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考向多视角同步训练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基础过关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评卷人
总分
得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湖南衡阳中考,11)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2.(2020甘肃天水中考改编,7)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编制实施计划规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
(
)
A.发展轻工业、商业
B.发展农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发展重工业
3.右下图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初期,苏联专家正在给中国工人讲解“吉斯-150”型汽车这一场景出现在
(
)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2020湖南岳阳中考,38)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
( )
A.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年)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年)制宪法的会议是
(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八大
6.(2019广西梧州中考,8)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7.(2019山东东营中考,13)右下图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封面。这部宪法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8.(2020山东聊城中考,16)下面是1953年1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9.(2020山东济宁中考,13)“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迈步伐。”该民谣反映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2019江苏南京中考,11)下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
)
A.抗日战争胜利时
B.开国大典中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D.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
11.(2017湖北黄石中考,9)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进行三大改造
12.(2020四川广安中考,6)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3.(2020贵州黔西南中考改编,13)从下面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14.(2020独家原创试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
A.爱国、敬业
B.诚信友善
C.自由、平等
D.民主法治
15.(2019江苏无锡中考,1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曾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 )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6题16分,第17题7,第18题8分,第19题9分,共40分)
16.(2020山西朔州月考,18)(16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
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山东某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2分)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2
分)据材料一分析编制这一计划的必要性。(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2)这与哪一事件有关?(2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分)材料四中的“新乐园”指什么?(2分)
(4)材料三、四涉及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17.(7分)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选自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表达了怎样的深刻含义?(4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什么?(3分)
18.(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追求。
(1)材料一中为了实现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规划?(2分)请写出该规划完成的时间?
(2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2分)
19.(2019广西河池期中改编,23)(9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2分)
(2)请你列举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两例史实。(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
选择题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D
D
B
C
C
B
B
A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D
D
D
C
1.D
依据图片中的时间“1953年”“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
2.D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重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故选D
3.B
根据题干信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苏联专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苏联的帮助下建成投产。故选择B项。
4.C
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故C项正确;1958年我国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A项错误;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B项错误;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66年到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错误。故选C项。
5.C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择C项。
6.B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B项。
7.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B项。
8.A
本题用漫画的形式考查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土地改革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因此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落后的小农经济。
故选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土地改革运动已于1952年底完成,排除C。工业化建设运动与改变落后的小农经济无关,排除D
9.A
根据题干信息“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民谣反映出的重大事件是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
10.C
依据图片中的“庆祝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永安公司”,结合所学知识,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故选C项。
1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是三大改造时期,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2.D
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A排除;《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新中国建立之前颁布的,B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1953年,当时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排除。故选择D
13.D
由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出现下降,主要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14.D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故选择D项。
15.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图中人物为焦裕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故选择C项。
16.【答案】:(1)状况: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计划:“一五”计划。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工业来增
强国防力量。
(2)特点: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事件:三大改造。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
(4)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状况是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这一计划的必要性是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工业来增强国防力量。(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大跃进”运动。由材料四中的“1958年”“吃喝穿用不花钱”并联系所学可知,“新乐园”指人民公社。(4)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7.【答案】:(1)表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了,从此不再受欺压的深刻含义。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表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了,从此不再受欺压的深刻含义。(2)根据材
料二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18.【答案】:(1)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7年底。标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我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由题干
信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19.【答案】:(1)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等。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
(2)根据所学,列举出“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两例史实即可。如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3)根据所学,
写出“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