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木兰诗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木兰诗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5 13: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木兰诗?
学习关键词:乐府诗集 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 详略得当
赏析评点
  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
闻女叹息。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 女 何 所忆 ?。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答)我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思念什么。昨天
夜见军 帖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晚上(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 此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现在起
替 爷 征。代替父亲去应征。
  东市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乡,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的水流声。 辞:离开,辞行。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 闻燕山胡骑?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
鸣啾啾?。的鸣叫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1)。朔 气传金柝 (22),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光照铁衣 (23)。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多年后,有的战死沙场,
    归。有的胜利归来。
  归来见天子 (24),天子坐明堂 (25)。 策勋十二转(26),赏赐百千强 (27)。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百千:形容数量多。 可汗问所欲 (28),木兰不用尚书郎 (29),愿驰千里足(30),送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在朝廷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送
儿还故乡。我回到故乡。 不用:不愿做。千里足:千里的脚力,指好马。
  爷娘闻女 来,出郭 (31)相扶将(32);阿姊闻妹 来,当 户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走出外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
红妆(33);小弟闻姊 来,磨刀霍霍 (34)向猪羊。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磨刀杀猪宰羊。 姊(zǐ):姐姐。 开我东阁门,打开每间房子的门,
第一部分(前3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由叹息声开篇,“唯闻”句自然引出下文。
一问一答,道出木兰心事。
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表现出木兰果敢、坚毅的一面。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兼互文,写木兰紧张而有序地准备戎装。
“旦辞爷娘去”八句,反复咏叹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出征战将士的豪迈气概,衬托出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段):概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二句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二句用对偶手法描写边塞的苦寒。“将军百战死”二句对偶兼互文,概述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悲壮。
第三部分(第5~6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归来见天子”承“壮士十年归”,“归”字顶真。
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先描写父母姊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表现家中的欢乐气氛。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35)我旧时   裳。当 窗     理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旧时的女孩子的衣裳。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
云鬓 (36),对镜帖 (37)花黄(38)。出门看 火伴(39),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着美丽的鬓发,贴上好看的花黄。走出门去看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很吃惊:(我们)同行数年之久,
不知木兰是女郎。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 脚扑朔,雌兔眼迷离(40);双兔(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
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1)?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再以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她归来后难以掩饰的喜悦。
以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性场面,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7段):以比喻作结,吟唱对木兰的赞词,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唧唧〕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唯〕只。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kèhán)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jiān)溅〕水流声。
〔黑山〕和下文的“燕(yān)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铁衣〕铠(kǎi)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郭〕外城。
〔扶将〕扶持。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的声音。
〔著(zhuó)〕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旦辞爷娘去  旦:  ?
(2)万里赴戎机 戎机:  ?
(3)朔气传金柝 朔:  ?
(4)策勋十二转 策勋:  ?
(5)双兔傍地走 傍:  ?
2.请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       ?
    ?
(2)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   ?
  ?
(3)愿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
   ?
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问女/何所思(标1处)
(2)关山/度若飞(标1处)
(3)壮士/十年/归(标2处)
(4)可汗/问/所欲(标2处)
4.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显得井然有序)
C.当窗理云鬂,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表现木兰归家的喜悦)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感慨雄兔和雌兔一起贴近地面奔跑时,无法被分清的现象)
5.默写。
(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奔赴战场,飞越关口、高山的诗句是“  ,  ”。?
(2)《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  ”。?
(3)《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4)《木兰诗》中表明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5)《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6.文学常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  》,是我国  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与《  》合称“乐府双璧”。?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的错误。天上那层灰气已散,不甚  (A.苦闷 B.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  (A.闪眼 B.耀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kuàng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1)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  拉车,起先是在  车厂租车拉客。?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混()含  腥()臭  空kuàng()
(3)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4)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8.班上开展以“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撰写对联】下面的对联已给出上联,请你结合《木兰诗》的内容仿写下联。
上联: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下联:花木兰  ?
(2)【修改心得】活动结束后,小华同学写了一篇心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甲】这次活动,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启迪了我报效祖国的志向。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我热泪盈眶。【乙】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传承这些革命精神,更要学习这样的革命精神,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
(3)【观点论述】一段时间以来,英雄人物被曲解演绎,英雄事迹屡遭质疑。请围绕话题“如何正确对待英雄”,写出你的观点。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木兰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  ?
