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法
目录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表现
意义
颁布法律
阶段
20世纪50年代
①
②
①
②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文化大革命”十年
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严重破坏
20世纪80年代前后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1982年前后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
①中共十五大
②1999—2004年
③2010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组织法》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同时也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会议会场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国家从立法开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
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
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岀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同时,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
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1982年,我国制
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
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谏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考点:
20世纪90年代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
“治”,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7个法律部门和3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
7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3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小阅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
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
久安。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2014年10月23日)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宪法宣誓誓词
宪法宣誓誓词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
进行宪法宣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
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涌现出大批
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关心集体、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
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1994年,中共中央
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1994年,中共中央
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2001年,中共
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八大做了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不仅体现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各个环节,以及
在精神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
还体现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
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
到实处,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广泛践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每个人都应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思考点
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表现:①②
意义:①
②
2、“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严破坏:
3、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表现: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1982年前后
4、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背景、表现:
①中共十五大
②1999—2004年
③2010年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表现:①发扬…精神;涌现出…
②形成了…大的风尚、政治氛围、行动准则
2、改革开放以来:
表现:①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②20世纪90年代: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
③2001年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建设
④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业:
1.思考对我国“加强人
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
2.课后预习下一个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理念,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古代中国法律、礼教并用的治理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和基本特征,以及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本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与成就。
2.教学重点阐述
重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精神文明建设在各阶段的特征和表现以及取得的成就。
难点:体会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探讨“法制”到“法治”的进步与区别。体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不重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采取深入简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高一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完全陌生,本课难度适中,趣味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一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完全的掌握,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高中历史学习法的讲授与运用。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提出问题——材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结合自主阅读、表格内容填写、创设情境等方式,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图示法、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法:为了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综合运用情景实践教学、问题提问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达到解惑、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讨论学习的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认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PPT)
2.
传统板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与成就。
2.过程和方法
充分利用图影资源和材料资料,培养分析引文、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法,理解“法制”与“法制”的区别与进步。通过讨论提问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板书设计
副板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教学内容(图片导入)展示“法”字的写法演变图,提问:同学们猜一下图片上的字是什么?说文解字,解释“法”字的意义。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
(?https:?/??/?baike.?/?doc?/?5901723-6114623.html"
\t
"https:?/??/?baike.?/?doc?/?_blank?),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所以法律是用来明辨是非曲直的,执法要公平公正。进一步讲解: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西方法律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进行思考并尝试回答。回忆学过的旧知识,并进行对比思考。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和提问导入,讲解“法”字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联系旧知识,复习中共古代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并于西方的法律起源和发展对比。
(创设情境)教师:宪法宣誓誓词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现在就请同学们模拟一下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情境。
教师讲解:以上的人物给当时全社会带来的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问题探究)提问: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布置作业)作业:
思考对我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
课后预习下一个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根据课件的提示,自主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归纳总结中国当代的法制进程。学生自主思考,尝试回答,分享答案,和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阅读材料,跟随老师思路。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题,配合老师教学。观看图片,辨认图片信息,跟随教师思路,回答问题。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及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参与课题,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小组成员交流想法,分享观点,最后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跟随老师思路,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后完成作业思考,并认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本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出示表格给学生划定了任务和学习方向,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加强阅读能力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明确本课教学中心内容,抓住关键,梳理知识脉络。明确本课教学重点,让同学们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思考,中国近代的法制建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材料,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强调宪法和法律的地位。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同学们感知身边的法律,更好的树立法律意识和对法律对宪法的尊重。以学生熟悉的劳模、科学家导入本课第二子目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培养历史人文核心素养。以时间为线索,讲解时加之由浅入深的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通过对板书的展示,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抽问,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同时,联系政治学科,让学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课堂活跃,同时,联系政治学科,让学生复习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脉络式结构板书,清晰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巩固知识,加强记忆。开放式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布置课前预习,有利于下节课的教学开展。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理论作为设计理念。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交流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往往有时候着遗憾和不足。本次课堂实践教学,师生互动不够多,学生的主体性应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本课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重难点知识不够突出,在今后应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让简单枯燥的知识也能生动有趣。要让学生乐于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共19张PPT)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
目录页
1.课标要求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息息相关,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该课的学习能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有重要影响,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教材分析
一、学习状况
二、学生情况
三、解决对策
1、学生已在初中阶段学习了相关知识
1、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的高中学生。
2、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知识存在为难的情绪。
3、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
1、营造氛围
2、激发兴趣
3、分层兼顾
学情分析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与成就。
充分利用图影资源和材料资料,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法,理解“法制”与“法制”的区别与进步。通过讨论提问,正确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影响。
通过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精神文明建设在各阶段的特征和表现以及取得的成就。
体会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探讨“法制”到“法治”的进步与区别。体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形势
新颖
因材
施教
循序
渐进
分层
兼顾
+
+
+
三段式教学法=尝试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法分析
读中学:探索发现。
问中学:思考质疑。
动中学:锻炼能力。
练中学:巩固提高。
乐学
会学
善学
志学
读中学
问中学
动中学
练中学
目
的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扩展练习学生能力
本着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贯穿“够用、必需”的思想
效果测试:学生抢答和个别提问相结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合作的基本方式
合作探究一
问题探究题: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合作探究二
20世纪90年代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
“治”,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新课讲授
巩固小结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让学生在轻松的
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图片导入
导入新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标题
一
标题
二
出示目标
(一)首先导入新课后,我会在PPT上展示表格,表格内容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除时间年代之外剩余的相关内将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自主归纳总结之后填写完整。
独立思考为前提
(二)关于本节课第一子目的学习,我将设置一个思考问题。20世纪90年代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
“治”,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谈谈各自对法治与法制的理解,教师联合当代社会进行总结并引出下一部分内容。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
(三)最后,开展一则小阅读练习,展示阅读材料,讲解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四)PPT图片展示宪法宣誓誓词。讲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询问同学们有没有以后想参与国考公考成为国家中国人员的?讲解宪法宣誓誓词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请同学们模拟一下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情境。
(一)展示劳模、科学家的图片,提问同学们有没有熟悉的面孔,以此导入本课第二子目: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
(四)最后设置一个问题探究题: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探究,小组派代表分享。
(二)以时间为线索,讲解各年代各时期,中国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置小提问:抽背同学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广泛践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每个人都应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新课讲完后,我将带领同学们根据板书简单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忆重点知识,以时间为线索,总结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达到加强记忆、巩固知识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知识体系,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巩固小结
布置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让同学们思考对我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并课后预习下一个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