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0 阿长与《山海经》鲁 迅
学习关键词:详略安排 欲扬先抑 人物形象 情感变化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竹竿() 烦suǒ()
胸脯() 疮()疤 哀悼()
守guǎ() biàn()子 土fěi()
2.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1) (因为 既然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 (所以 那么 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 (杀害 害死 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 审问 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3.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2)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3)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
4.请梳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
实在不大佩服她→ → →发生新的敬意?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
C.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突出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了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鲁迅先生讲故事的“长妈妈”与本文中给鲁迅先生买来《山海经》的“阿长”并非同一个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lì,全体都震sǒng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霹lì() 震sǒng()
谋()害 粗拙()
(2)文中加点的“到”和“从”的词性是 。?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 》一文中提及了隐鼠的死因: 。?
7.班级举办“鲁迅与《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
(1)【认识经典】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的篇目。
①《 》 ②《 》 ?
③《 》?
(2)【汲取精华】请你根据已给出的文章标题,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 , 。(《阿长与<山海经>》)?
(3)【名人轶事】下面是张晓同学搜集到的一则关于鲁迅先生演讲的趣事。其中有些问题,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修改。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做演讲,鲁迅也不列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后,北师大请他去演讲,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甲】他在演讲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乙】一席话立即使会场上顿时充满了笑声。
①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甲】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③【乙】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将“ ”删去。?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到“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8.“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9.“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伟大的神力”指的是什么?这和前文阿长讲“长毛的故事”时的“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
10.阿长买的《山海经》装帧并不精美,印刷质量也很粗拙,但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是他“最为心爱的宝书”?
、拓展阅读[分值:20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的唯一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里的塑料袋中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甲】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乙】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
A.文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奶奶的手,“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C.文中【甲】处画线句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得到自我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的老人。
12.品析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6分)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3分)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3分)
13.通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乙】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5分)
1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6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15.本文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150字左右)
第14题:分析标题的作用。
【方法指导】
标题的常见作用有以下几种:
1.交代写作对象或主要内容,如《秋天的怀念》;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或地点,如《老山界》;
3.作为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或暗含线索)贯串全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揭示了文章主旨,即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解困难;
5.引用古诗文,增添文章的诗意(或文学性),如《驿路梨花》;
6.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再塑生命的人》;
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不吸烟的007》。
第三单元
10 阿长与《山海经》鲁 迅
学习关键词:详略安排 欲扬先抑 人物形象 情感变化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zēngwù) 竹竿(gān) 烦suǒ(琐)
胸脯(pú) 疮(chuāng)疤 哀悼(dào)
守guǎ(寡) biàn(辫)子 土fěi(匪)
2.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1) 虽然 (因为 既然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 但 (所以 那么 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 谋害 (杀害 害死 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诘问 (询问 审问 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3.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
(2)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肖像、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3)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心理描写)
4.请梳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
实在不大佩服她→ 有了特别的敬意(或:空前的敬意) → 敬意逐渐淡薄直到完全消失 →发生新的敬意?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
C.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突出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了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鲁迅先生讲故事的“长妈妈”与本文中给鲁迅先生买来《山海经》的“阿长”并非同一个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lì,全体都震sǒng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霹lì(雳) 震sǒng(悚)
谋(móu)害 粗拙(zhuō)
(2)文中加点的“到”和“从”的词性是 介词 。?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这怎能不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呢?
(4)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 狗·猫·鼠 》一文中提及了隐鼠的死因: 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
7.班级举办“鲁迅与《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
(1)【认识经典】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的篇目。
①《 五猖会 》 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③《 无常 》?
(2)【汲取精华】请你根据已给出的文章标题,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 示例:四本图书 , 满载关爱与希冀 。(《阿长与<山海经>》)?
(3)【名人轶事】下面是张晓同学搜集到的一则关于鲁迅先生演讲的趣事。其中有些问题,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修改。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做演讲,鲁迅也不列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后,北师大请他去演讲,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甲】他在演讲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乙】一席话立即使会场上顿时充满了笑声。
①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列外 ”,正确写法是“ 例外 ”。?
②【甲】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句号放在引号内 。?
③【乙】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将“ 立即(或:顿时) ”删去。?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到“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8.“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还有些轻视的心理。
9.“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伟大的神力”指的是什么?这和前文阿长讲“长毛的故事”时的“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
“伟大的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里含有称赞的意味,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前文的“伟大的神力”指有兵攻城时可以抵挡大炮的神力,包含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可笑。
10.阿长买的《山海经》装帧并不精美,印刷质量也很粗拙,但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是他“最为心爱的宝书”?
《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而又求之未得的书;这四本书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其中凝聚着阿长对“我”的爱与关心,让“我”十分感动。
拓展阅读[分值:20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的唯一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里的塑料袋中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甲】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乙】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
A.文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奶奶的手,“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C.文中【甲】处画线句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得到自我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的老人。
【解析】第⑧段写奶奶的“送老衣”,表现了奶奶的手巧;写“我”看到“送老衣”的心酸感受,表现了“我”对奶奶的依恋,希望奶奶永远健康,能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从而凸显了主旨。因此,本段并未离题。
12.品析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6分)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3分)
“刺痛”,本义指感到剧烈的烧灼样的疼痛,(1分)在句中指“我”看到奶奶的手粗糙,为奶奶的苍老和辛劳感到悲伤、痛苦,(1分)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1分)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3分)
“嗔怪”本义指对别人的言行表示不满,(1分)在句中指奶奶看到“我”为她买戒指,假装发怒,(1分)表现了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自己的欣慰之情和感受到幸福的高兴之情。(1分)
13.通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乙】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5分)
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标题。(2分)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3分)
1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6分)
①奶奶的手是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制作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等事;②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③表现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④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15.本文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150字左右)
【片段示例】
一张枯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黑黑的面庞上长满了“青春美丽痘”,这就是我们班新调来的班主任。他走上讲台,一放下书,便对我们说:“我姓吴,名帅。吴帅,无帅也,名副其实嘛!”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瞧,倒挺会为自己打圆场。“我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今后能天天这样快乐。”嘿,油嘴滑舌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喜欢上这位幽默风趣的老师了。
第14题:分析标题的作用。
【方法指导】
标题的常见作用有以下几种:
1.交代写作对象或主要内容,如《秋天的怀念》;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或地点,如《老山界》;
3.作为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或暗含线索)贯串全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揭示了文章主旨,即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解困难;
5.引用古诗文,增添文章的诗意(或文学性),如《驿路梨花》;
6.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再塑生命的人》;
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不吸烟的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