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老 王杨 绛
学习关键词:细节描写 语句含意 人物形象 人道主义精神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uáng()恐 肿zhàng() 取dì()
侮()辱 愧怍() 镶()嵌
2.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是一篇 (体裁),作者杨绛的代表作品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 》等。文中提到的“默存”是杨绛丈夫 的字。?
3.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偏僻 荒僻 荒凉)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坍塌 塌败 塌陷)的小屋。?
4.指出下面两句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老实: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①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②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chou,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③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④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⑤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1)以上文段中的“他”是 ,是 (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文学人物。 ?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挣扎() 报chou()
(3)“敷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4)根据示例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各写一个批注,表达你的心得体会。
【示例】下面是就④⑤句写的批注示例。
内容:他想要一辆车的心情十分迫切。
语言:把车比作自己的手脚,生动地表达了他认为拥有车就拥有了自由与独立的想法。
请你就①~③句写两个批注。
内容: 。?
语言: 。?
7.班级开展以“自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下面的名言,写出你的感悟。
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
(2)在街头巷尾,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乞讨者:手足完好,但神情木然,双手向前——“给一点,给一点”。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施以援手,奉献爱心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什么是自尊?周芷涵同学在作文中写下了她的理解。其中有些问题,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修改。
自尊是一种内在的理念,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可以说,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完美的。【甲】不管自己从事什么职业,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地位,尽管能坦然与人交往,就会赢得自尊。正如丁远峙在《方与圆》中所说:“我们可以寄人篱下,可以求人,也可以迎合人,甚至聪明人有时还会想办法让别人觉得他比自己聪明,但在做这一切时,必须注意不能让人因此而瞧不起我们,【乙】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心中拥有自己的尊严,让他们觉得我们是有分量,这样他们才会尊重我们。”
①【甲】处画线句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回答下面的问题。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9.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却把鸡蛋送给“我”,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10.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对老王感到“愧怍”?
拓展阅读[分值:22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 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花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白皙的肤色,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哈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哈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⑨“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心中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前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了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愿意坚信的: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1.请分别概括“我”对小吃店师傅的三次不同印象。(6分)
时 间
13岁的清晨
一些年后的下午
不久后的早晨
印 象
① ?
② ?
③ ?
1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3分)
(2)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3分)
14.文章结尾写道,“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联系全文,谈谈“陌生的魅力”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15.本文对老王临终前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请你也运用此种方法描写一个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100字左右)
第8/13题: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1.从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入手。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及其在点明文章主旨上的作用。
2.从景物特点或人物形象入手。即先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指出这个词语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如果是人物,指出这个词语写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形象。
3.从词语感彩入手。注意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4.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就不能忽视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如比喻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赋予物以人的色彩,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等。
5.从词性本身的语法功能入手。如动词的作用是描写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人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描写某人或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定位。判断词语符合以上哪种情形,找到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第二步:分析。对已“定位”的词语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
第三步:糅合。弄清各类词语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综合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型与模板】
题型: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模板1:××一词(本义是……)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此处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模板2:××一词在文中运用了……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11 老 王杨 绛
学习关键词:细节描写 语句含意 人物形象 人道主义精神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uáng(惶)恐 肿zhàng(胀) 取dì(缔)
侮(wǔ)辱 愧怍(zuò) 镶(xiāng)嵌
2.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是一篇 散文 (体裁),作者杨绛的代表作品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 堂吉诃德 》等。文中提到的“默存”是杨绛丈夫 钱锺书 的字。?
3.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荒僻 (偏僻 荒僻 荒凉)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塌败 (坍塌 塌败 塌陷)的小屋。?
4.指出下面两句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老实:规矩不惹事。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为人忠厚诚实。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第①句中“强笑”一词指笑得不自然,准确而含蓄地表达出“我”见到病危中的老王时心里的悲酸和对老王抱病送来鸡蛋的感动之情。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①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②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chou,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③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④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⑤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1)以上文段中的“他”是 祥子 ,是 老舍 (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文学人物。 ?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挣扎(zhá) 报chou(酬)
(3)“敷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 。?
(4)根据示例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各写一个批注,表达你的心得体会。
【示例】下面是就④⑤句写的批注示例。
内容:他想要一辆车的心情十分迫切。
语言:把车比作自己的手脚,生动地表达了他认为拥有车就拥有了自由与独立的想法。
请你就①~③句写两个批注。
内容: 示例:他为拥有一辆车付出太多 。?
