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5 03: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市七县市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人类遗传病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是( )
A.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 B. 猫叫综合征
C. 特纳氏综合征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蒸发时氢键的破坏会释放热量
B.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高,会发生抽搐
C. 水是极性分子,使得极性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其中
D. 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镁的这种存在形式是多数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3. 下列关于糖类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分子组成纤维,纤维成层排列
B.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能水解释放能量
C. 蔗糖常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合成
D. 糖类中氧原子含量较脂质中的多,二者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4.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者。丙肝病毒由包膜、衣壳蛋白和RNA组成,其遗传物质为( )
A. 蛋白质 B. DNA或RNA C. RNA D. 脂类膜
5. 下列育种方法中能实现种间遗传物质交换的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转基因技术育种
6.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淀粉时,设置了未加碘—碘化钾溶液的样本上清液作为对照
B. 检测花生子叶中油脂时,第二次用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去50%的乙醇
C. 热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混合会出现紫色
D. 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
7.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常常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关于细胞内结构与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的内膜与类囊体连成一片,是光反应的场所
B. 高尔基体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拣
C. 细胞溶胶中含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核膜上有核孔复合体,能控制DNA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
8. 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女性体内的细胞都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B. 精子中不含X染色体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
D. Y染色体只能由父亲遗传给儿子
9. ATP作为细胞中普遍存在能量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都嵌有合成ATP的酶
C. ATP水解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酸
D. 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10.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B. 同种酶在不同pH下催化的反应速率不同
C. 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后,复合物形状发生改变,反应结束后酶分子形状复原
D. 酶作用的强弱可用单位时间内生成多少产物来表示
11.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如下,甲、乙、内、丁表示不同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表示被动转运的是甲和丙
B. 对保证活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最重要的是丁
C. 上述四种方式都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 氧气分子进入线粒体内的方式与甲相同
12. 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如下,其产生的子代细胞基因型为( )
A. DE和de B. DdEe C. DDEE D. DE和de或De和dE
1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一个随机交配的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1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甚至没有,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B. 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
C.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一般不能再分裂增殖
15. 与葡萄糖代谢有关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①④过程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B. 酵母细胞中过程③④进行的场所不相同,但都能合成ATP
C. 同一细胞中,①~④过程不能同时进行
D. 人体细胞②过程中,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成乳酸
16.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
B. 中期,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可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C. 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 末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聚集成细胞板
17.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酸解离使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有利于细胞彼此间的分开
B. 用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C. 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D. 观察到分生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多,原因是多数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
18. 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
B. 图中细胞分裂先后的排序为②→①→④→③
C. 图①、②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 图④中,染色体不再复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19.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小桶后,重复多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小桶内D、d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B. ①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与②小桶相同
C.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0. 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悬浮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 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也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C. 悬浮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但不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D. 若悬浮液存在较强放射性,则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21. 孟德尔以豌豆为杂交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得出遗传学的两个定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除去母本豌豆的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 孟德尔利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提出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属于假说的范畴
22. 果蝇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下图,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催化该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
B. 遗传信息的表达可用图中②③表示
C. 过程①进行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先与母链形成氢键,再与相邻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D. 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
23. 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 1:1:1 B. 4:4:1 C. 2:3:1 D. 1:2:1
24. 某实验小组研究灌溉量和CO2浓度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合理的是( )
CO2浓度 灌溉量 净光合速率(umol·m-2·s-1) 叶面积
(cm2·株-1) 蒸腾速率
(mol·m-2·s-1)
低浓度 正常灌溉 25 7227.66 5.4
高灌溉 27.5 8063.47 5.8
中浓度 正常灌溉 27 8120.28 4.5
高灌溉 30.5 8388.96 3.2
高浓度 正常灌溉 27.5 9397.90 27
高灌溉 305 944035 2.0
A. 适当升高CO2浓度,叶面积先于光合速率发生变化
B. 高灌溉量下,中浓度和高浓度CO2时植株CO2吸收总量相等
C. 高浓度CO2下,高灌溉对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比低浓度CO2下更加明显
D. 正常灌溉量下,蒸腾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升高而降低
25.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已知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5与人群中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02
C.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二、非选择题
26. 图一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二是把细胞磨碎后进行差速离心(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较大颗粒形成沉淀;再用高速和超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开)的结果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动物细胞相比图一特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名称)。
(2)图一中⑥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⑥的形成与[ ]______有关。
