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重难点:早期文明的产生过程、特点、多元发展原因
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男性放牧、女性收割
第一子目:人类文明的产生——文明的共性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恰塔尔·休于遗址
结构复杂,人口5000-1万。有房屋、神庙,绘有狩猎的壁画。城内居民主要是农民,饲养牛、绵阳和山羊等动物,种植大麦、小麦和蔬菜等农作物。反映农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
第二子目: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文明的多样性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古代文明:独立性、多元性
(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古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40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2300年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800年
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同点: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多邻近大河流域、平原地区;主要原因:地理条件和气候适于发展农业,自然资源丰富
轴心时代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地理环境
历史环境
政体
思想
文化
经济形态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第二子目所给文明介绍填写上面表格前五列对应内容。(结合优化设计P1页表格2)三分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如何从表格看出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地理环境
历史环境
政治制度特色
思想
文化成就
经济形态
两河流域的平原
(交通便利)
公元前4000年左右
城市国家
至
地区性大国
王权与神权结合
分工明确的官僚系统
明确的地方行政体系
完整的成文法典
君权神授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汉谟拉比法典》
60进制
国王所有
神庙贵族所有
农村公社所有
尼罗河流域的平原
(交通便利)
公元前3000左右
城市国家
至
地区性大国
王权与神权结合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中央宰相,地方州长)
君权神授
象形文字
太阳历
金字塔
法老所有
祭祀贵族所有
农村公社所有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平原
(交通便利)
公元前6世纪
城市国家
至
地区性大国
种姓等级制度
君权神授
佛教
《摩柯婆罗多》
《罗摩衍那》
发明了0-9
国王所有
僧俗贵族所有
农村公社所有
黄河和长江流域平原
(交通便利)
约公元前2070年
城市国家
至
地区性大国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
君权神授
华夷秩序
天下大同
复习上册
国王所有
贵族所有
自耕农所有
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
(交通不便)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城市国家
至
地区性同盟
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
城邦至上
民主思想
人文精神
西方文学
奠基 西方史学
西方哲学
贵族所有
神庙所有
公民所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猖獗的洪水呀,
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
使大地颤抖……
庄稼成熟了,
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苏美尔诗歌
1.古代西亚文明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古代埃及文明
向你致敬,尼罗河,
你来自大地,
孕育了埃及!
用你神秘的方式,
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使得追随者歌唱!
——古埃及诗歌
P5学思之窗: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表明
法老“权威至上”,被埃及人视为权威的象征。
P5思考点: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特点?
①尼罗河定期泛滥→太阳历→ 乐观;
②尼罗河连通上下埃及→埃及统一提供通道;
③尼罗河特产莎草→莎草纸;
④金字塔修建于尼罗河西岸。
②“新月沃地”→农业、文明最早产生。
①两河流域经常泛滥→洪水传说、方舟传说→ 悲观;
③两河泥沙→建筑使用泥砖;
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环境,但不等于决定因素
3.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它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国的领土。在古代印度并不曾有任何国家以印度作为自己的国名。可是波斯人、希腊人都泛称这一地区为印度。我国《史记》、《汉书》称之为身毒,《后汉书》称之为天竺,唐代玄奘认为以上音译都不太准确,乃改译为印度。印度作为地域的名称是从印度河引申而来的。 ——吴于廑 齐世荣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P5学思之窗: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
种姓制度的合理性、神圣性、不可变动性;佛教思想。
4.古代希腊文明
“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处理私人争端时,按照法律,人人平等。一个公民只要有才能就会受关注。而且,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贫穷而受阻碍”。
——伯利克里
结合P6史料阅读,根据材料分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利与弊。
民主政体提供的自由空间,成为希腊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公民直接参政,
发挥公民的创造力;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
“共和政体的变态、堕落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
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苏格拉底之死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希罗多德
“史学之父”=“历史之父”
《历史》
修昔底德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亚里士
多德
创立了逻辑学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P6问题探究
轴心时代
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
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
他们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人类生活
P7学习拓展
考古发展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古代文明为什么需要考古学的帮助?
我们认识早期人类文明通过什么主要途径?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D
(一)文明的产生
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前提:农业的产生
文明的基本标志:城市、阶级、国家、文字等
(二)文明的特点
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1.西亚的两河流域
2.东北非的尼罗河古埃及
3.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三)文明的发展
古代多元文明的发展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大河文明
大洋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如果让你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论证左边文字的合理性,你会如何论述?
地理环境虽然不是文明产生的决定因素,但是由于人类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繁衍,所以人类必不可少的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不同文明应对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又有着不同的选择与应对。但无论哪种文明,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古代文明的这种多元特点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