完备的垃圾桶。本课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探究垃圾桶的形态与功能入手,强调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材料,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观察生活中的垃圾桶,从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因材施教。课堂上,可以将发现同样问题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共同研究,为学生搭建一个共享平台,使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创意来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及生生的交流、赏析作品、启发思维、小组探究等学习过程,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学习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垃圾桶的种类、功能、特点,以及垃圾桶的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技能:学习垃圾桶的设计制作方法,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制作实用美观的垃圾桶,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探究、分析、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探究、讨论,寻求设计方案,在分工合作中体会创新设计、动手实践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桶设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设计创意解决问题;(2)如何巧用材料进行实用美观的垃圾桶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师:教材、课件、范作、学生作品等。 2.学生:教材、彩铅、油性笔、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备
课前准备
1.布置《垃圾桶设计》课前调查内容。
2.搜集有关垃圾桶的资料。
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课前调查——
垃圾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使用的过程中——
1.有哪些令你感到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2.哪些设计使你感到最方便、令你最满意?
参与课前调查,从身边的垃圾桶中发现它们的优点及问题,为开展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导入新课
1.出示漫画《忍无可忍》
启发设问:“看到这张漫画你想到了什么?”
2.引出问题:“在使用垃圾桶的过程中有哪些令你感到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出示课前调查反馈结果)
3.板书课题——垃圾桶设计
进入情境,快速入课。
回忆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初步了解他人的发现。
直观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大家发现的垃圾桶问题。
讲授新课
1.发现问题
配合学生发言播映课件,或通过实投打出图片。师生共同梳理大家发现的问题:(1)分类不清(2)投放不便(3)桶盖不适(4)造型不美(5)其它问题
归纳、板书——功能 造型
2.解决方案(教学重点)
(1)组织各小组进行研究。
(2)集体反馈与交流(分类标识、投口设计、桶盖设计、造型美观、其他问题)教师配合学生运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片。
通过课件补充“改变投口角度”的方法、装饰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
小结、板书——实用、美观
3.启发构思
课件:“进行垃圾桶设计,可以怎样创新?”
“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
4.实施方法(突破难点)
实践活动——从身边的垃圾桶中发现问题, 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创意解决问题并做简单说明。
(1)播映课件,演示垃圾桶设计的步骤。
(2)教师示范脚踏式翻盖垃圾桶制作方法。(由拉杆式设计引入杠杆式)
请学生根据自己填写的课前调查问卷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
各小组根据自己课前调查问卷及美术书中的图片进行观察分析与交流,研究改进措施及方法。
各小组代表阐明观点,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观看课件,了解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看课件,欣赏各场所的垃圾桶设计作品,启发构思。
谈谈自己的见解。
观看课件,了解本节课的实践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明确实践活动的步骤:发现问题→解决方案→改进设计→填写说明
观看,学习杠杆原理的翻盖垃圾桶制作方法(《会动的纸造型》知识延伸)。
使学生具体了解垃圾桶设计时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渗透设计意识。
通过图片交流展示,丰富学生对垃圾桶设计的相关知识,了解垃圾桶各部分设计的作用。
进一步拓展思路,明确垃圾桶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启发构思,为创作做准备。
了解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方法和要求。
培养学生设计的理念,提高设计意识。
迁移已有知识,借助科学课所学杠杆原理,学习新方法。
艺术实践
辅导要点:
1.有创造性的构思;
2.制作手法上夸张、大胆;
3.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与适当
帮助。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组研究、设计:
1.小组研究设计方案,发挥各自优势;
2.大胆想象、创新设计;
3.填写设计说明;
4.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废弃物集中。
按问题分组,使各组的合作目的性更强。
将头脑中想象、设计的形象上升为成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评价与拓展
1.垃圾桶设计推介:“请大胆地向大家推荐、介绍自己设计的垃圾桶。
2.引导学生将本节课产生的纸质垃圾装入学生设计制作的垃圾桶。
3.播映课件:最有创意的垃圾桶。
交流与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
将纸质垃圾装入自己设计制作的垃圾桶,整理桌面。
欣赏,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
培养环保意识,进一步体会“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知识延伸——人性化设计(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板书设计
垃圾桶设计 造型
功能
物以致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