(3)图一中的⑦存在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图二的P3对应于图一的__________(填序号),其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5)若把图一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①的溶液浓度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27.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图甲为大豆细胞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时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图乙是某科研小组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其幼苗光合作用影响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图中lx为光强度的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内的色素含量会影响大豆的光合速率,类囊体膜上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提取出的色素可用______法进行分离。
(2)图甲在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腔内的H+经______方式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碳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C、E提供____________。F在离开卡尔文循环后,大部分被运到叶绿体外主要用于合成_________。
(3)图乙的可变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限制c点CO2吸收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当环境中CO2浓度为600mg·L-1时,光照强度由8001x降到350lx,达到稳定后3-磷酸甘油酸、三碳糖磷酸的含量分别会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图乙中处于n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 图1为某二倍体动物(2n=10)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含有______套遗传信息,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图2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能发生基因重的细胞类型有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填空)。
(4)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5)若将该动物一个连续分裂细胞的染色体DNA都用15N标记,再转移到不含15N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内移向某一极的染色体有______条,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放射性的细胞有______个。
29. 已知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生物钟表现为有节律和无节律,这两种性状分别受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均不于Y染色体上)。现有若干表现型相同的雌果蝇与表现型相同的杂合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结果见下表:
灰身有节律 灰身无节律 黑身有节律 黑身无节律
雌性 121 0 42 0
雄性 92 31 34 1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控制节律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依据为____________。
(2)亲本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让F1中的灰身有节律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灰身有节律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4)若要验证F1中杂合灰身有节律雄性的基因型,请写出遗传图解____________。
30. 2015年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与M细胞(人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关系,请完善实验思路、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并作进一步分析。
材料与用具:M细胞悬液、细胞培养液、2μmol/L和4μmol/L青蒿素药剂、培养瓶、培养箱、滴管、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持续72小时,每24小时测定一次,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置于培养箱中恒温培养;
③_______用滴管吸取每组培养液,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测细胞数;
④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青蒿素抑制人M细胞增殖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浓度青蒿素处理24小时后各时期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如下:
据此推测,青蒿素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抑制人M细胞的增殖。为证明该推测的准确性,可在培养液中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将发现_______________μmol/L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含量相对最低。
杭州市七县市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生物试题卷(答案版)
一、选择题
1. 下列人类遗传病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是( )
A.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 B. 猫叫综合征
C. 特纳氏综合征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B
2.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蒸发时氢键的破坏会释放热量
B.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高,会发生抽搐
C. 水是极性分子,使得极性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其中
D. 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镁的这种存在形式是多数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答案】C
3. 下列关于糖类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分子组成纤维,纤维成层排列
B.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能水解释放能量
C. 蔗糖常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合成
D. 糖类中氧原子含量较脂质中的多,二者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答案】A
4.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者。丙肝病毒由包膜、衣壳蛋白和RNA组成,其遗传物质为( )
A. 蛋白质 B. DNA或RNA C. RNA D. 脂类膜
【答案】C
5. 下列育种方法中能实现种间遗传物质交换的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转基因技术育种
【答案】D
6.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淀粉时,设置了未加碘—碘化钾溶液的样本上清液作为对照
B. 检测花生子叶中油脂时,第二次用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去50%的乙醇
C. 热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混合会出现紫色
D. 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
【答案】B
7.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常常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关于细胞内结构与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的内膜与类囊体连成一片,是光反应的场所
B. 高尔基体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拣
C. 细胞溶胶中含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核膜上有核孔复合体,能控制DNA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
【答案】C
8. 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女性体内的细胞都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B. 精子中不含X染色体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
D. Y染色体只能由父亲遗传给儿子
【答案】D
9. ATP作为细胞中普遍存在能量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都嵌有合成ATP的酶
C. ATP水解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酸
D. 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答案】B
10.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B. 同种酶在不同pH下催化的反应速率不同
C. 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后,复合物形状发生改变,反应结束后酶分子形状复原
D. 酶作用的强弱可用单位时间内生成多少产物来表示
【答案】C
11.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如下,甲、乙、内、丁表示不同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表示被动转运的是甲和丙
B. 对保证活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最重要的是丁
C. 上述四种方式都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 氧气分子进入线粒体内的方式与甲相同
【答案】A
12. 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如下,其产生的子代细胞基因型为( )
A. DE和de B. DdEe C. DDEE D. DE和de或De和dE
【答案】B
1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一个随机交配的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C
1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甚至没有,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B. 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
C.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一般不能再分裂增殖
【答案】B
15. 与葡萄糖代谢有关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①④过程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B. 酵母细胞中过程③④进行的场所不相同,但都能合成ATP
C. 同一细胞中,①~④过程不能同时进行
D. 人体细胞②过程中,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成乳酸
【答案】C
16.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
B. 中期,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可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C. 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 末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聚集成细胞板
【答案】B
17.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酸解离使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有利于细胞彼此间的分开
B. 用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C. 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D. 观察到分生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多,原因是多数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
