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术》第八册第五课
《中国画——学画猫头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要了解猫头鹰的形象特点,知道干墨、湿墨的特点。能够调出深浅不同的干湿墨色来表现猫头鹰。
方法与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尝试体验以及教师演示等环节,知道如何运用深浅不同的干墨、湿墨色表现国画猫头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画写意猫头鹰,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浅不同的干墨、湿墨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表现猫头鹰的传统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依次出示猫头鹰局部图片,根据教师描述和播放的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1分钟)
【教学意图】教师通过描述该动物的生活环境及外形特点,以及欣赏身体结构的不同局部特征图片,导入本节课的课题。这种悬念情景的创设,不仅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猫头鹰的外形特点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2.我们这节就来学习用中国传统画的方式表现猫头鹰。板书课题《中国画——学画猫头鹰》。(1分钟)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思考:真实的猫头鹰和国画猫头鹰有什么不同?
二、教授新课
(一)简要介绍猫头鹰生活特性(0.5分钟)
猫头鹰是一种夜行动物,它的脖子可以旋转270度。它每天晚上都像哨兵一样,守护着田野,默默地帮人们消灭害虫,作为我们人类应该去更好的保护它们,而不是去伤害它们。
【教学意图】进一步了解猫头鹰的生活特性,加深学生对猫头鹰的认识,并进行德育教育。
(二)分析墨色变化(7分钟)
1.要想画好一幅生动、有趣的国画猫头鹰作品,我们不光要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点,更重要的是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种新的墨色表现方法,掌握好这两种墨色的表现方法,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猫头鹰!(出示教具)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墨色,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对比两组墨色有什么相同之处?(墨色由浓到淡的变化)
(2)再来对比两组墨色有什么不同之处?(干涩、湿润)
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比较干涩的墨色叫做干墨,把这种湿润的墨色叫湿墨,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初步了解墨有干湿、浓淡等变化。
2.老师先不讲,根据你对干墨和湿墨的理解,请同学们先动笔试一试,看看你能画出几种墨色变化。
【教学意图】第一次试笔,初步感知、体验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
3.教师选取一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讲解,并请该同学说说自己其中的一种墨色是如何表现的?(如:浓湿墨)教师进行演示、引导讲解其它不同墨色的画法,并介绍浓破墨的方法来表现猫头鹰的羽毛。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知、体验,教师演示等环节,知道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浓破淡是如何表现的,进一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4.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干湿、浓淡的墨色如何来表现,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来动手尝试画一画这些墨色变化,看看你能不能画出比刚才还要多的墨色变化!
【教学意图】第二次试笔,学生掌握深浅不同的干墨、湿墨的画法,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5.教师对第二次试笔的作品与第一次试笔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点评。
教师小结:咱们同学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画出墨色的浓淡变化,真是让老师对大家刮目相看!你们知道吗?对于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来说,最难的就是墨色的变化和笔中水、墨的控制!这需要我们天天画、日日练,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教学意图】激励学生大胆表现,为学生学习国画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教师示范,梳理画法 (5分钟)
1.同学们掌握了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我们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墨色画一幅生动、有趣的猫头鹰作品呢?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个顺口溜,下面就根据这段顺口溜给大家演示一下。(教师演示,注意讲解构图知识。)
圆眼长耳 突特点
尖嘴颈毛 干墨扫
圆身利爪 抓枝丫
淡墨浓破 背景加
【教学意图】教师直观演示,梳理作画步骤,解决教学难点。通过便顺口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作表现能力。
2.欣赏教师作品。(1分钟)
3.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页,欣赏画家笔下的不同风格的猫头鹰作品,观察这两幅哪幅作品更吸引你?或是其中一个局部。(1分钟)
教师小结:
第一幅:画家黄永玉本人性格幽默、可爱,他笔下的猫头鹰眼睛一睁一闭的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使画面更具生活情趣。
第二幅:画家林风眠笔下的猫头鹰,既有浓墨、淡墨的变化,也有干、湿墨色的相互衬托。画面中大面积湿墨的运用,使画家笔下的猫头鹰更加活波,羽翼更加柔软蓬松。
【教学意图】赏析大师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4.教师简单介绍美术书第11页学生作品。启发学生你想画一只怎样的猫头鹰呢?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墨色知识画一幅生动、有趣的猫头鹰国画作品。注意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并适当地添画背景。
【教学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艺术实践(17分钟)
1.实践内容:运用所学的墨色知识,画一幅生动、有趣的猫头鹰国画作品。注意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并适当地添画背景。
2.实践要求:
(1)掌握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并适当地添画背景。
(2)猫头鹰的造型特点与画面的构图安排。
3.教师辅导:
(1)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学生在笔中水分控制上容易出现困难,教师对此要着重指导。
(2)黑板展示一些教师的猫头鹰国画作品,为学生艺术实践提供参考。
(3)根据学生作品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并组织画面。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在辅导中给予学生鼓励。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体现辅导环节的实效性。
四、展示评价(5分钟)
1. 评价要点:能否运用墨色干湿、浓淡变化,表现猫头鹰的特点。
举例:我评价的是( )同学的作品,这幅作品墨色变化丰富, ( )地方运用了干墨,( )地方运用了湿墨,使猫头鹰的特点更加突出,还可以从背景,构图角度评价。
2.学生互评并选取一幅最佳优秀作品,该学生有资格去黑板上选一幅教师的作品作为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环节给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空间,挖掘优点,促进提高,激发和延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拓展(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中国画的方式表现猫头鹰,知道了如何运用干湿、浓淡不同墨色表现猫头鹰的特点,同学们笔下的猫头鹰个个生动、可爱。其实,你们知道吗?中国传统习俗认为猫头鹰是一种不吉祥的鸟,有些人不太喜欢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猫头鹰为题材的生活用品和艺术品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接受了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也开始慢慢地包容这种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以猫头鹰为题材的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发散学生艺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