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第35课时 语段综合(三) 课堂讲本课件—福建省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积累与运用-第35课时 语段综合(三) 课堂讲本课件—福建省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共5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5 09: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5课时 语段综合(三)
01
福建考情
目录
考点点拨
02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04
附录
·考点4 句子衔接
·考点5 句子排序
考点点拨
02
·一、问号(?)
·二、逗号(,)
04
附录
·三、顿号(、)
·四、冒号(:)
·五、引号(“”)(‘’)
·六、破折号(——)
·七、书名号(《 》)(< >)
·八、分号(;)
·九、省略号(……)
·十、逗号、顿号在表列举省略的“等”“等等”之类词语前的使用
·十一、问冒号、逗号用于“说”“道”之类词语后的区别
年份
题型
分值
二字词语
2020年
语段中的选择题
3分
衔接排序
2019年
未考
——
——
2018年
未考
——
——
2017年
未考
——
——
2017— 2020年福建中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考情分析
考点4:句子衔接
1.前后话题要一致
一个语段总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从不同侧面进行陈述,因而会注意句子间的前后照应,使表达更严密。句子间的前后话题一致既包括内容上的一致和语序上的一致,又包括语气上的前后一致与呼应。
典例:【2020?福州质检节选?3分】名胜楹联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分贴于寺庙祠墓,是中国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____________。因此,世世代代为人们所称道传颂。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立意深远的楹联佳作,必须是那些既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为游人提供吊古凭史的场所,陶冶人们的情操的作品
B.那些既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为游人提供吊古凭史的场所,陶冶人们的情操的楹联,才是立意深远的佳作
C.那些立意深远的楹联佳作,既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为游人提供吊古凭史的场所,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点拨:整段内容以“楹联”为话题。横线处填入的语句承接前一句,主语应该是承接前文中所述“或镌刻于……或分贴于……”的“那些……楹联佳作”。后一句有“因此”,谓语应是“世世代代为人们所称道传颂”的原因。故选C。
2.前后关联要一致
关联词语常常成对出现,并揭示出某种内在关系,如并列、转折、递进、因果等。如果能结合关联词语和前后句子之间的关联思考,做题就会事半功倍。
典例:【2020?厦门质检节选?3分】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轨迹
②他的诗之所以伟大
③既反映了唐代曲折发展的历史
④还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风格
⑤不仅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
A.②③①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④⑤  D.③①②④⑤
点拨:这里原文是两个句子(两个句号),前一个句子的主语是“他的诗”,可以判断,②应该放在第三个横线上,并组成第二个句子。故排除AC。再分析BD中④⑤的关系,显然这两句关系应该是“不仅……还……”。故最恰当的是B。
3.前后关系要呼应
前呼后应,是指前边的句子与后边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每个语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展开的。做题时,若能理清前后关系,定能排序准确、衔接合理。
典例:【2020?哈尔滨】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
A.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点拨:解答此题时,注意上下句之间内容上的呼应。由语段第一个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叶子也不漂亮”可知,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叶子会青翠欲滴”;由语段第二个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可知,第二个横线上应该填“枝干会错落有致”;最后一个横线上就应该是“体态会绰约生姿”。故选C。
4.前后句式要一致
语句的表达常常要考虑前后相对应的句子的短语类型,句子结构要一致,语音要谐调,从而体现出句子的对称美、整齐美、韵律美。因此,做题时,我们可以从句子形式是否一致这一点去判断。
典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潜山爬山。________;山顶上,电视塔高高矗立,煞是雄伟。
A.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B.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C.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D.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点拨:从句子形式的一致性来看,题干中“电视塔高高矗立”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因而上句也应由字数相等的主谓结构的短语与下句相对应,体现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美。根据“去年”,可判断出指代潜山的代词应为“那么”。故答案为C。
考点5:句子排序
1.首先明确整个语段的话题,然后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2.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1)时间顺序:多见于叙述性、说明性语段,按照事物的发展变化先后叙述或说明,如从古到今,从早到晚……
(2)空间顺序:多见于说明性、描写性语段,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到下……
(3)逻辑顺序:多见于议论性、说明性语段,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总(分)到分(总)……
典例1:【2020?龙岩质检节选?3分】甲骨文的书写技巧和审美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是对现实世界俯仰观察的结果
②体现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
③是商周先民对世界认识的一种直观反映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点拨:这三个分句之间具有由表及里的顺序:直观反映—观察的结果—体现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故选项D最恰当。
典例2:【2020?漳州质检节选?3分】在创作《幽燕金秋图》时,侯德昌等画家多次到长城收集素材,酝酿画稿,在积累大量画稿的基础上,__丙__。
文中丙处由以下四个句子组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做到胸有成竹  ②才可能成就自家面貌
③自有法至无法  ④反复锤炼自然之景
A.②①④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点拨:小文段的话题是“怎样形成创作面貌”,这里是举创作《幽燕金秋图》的例子来说明。怎样成就自家面貌:收集素材—积累大量画稿—锤炼自然之景—胸有成竹—自有法至无法。故本题应选B。
03
福建3年中考聚焦
1
2
1.【2020?福建?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__①__(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____②____(A.sù 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__甲__(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__乙__(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__丙__。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B
A
A
B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②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
③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D
2.【2020?莆田质检?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迥__①__(A.qióng B.jiǒng),觉宇宙之无穷”,这些浪漫想象背后,yùn__②__(A.酝 B.蕴)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__甲__(A.揭晓B.揭穿)
——“天问”。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__乙__(A.守旧如常 B.薪火相传),持续奋斗。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B
A
A
B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①易于吸引广大群众
②便于接受和传播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D
04
附录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一、问号(?)
1.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示例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示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
3.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
二、逗号(,)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示例: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2.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
之后。
示例:原因有二: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三、顿号(、)
1.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2.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示例1:飞机在6 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千米和前方一二十千米范围内的地面。
示例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3.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示例1:“日”“月”构成“明”字。
示例2: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示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四、冒号(:)
1.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示例: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
示例: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提示性话语)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有150多座,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非提示性话语)
3.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应避免冒号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
示例: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误)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
五、引号(“”)(‘’)
1.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1:电子游戏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人类学上常把这种古人类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示例3: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2.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六、破折号(——)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示例: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2.标示话题的转换。
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3.标示声音的延长。
示例:“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七、书名号(《》)(〈 〉)
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下面均为书名号误用的示例。
①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②明天将召开《关于“两保两挂”的多视觉理论思考》课题立项会。
③本市将向70岁以上(含70岁)老年人颁发《老年证》。春
八、分号(;)
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示例: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误)
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正)
九、省略号(……)
1.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
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省略号和“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在需要读出来的地方用“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用省略号。
示例: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误)
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正)
十、逗号、顿号在表列举省略的“等”“等等”之类词语前的使用
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时,“等”类词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类词时,“等”类词前应用逗号。
示例1: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示例2: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十一、冒号、逗号用于“说”“道”之类词语后的区别
位于引文之前的“说”“道”后用冒号。位于引文之后的“说”“道”分两种情况:处于句末时,其后用句号;“说”“道”后还有其他成分时,其后用逗号。插在话语中间的“说”“道”类词语后只能用逗号表示停顿。
示例1:他说:“晚上就来家里吃饭吧。”
示例2:“我真的很期待。”他说。
示例3:“我有件事忘了说……”他说,表情有点为难。
示例4:“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为您换上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