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弹力
学 习 目 标
1
1.会区分弹性和塑性,知道弹力的定义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 习 目 标
自 主 学 习
1
阅读书上第6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弹性和塑性,
2.产生弹力的条件?
3.弹力的方向
自 主 学 习
笔记: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例如:弹簧、橡皮筋、餐桌、玻璃杯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例如:面团、橡皮泥、沙子等
自 主 学 习
观察这幅图说说弹力的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自 主 学 习
笔记: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所施加外力的方向相反
压力、支持力、拉力和推力都属于弹力(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自 主 学 习
1.直尺发生弹性形变时,手感受到弹力,弹力的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是 ;
2.如图所示,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
边 学 边 练
B
直尺
手
边 学 边 练(练习册P3)
形变
恢复到原来形变
恢复到原来形变
弹性形变
弹
会
有
D
B
C
合 作 探 究
2
阅读书上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合 作 探 究
笔记:
4.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使用前:三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使用时:(1)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2)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的量程。
(3)拉力的方向与中轴线的方向保持一致。
合 作 探 究
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N,手的拉力为 _______N;
合 作 探 究
0—5
0.2
1.6
边学边练(练习册P3)
0—5
2
大
A
边学边练(练习册P3)
D
A
边学边练(练习册P3)
2
4
2
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弹簧测力计
拓 展 提 高
2
把弹簧测力计A和B串联在一起,下面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G,如图所示,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A和B的示数应为?( ).
?A. 5?N,5?N? ?B. 10?N,10?N?
?C. 20?N,10?N? ?D. 10?N,0?N
拓 展 提 高
B
课 堂 检 测
2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课 堂 检 测
B
2. 使用弹簧秤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课 堂 检 测
A
3. 请你读出下(左)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相关信息,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 ___;分度值是_______ ;此时读数为__________。
课 堂 检 测
0---5N
0.2N
2.8N
我 的 收 获
2
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
2、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
3、产生弹力的条件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我 的 收 获
我 的 收 获
我 的 收 获
我 的 收 获
我 的 收 获
我 的 收 获
1.会区分弹性和塑性,知道弹力的定义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 习 目 标
分 层 作 业
3
基础题:练习册16-20题 拓展题: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
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N;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___cm。
分 层 作 业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钩码重力G/N
0
2
4
6
8
10
12
弹簧长度L/cm
3
4
5
6
7
8
8.5
0—10
3
课 后 练 习
10
14
课 后 练 习
F
课 后 练 习
F=80N
F=1000N
30?
F
F
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