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上课课件+说课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上课课件+说课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5 10:57:09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后人所绘《十二铜表法》在罗马街头颁布时人们围观的情形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目录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宗教伦理与教化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一)古罗马时期:渊源
1.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
2.罗马帝国:
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二)中古时期:发展
1.“日耳曼法”、教会法:
概念、作用
2.普通法
3.“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4.“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
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在法律内容上: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局限性:
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宗教改革前:
2.宗教改革后: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及教会宣传
宗教的作用与局限
新教的兴起与新教思想
宗教的作用与局限
学思之窗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支,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
——[德]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想一想: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敬请指正!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年)
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背景:
内容:
意义:
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返回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6世纪)
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急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背景:
内容:
意义:
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称;
被人们称为“罗马法”,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教会法: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撰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
定义:
作用:
定义:
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指存在于中世西欧的天主教会法。
“日耳曼法”:
作用:
既适用于教会事物,也适用于许多世俗事物。
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普通法:
《大宪章》
光荣革命后:
13世纪,英国颁布,确立了法律之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普通法至“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
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13世纪以后,法国法律的统一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过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与后制定的4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
“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
《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角度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特点
法律渊源
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法官地位
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
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相同
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
代表国家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发展演变:
2.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的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基督教;
1.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教会宣传:
2.教会开办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也办一些世俗的学校
1.基督教士搜查和抄录经典,向人们宣讲教义;
宗教的作用:
2.宣传的教义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1.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古典文化;
局限:
1.教会学校,主要是讲授宗教内容,以传播宗教为目的;
3.教会开办的学校,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发展演变:
2.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1.16世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各国先后进行了宗教改革;
新的思想:
2.提产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1.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圣经》;
宗教的作用:
2.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1.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读书认字,促进文化的普及;
局限:
新教依然是基督教,它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共27张PPT)
说课题目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要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基本特征;
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这三个子目的内容。
它在介绍了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在法律与教化这一单元的内容中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受众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但是不够严谨,不太能够接受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同时,本课内容较多,而且相对而言知识的专业性更强一些。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基本特征;西方的宗教伦理与教化等理解性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及基本特征,知道罗马法到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发展变化;【时空观念】
②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历史解释】
③运用史料,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史料实证】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史料解析,让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因各国国情不同,其制度与社会治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逐步培养开放和平等的世界意识。【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教师将通过表格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突出本课重点。
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二)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六、教学过程
目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宗教伦理和教化;
导入新课
通过《中外历史纲要下》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于罗马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同学们回忆思考一下: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是哪一部法律呢?它又在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中扮演了怎演的角色呢?以此导入新课。
抛出问题
后人所绘《十二铜表法》在罗马街头颁布时人们围观的情形
教学活动一
阅读提炼信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设计列出一个提纲,请学生从古罗马时期与中古时期两个阶段去归纳近代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渊源:
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发展:
日耳曼法、教会法: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教学活动一
渊源: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颁布,它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罗马帝国: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颁布,近代法律的渊源;
发展:
日耳曼法、教会法: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英美法系: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法律体系更完备,美国等国家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法国经过大革命和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而后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大陆法系”。
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从古罗马时期到中古时期一系列的法律、法典,都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
教学活动二
问题研究探讨: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角度
内容
阐释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
在法律内容上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设计一个表格,请同学们从国家权力结构层面、法律内容、司法实践过程中三个方面去归纳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教学活动二
问题研究探讨: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角度
内容
阐释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
坚持权利制衡,三权分立
法律——议会制定
行政机构——行政权
法院——司法权
在法律内容上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保护个人权利(如财产权、自由权、生命权)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具体阐释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中也有其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素养;
同时使学生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有一个全面、
系统的认知。
教学活动三
问题研究探讨:宗教伦理与教化
时间
发展演变
教会宣传
作用
局限
宗教改革前(基督教)
宗教改革后(新教)
设计一个表格,请同学们从发展演变、教会宣传、作用与局限四个方面去分析归纳西方的宗教伦理和教化。
时间
发展演变
教会宣传
作用
局限
宗教改革前(基督教)
⑴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⑵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的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基督教;
⑴基督教士搜查和抄录经典,向人们宣讲教义;
⑵教会开办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也办一些世俗的学校;
⑴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古典文化;
⑵宣传的教义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⑶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⑴教会学校,主要是讲授宗教内容,以传播宗教为目的;
⑵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宗教改革后(新教)
⑴16世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各国先后进行了宗教改革;
⑵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⑴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圣经》;
⑵提产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⑴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读书认字,促进文化的普及;
⑵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新教依然是基督教,它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教师总结