【答案】D
18. 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
B. 图中细胞分裂先后的排序为②→①→④→③
C. 图①、②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 图④中,染色体不再复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A
19.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小桶后,重复多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小桶内D、d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B. ①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与②小桶相同
C.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B
20. 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悬浮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 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也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C. 悬浮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但不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D. 若悬浮液存在较强放射性,则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答案】D
21. 孟德尔以豌豆为杂交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得出遗传学的两个定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除去母本豌豆的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 孟德尔利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提出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属于假说的范畴
【答案】C
22. 果蝇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下图,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催化该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
B. 遗传信息的表达可用图中②③表示
C. 过程①进行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先与母链形成氢键,再与相邻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D. 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
【答案】A
23. 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 1:1:1 B. 4:4:1 C. 2:3:1 D. 1:2:1
【答案】C
24. 某实验小组研究灌溉量和CO2浓度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合理的是( )
CO2浓度 灌溉量 净光合速率(umol·m-2·s-1) 叶面积
(cm2·株-1) 蒸腾速率
(mol·m-2·s-1)
低浓度 正常灌溉 25 7227.66 5.4
高灌溉 27.5 8063.47 5.8
中浓度 正常灌溉 27 8120.28 4.5
高灌溉 30.5 8388.96 3.2
高浓度 正常灌溉 27.5 9397.90 27
高灌溉 305 944035 2.0
A. 适当升高CO2浓度,叶面积先于光合速率发生变化
B. 高灌溉量下,中浓度和高浓度CO2时植株CO2吸收总量相等
C. 高浓度CO2下,高灌溉对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比低浓度CO2下更加明显
D. 正常灌溉量下,蒸腾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D
25.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已知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5与人群中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02
C.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6. 图一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二是把细胞磨碎后进行差速离心(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较大颗粒形成沉淀;再用高速和超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开)的结果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动物细胞相比图一特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名称)。
(2)图一中⑥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⑥的形成与[ ]______有关。
(3)图一中的⑦存在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图二的P3对应于图一的__________(填序号),其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5)若把图一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①的溶液浓度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 (2). 纤维素(和果胶) (3). ② 高尔基体 (4). P2、S1 (5). ⑤ (6).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7). 变大(后稳定)
27.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图甲为大豆细胞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时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图乙是某科研小组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其幼苗光合作用影响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图中lx为光强度的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内的色素含量会影响大豆的光合速率,类囊体膜上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提取出的色素可用______法进行分离。
(2)图甲在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腔内的H+经______方式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碳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C、E提供____________。F在离开卡尔文循环后,大部分被运到叶绿体外主要用于合成_________。
(3)图乙的可变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限制c点CO2吸收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当环境中CO2浓度为600mg·L-1时,光照强度由8001x降到350lx,达到稳定后3-磷酸甘油酸、三碳糖磷酸的含量分别会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图乙中处于n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 红光、蓝紫 (2). 纸层析 (3). 易化扩散/被动转运 (4). 磷酸基团、氢和能量 (5). 蔗糖 (6). 光强度、CO2浓度 (7). 光强度 (8). 增加 (9). 减少 (10). 大于
28. 图1为某二倍体动物(2n=10)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含有______套遗传信息,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图2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能发生基因重的细胞类型有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填空)。
(4)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5)若将该动物一个连续分裂细胞的染色体DNA都用15N标记,再转移到不含15N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内移向某一极的染色体有______条,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放射性的细胞有______个。
【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2). 4 (3). a (4). 次级精母细胞 (5). ab (6). b (7). b→a (8). d→c (9). 10 (10). 2或3或4
29. 已知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生物钟表现为有节律和无节律,这两种性状分别受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均不于Y染色体上)。现有若干表现型相同的雌果蝇与表现型相同的杂合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结果见下表:
灰身有节律 灰身无节律 黑身有节律 黑身无节律
雌性 121 0 42 0
雄性 92 31 34 1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控制节律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依据为____________。
(2)亲本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让F1中的灰身有节律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灰身有节律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4)若要验证F1中杂合灰身有节律雄性的基因型,请写出遗传图解____________。
【答案】 (1). X (2). 后代雌、雄个体中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 (3). AaXBXB和AaXBXb (4). 9/16 (5).
30. 2015年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与M细胞(人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关系,请完善实验思路、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并作进一步分析。
材料与用具:M细胞悬液、细胞培养液、2μmol/L和4μmol/L青蒿素药剂、培养瓶、培养箱、滴管、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持续72小时,每24小时测定一次,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置于培养箱中恒温培养;
③_______用滴管吸取每组培养液,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测细胞数;
④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青蒿素抑制人M细胞增殖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浓度青蒿素处理24小时后各时期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如下:
据此推测,青蒿素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抑制人M细胞的增殖。为证明该推测的准确性,可在培养液中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将发现_______________μmol/L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含量相对最低。
【答案】 (1). 取培养瓶若干,均分为3组,每组每瓶中加入等量的人胆囊癌(M)细胞悬液,编号A、B、C (2). 向各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0μmol/L、2μmol/L、4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 (3). 分别在培养至24h、48h和72h时 (4).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5).
(6). 抑制DNA分子的复制 (7). 胸腺嘧啶/T/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 1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