(2)出郭相扶将 郭:  ?
(3)著我旧时裳 著:  ?
(4)雄兔脚扑朔 扑朔:  ?
(5)双兔傍地走 走:  ?
1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1.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
D.全诗详写了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了战场生活、战斗过程等。
12.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拓展阅读[分值:15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自《木兰诗》)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①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有删改)
[注]①值:遇到,碰上。②皆次当行:都(被)编进应征的队伍。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木兰当户织  户:  ?
(2)唯闻女叹息 唯:  ?
(3)赏赐百千强 强:  ?
(4)少习骑 少:  ?
(5)长而益精 益:  ?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15.【甲】文“  ,  ”的侧面描写,【乙】文“  ”的正面描写,都表现了木兰的骁勇善战、战功赫赫。(3分)?
16.阅读【甲】【乙】两文,你认为木兰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古诗文用词精练、含蓄,言简意丰,改写时可以驰骋想象,把原作简洁的词句展开,铺叙成一定的场面,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为丰满、生动、具体。
17.请你尝试对《木兰诗》第6段“木兰还乡”部分进行改写,并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200字左右)
  第10/14题:文言语句翻译法。
1.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方法:留、替、调、补、删。
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3.口诀: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是否信达雅,译完读三遍。
9 木兰诗?
学习关键词:乐府诗集 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 详略得当
赏析评点
  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
闻女叹息。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 女 何 所忆 ?。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答)我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思念什么。昨天
夜见军 帖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晚上(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 此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现在起
替 爷 征。代替父亲去应征。
  东市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乡,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的水流声。 辞:离开,辞行。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 闻燕山胡骑?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
鸣啾啾?。的鸣叫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1)。朔 气传金柝 (22),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光照铁衣 (23)。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多年后,有的战死沙场,
    归。有的胜利归来。
  归来见天子 (24),天子坐明堂 (25)。 策勋十二转(26),赏赐百千强 (27)。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百千:形容数量多。 可汗问所欲 (28),木兰不用尚书郎 (29),愿驰千里足(30),送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在朝廷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送
儿还故乡。我回到故乡。 不用:不愿做。千里足:千里的脚力,指好马。
  爷娘闻女 来,出郭 (31)相扶将(32);阿姊闻妹 来,当 户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走出外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
红妆(33);小弟闻姊 来,磨刀霍霍 (34)向猪羊。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磨刀杀猪宰羊。 姊(zǐ):姐姐。 开我东阁门,打开每间房子的门,
第一部分(前3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由叹息声开篇,“唯闻”句自然引出下文。
一问一答,道出木兰心事。
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表现出木兰果敢、坚毅的一面。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兼互文,写木兰紧张而有序地准备戎装。
“旦辞爷娘去”八句,反复咏叹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出征战将士的豪迈气概,衬托出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段):概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二句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二句用对偶手法描写边塞的苦寒。“将军百战死”二句对偶兼互文,概述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悲壮。
第三部分(第5~6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归来见天子”承“壮士十年归”,“归”字顶真。
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先描写父母姊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表现家中的欢乐气氛。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35)我旧时   裳。当 窗     理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旧时的女孩子的衣裳。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
云鬓 (36),对镜帖 (37)花黄(38)。出门看 火伴(39),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着美丽的鬓发,贴上好看的花黄。走出门去看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很吃惊:(我们)同行数年之久,
不知木兰是女郎。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 脚扑朔,雌兔眼迷离(40);双兔(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
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1)?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再以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她归来后难以掩饰的喜悦。
以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性场面,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7段):以比喻作结,吟唱对木兰的赞词,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唧唧〕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唯〕只。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kèhán)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jiān)溅〕水流声。
〔黑山〕和下文的“燕(yān)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铁衣〕铠(kǎi)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郭〕外城。
〔扶将〕扶持。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的声音。
〔著(zhuó)〕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旦辞爷娘去  旦: 早晨 ?
(2)万里赴戎机 戎机: 战事 ?
(3)朔气传金柝 朔: 北方 ?
(4)策勋十二转 策勋: 记功 ?
(5)双兔傍地走 傍: 靠近、临近 ?
2.请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       集市 ?
  买  ?
(2)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   文吿 ?
 同“贴” ?
(3)愿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愿意 ?
  希望  ?