通过对整个表格知识的具体阐释与归纳梳理,对基督教与新教的宗教发展及作用等进行分析阐释:
了解其从基督教到新教的发展演变过程;
知道宗教在人们的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也明确其拥有的宗教的局限性:如束缚人们的思想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板书设计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1、古罗马时期:渊源
2、中古时期:发展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
2、在法律内容上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宗教改革前
2、宗教改革后
课堂总结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渊源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其发展演变从法律到法典再到法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其基本特征强调立法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宗教伦理与教化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活动五:作业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支,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
——[德]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想一想: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分析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课标内容
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课标分析
一方面是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可以对罗马法和近代“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是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如新教(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伦理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崛起的推动。
(三)教材分析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这一课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三单元第8课。本课主要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这三个子目的内容。它在介绍了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对西方法律制度和宗教伦理的发展与变化的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法律与教化这一单元的内容中有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
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已经对于西方法律的这部分内容已有部分讲述,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基础知识了解是比较详尽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储备是比较丰富的。因此,课堂教学在把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较妥当一些。
二、教学目标设计(以五大核心要素为据,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通过对古代罗马法的分析,能够对罗马法的渊源形成一定的认识,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提高自身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等的具体分析,能总结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3)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阐述
(一)重点
罗马法到“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发展过程;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
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
四、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史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一)教法:
讲授法、讲读法、图示法等
(二)学法:
听课法、阅读教材法、探究问题法、记忆法
五、教具
黑板、多媒体课件、《十二铜表法》图像等
六、板书设计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1、古罗马时期:渊源
2、中古时期:发展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
2、在法律内容上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宗教改革前
2、宗教改革后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教师展示“后人所绘《十二铜表法》在罗马街头颁布时人们围观的情形”图;学生观察图片,教师进行图片内容的分析与阐释,而后教师设问:
师: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人们在看什么吗?
生:《十二铜表法》
师:是的,《十二铜表法》。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十二铜表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它为什么会颁布?它的颁布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这一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展示,讲解《十二铜表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首先,对本节课程的大概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展示目录,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有系统的了解。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渊源:
⑴古罗马时期: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
让同学们回答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继而师生一起对《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背景及其施行的意义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其内容主要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它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⑵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师:《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同学们在预习教材时知道罗马法的总结是哪一部法律吗?
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教师继而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部法律颁布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具体阐释。即罗马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急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因此颁布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称;它被人们称为“罗马法”,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中古时期:发展
师:中古时期近代西方法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那些法律体系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简单归纳中古时期出现的法律概念,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有简单的了解。而后,教师对相关概念的来源与发展进程进行分析阐释,采用讲授法、讲读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总结:
“日耳曼法”是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撰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它成为了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教会法”是依据基督教神学,颁布了教会法;它既适用于教会事物,也适用于许多世俗事物。
“英美法系”是在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师:在具体了解过“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发展演变之后,同学们依据教材提示,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呢?
生:在法律渊源与法官地位上存在差异。
教师总结:两者在法律渊源与法官地位上存在差别。在法律渊源上“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而“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在法官地位上,“英美法系”中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而“大陆法系”中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但它们都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学习分析的这些法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呢?根据教材提示,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其具体特征有几个方面?
生:主要是三个方面,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法律内容上、司法实践过程中。
继而教师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分析与阐释,并运用表格,简单直接地展示出其基本特征,加深学生对于其基本特征的理解,巩固记忆知识点。并总结: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补充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其局限性: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表格,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文字、图表和讲解相结合,直观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
3、宗教伦理与教化
宗教在中世纪西方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角色,其中基督教的影响是最大。在经过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虽然分裂成了天主教、新教等,它也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
利用表格,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按宗教改革前后的时间线对繁杂琐碎的知识点进行线索式指引。
宗教改革前:
⑴基督教的发展演变: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的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基督教;
⑵基督教的教会宣传:基督教士搜查和抄录经典,向人们宣讲教义;教会开办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也办一些世俗的学校;
⑶宗教的作用: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古典文化;宣传的教义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教会开办的学校,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⑷宗教的局限:教会学校,主要是讲授宗教内容,以传播宗教为目的;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宗教改革后:
⑴新教的发展演变:16世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各国先后进行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⑵新教的教会宣传: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提产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⑶宗教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读书认字,促进文化的普及;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⑷宗教的局限:新教依然是基督教,它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内容,将其按宗教改革前后的变化发展进行讲解,依据板书的纲要式线索,使学生能理清复杂繁琐的琐碎知识点,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三)探究与总结(2—3分钟)
依据板书,对本课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内容进行系统地总结。回顾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基本特征以及西方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等知识点,巩固记忆及理解。提示同学们要依据教材及联系老师讲解阐释的内容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基本特征巩固记忆。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七、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理论作为设计理念。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通过史料的引导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往往有时候也是充满遗憾的。本次课堂实践教学,史料过多,在今后应该注意选取关键的史料,避免史料文字繁杂导致学生有“厌读”史料的情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