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昭君出塞昭君墓三维目标 1、背诵全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
3、掌握本诗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体会作者的情感。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歌朗读昭君和亲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山峦连着山峦,幽谷连着幽谷,好象是一起奔赴荆门。这里有个地方至今遗存着昭君生长的乡村。昭君一离开宫室便走向北方遥远的沙漠,与匈奴结亲,谁知她一去不返身死异域,只留下了一座长满青草的孤坟,面对着大漠黄昏。想当年皇上只从画图中粗心辨认她的美丽姿容,致使她含恨终生,死后仍思念故土,成为一缕身披环佩、月夜归来的游魂。而今她用的琵琶仍旧弹奏着胡曲,千百年来,它分明在诉说着她不尽的乡情、无穷的怨恨。译文欣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分析鉴赏赴:万山若奔,姿态生动,很有气势。似在迎接某位英雄人物出场。 “一去”,生不能归;“独留”,永葬漠北。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对比强烈。 委婉的讽刺,悲凄的想象,无限的伤感。 虽为附会之语,却是至情之论。自主探究一、 找出本诗的诗眼,你是怎样理解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 —清·蒲起龙二、分析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佩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三、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先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怨恨)??????????????????? (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怨恨。本诗寄寓了作者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之情。
四、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音乐欣赏 电视剧《王昭君》主题曲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