语言: 句式对称,把他比作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他拉车的艰辛 。?
7.班级开展以“自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下面的名言,写出你的感悟。
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
示例一:要想他人尊重自己,一定要先自己尊重自己。
示例二: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2)在街头巷尾,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乞讨者:手足完好,但神情木然,双手向前——“给一点,给一点”。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施以援手,奉献爱心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们依然应该怀有一颗爱心,他们也是“不幸者”,只不过他们的不幸不在物质,而在于失掉了做人的尊严和骨气。我们应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帮助,引导他们自立自强。
示例二:我们不应该施以援手。这种手足健全,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的人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我们的奉献、援助只会导致他们更加没有骨气。
(3)什么是自尊?周芷涵同学在作文中写下了她的理解。其中有些问题,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修改。
自尊是一种内在的理念,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可以说,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完美的。【甲】不管自己从事什么职业,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地位,尽管能坦然与人交往,就会赢得自尊。正如丁远峙在《方与圆》中所说:“我们可以寄人篱下,可以求人,也可以迎合人,甚至聪明人有时还会想办法让别人觉得他比自己聪明,但在做这一切时,必须注意不能让人因此而瞧不起我们,【乙】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心中拥有自己的尊严,让他们觉得我们是有分量,这样他们才会尊重我们。”
①【甲】处画线句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尽管 ”改为“ 只要 ”。?
②【乙】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应在“ 分量 ”后加上“ 的人 ”。?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回答下面的问题。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本义指一物嵌入另一物中,此处运用夸张(或:拟物)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病态形象。
9.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却把鸡蛋送给“我”,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王受了“我们”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
10.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对老王感到“愧怍”?
示例一:老王抱病上门送香油和鸡蛋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
示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收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让老王觉得自己始终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拓展阅读[分值:22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 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花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白皙的肤色,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哈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哈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⑨“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心中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前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了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愿意坚信的: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1.请分别概括“我”对小吃店师傅的三次不同印象。(6分)
时 间
13岁的清晨
一些年后的下午
不久后的早晨
印 象
① 愉快、灵巧(纯净、专注) ?
② 漠然、邋遢(疲惫、不修边幅) ?
③ 妩媚、灵巧(焕然一新、热爱生活) ?
1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文中写“她”开始美丽,对生活充满热情,后来变得毫无激情、漠然、邋遢,到最后重新焕发对生活的热情,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通过对比,突出了陌生人——“我”的一句感激和赞美的话对“她”生活态度的影响和改变。(2分)
1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3分)
骤然,指突然、忽然,来得没有征兆,(1分)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分)侧面烘托了“她”的美丽。(1分)
(2)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3分)
沸腾,激烈翻涌的意思,(1分)这里不仅指油锅的翻涌,还用来比喻“她”情绪高涨的情态,(1分)烘托了“她”对生活焕发新的热情。(1分)
14.文章结尾写道,“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联系全文,谈谈“陌生的魅力”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
“她”作为陌生人,以“她”美好的形象,唤起了少年的“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2分)“我”作为陌生人,一句感激和赞美的话,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2分)这种陌生人所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无限的魅力。(2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15.本文对老王临终前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请你也运用此种方法描写一个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100字左右)
【片段示例】
在汽车站,一位抱着生病的孩子的母亲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瘦削的肩抽搐着,头埋得很低,脸紧紧贴在怀里的婴儿的额头上,不时地抬头向汽车的来路张望,带着泪痕的眼睛闪着一种似乎要从很远的地方抓到什么似的焦灼的光。
第8/13题: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1.从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入手。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及其在点明文章主旨上的作用。
2.从景物特点或人物形象入手。即先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指出这个词语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如果是人物,指出这个词语写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形象。
3.从词语感彩入手。注意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4.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就不能忽视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如比喻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赋予物以人的色彩,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等。
5.从词性本身的语法功能入手。如动词的作用是描写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人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描写某人或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定位。判断词语符合以上哪种情形,找到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第二步:分析。对已“定位”的词语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
第三步:糅合。弄清各类词语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综合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型与模板】
题型: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模板1:××一词(本义是……)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此处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模板2:××一词在文中运用了……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