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问女/何所思(标1处)
(2)关山/度若飞(标1处)
(3)壮士/十年/归(标2处)
(4)可汗/问/所欲(标2处)
4.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显得井然有序)
C.当窗理云鬂,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表现木兰归家的喜悦)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感慨雄兔和雌兔一起贴近地面奔跑时,无法被分清的现象)
【解析】D项分析错误,该句是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的巧妙解答。
5.默写。
(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奔赴战场,飞越关口、高山的诗句是“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2)《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
(3)《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
(4)《木兰诗》中表明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5)《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爷娘闻女来 , 出郭相扶将 ”。?
6.文学常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是我国 南北朝 时北方的一首 乐府 民歌,与《 孔雀东南飞 》合称“乐府双璧”。?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的错误。天上那层灰气已散,不甚 B (A.苦闷 B.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 A (A.闪眼 B.耀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kuàng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1)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 北平 拉车,起先是在 人和 车厂租车拉客。?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混(hùn)含  腥(xīng)臭  空kuàng(旷)
(3)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4)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从祥子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还要坚持出来拉车可以看出他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性格。
8.班上开展以“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撰写对联】下面的对联已给出上联,请你结合《木兰诗》的内容仿写下联。
上联: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下联:花木兰 替父从军建奇功 ?
(2)【修改心得】活动结束后,小华同学写了一篇心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甲】这次活动,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启迪了我报效祖国的志向。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我热泪盈眶。【乙】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传承这些革命精神,更要学习这样的革命精神,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启迪”改为“坚定” 。?
②【乙】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传承 ”与“ 学习 ”调换位置。?
(3)【观点论述】一段时间以来,英雄人物被曲解演绎,英雄事迹屡遭质疑。请围绕话题“如何正确对待英雄”,写出你的观点。
示例:英雄是民族精神的守护神。对待英雄人物,要尊重史实,还原真实的英雄面貌;要弘扬正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应该摒弃歪曲历史、蔑视英雄的行为。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木兰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 只 ?
(2)出郭相扶将 郭: 外城 ?
(3)著我旧时裳 著: 穿 ?
(4)雄兔脚扑朔 扑朔: 动弹 ?
(5)双兔傍地走 走: 跑 ?
1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送我回到故乡。
11.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
D.全诗详写了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了战场生活、战斗过程等。
【解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是对偶句。
12.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不仅写出了军中的同伴惊讶的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拓展阅读[分值:15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自《木兰诗》)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①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有删改)
[注]①值:遇到,碰上。②皆次当行:都(被)编进应征的队伍。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木兰当户织  户: 门 ?
(2)唯闻女叹息 唯: 只 ?
(3)赏赐百千强 强: 有余 ?
(4)少习骑 少: 年少时 ?
(5)长而益精 益: 更加 ?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2分)
(2)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木兰于是换上男装,购买鞍马,代替父亲出征。(2分)
15.【甲】文“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的侧面描写,【乙】文“ 数建奇功 ”的正面描写,都表现了木兰的骁勇善战、战功赫赫。(3分)?
16.阅读【甲】【乙】两文,你认为木兰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示例: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深明大义、不慕荣华富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参考译文】
【乙】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年少时(开始)学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更加精深。(正)碰上皇帝征兵,她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被)编进应征的队伍。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去。木兰于是换上男装,购买鞍马,代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奔走效力战场共十二年,多次建立功勋。啊!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于是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古诗文用词精练、含蓄,言简意丰,改写时可以驰骋想象,把原作简洁的词句展开,铺叙成一定的场面,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为丰满、生动、具体。
17.请你尝试对《木兰诗》第6段“木兰还乡”部分进行改写,并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200字左右)
【片段示例】
“爹、娘——”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一位英姿飒爽的将军正挥舞着马鞭朝他们飞奔而来。木兰的父母顿时激动得满面红光,两手发颤。木兰迫不及待地跳下马,紧紧地拥抱住父母。“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弟弟欢呼着,忙操起刀,回到厨房里杀猪宰羊。回到家的木兰换上旧时的衣裙,对着镜子在额上贴上花黄,梳理两鬓那乌黑的头发。换回女儿装扮的木兰走出门,笑盈盈地看着同军的战士们,大伙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木兰见状,挥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众人惊叹之余,无不感慨:木兰,真乃一个盖世奇女子也!
  第10/14题:文言语句翻译法。
1.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方法:留、替、调、补、删。
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3.口诀: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是否信达雅,译完读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