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3份,授课课件+说课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3份,授课课件+说课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5 14:57:51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目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法学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第10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本课一共有三个子目(秦汉、隋唐至两宋、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讲述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本课在第四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本课才能理解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古代外交,为了解今天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了解很多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对祖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应该进行适当的升华和规律探究,避免与必修知识的简单重复。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历朝弱疆域图,明确历朝疆域的四至,了解历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认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几代的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通过历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了?解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认识到朝贡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是中国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重要载体。
3、通过探讨历代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从微观层面提高历史解释水平,提升宏观认识,涵养家国情怀。了解通过创造历史情境,提出思考类型问题,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01
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02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授法
A
提问法
图片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D
C
B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结构
1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
总结与启示
3
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和名言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导入
教学过程
通过材料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总结出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特征。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的路线图,由此得出西汉时期的对外政策是比较开明的。
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通过表格分析比较的方法,将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情况整理出来,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史料的史学素养。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脉络清晰,方便学生去记忆理解。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1、民族关系
2、对外交往
和平交往→共同发展
战争→两败俱伤
对外开放→兴
闭关锁国→衰
坚持民族团结
坚持对外开放
感谢聆听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了解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教学重点阐述
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和睦的民族关系与开放的对外政策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并且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对一个国家或政权的的重要意义。
3.教学难点阐述
通过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政策的学习,使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当代的国家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完全陌生,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时代性较强,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二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完全的掌握,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高中历史学习法的讲授与运用。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史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PPT)
2.
传统板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情况,并且要结合实际,思考当代的国家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图片及文字资料等有效信息,带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总结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政策,并且结合当今的时事政治来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问题探究,学生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对当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问题和启示进行探究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
四.板书设计
第10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和平交往→共同发展
对外开放→兴
1、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团结
2、对外交往
坚持对外开放
战争→两败俱伤
闭关锁国→衰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
名人名言导入和图片导入
展示少数民族分布图和周总理的《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的一段话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引入本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讲解周总理那段话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
2、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①秦汉时期
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展示秦始皇的图片以及秦长城图,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在秦朝时,为什么要修筑长城,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抵御匈奴入侵。
老师就此引入蒙恬北击匈奴的事件,让学生对秦朝的民族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示和亲诗和昭君出塞图,让学生两厢结合,说出自己从中得到的信息和想法,然后老师引导分析与归纳总结:和亲可以避免战争,使两个政权得到发展。由此得到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大体上是和平的。
最终用表格分别列出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得出西汉时期外交政策比较开放,促进了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设计意图:直观的材料以及图片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政策,还能带领学生加强分析总结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隋唐至两宋时期
展示唐代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图和唐太宗的唐蕃合同为一家的思想,教师展示相关的史料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___唐太宗
师:同学们从唐太宗的这句话中能看出什么思想?
生:民族平等的思想。
进行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的民族关系是和平的,开明的。
设计意图: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展示直观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并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展示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图,提出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吗?分别是?
生:知道。鉴真和玄奘
师:那他们都有什么历史事迹呀?
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引导学生意识到唐代的对外交往是开放且繁荣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
展示澶渊之盟示意图和岳飞抗金图,并让学生了解澶渊之盟的起因
过程,结果以及岳飞抗金事件,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和也有战。
展示宋代水演图和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
师:观察图片,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宋代的航海区域很广阔,到了许多的地方。比如已经到达了印度洋了。
师:当时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与外界的联系十分密切,总结得出宋代的对外政策是开放的,促进了当时的海外贸易的发展。
设计意图: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展示直观,通过观察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引导学生的思路往对外贸易这反面延伸,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史料找寻重点思想的史学能力。
③元明清时期
通过展示动态图,展示清朝时期疆域和各个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所采取的管理政策以及战争,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清朝的民族关系,总结得出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图的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清朝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示马可波罗行记和郑和下西洋,让学生认识到元明两个朝代的对外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对外交往政策是比较开放的。
再展示大清皇帝被锁在笼子里的图片,分析清朝闭关锁国后所产生的影响。两者通过对比得出,
设计意图:直观、简明扼要的史料,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培养处理史料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总结与启示
最后再结合板书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串联起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得出结论:
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逻辑性思考,并且使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当代的国家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培养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史学核心素养。
然后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1、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闭关锁国只会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2、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3、我国应该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引发思考。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高考题,然后由老师带领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这一课,我采取了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课基础知识的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政策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联系国情,坚持民族团结和对外开放,让民族团结精神刻在每个人心中。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由于课时紧张,有些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讨论的环节有点仓促,学生的思路并没有完全打开。第二,启发式教学方面,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十分到位。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提高。
3(共30张PPT)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西汉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
朝代
民族(地区)
史实
形式

匈奴
蒙恬北击匈奴,北筑长城
战争
西汉
匈奴(汉武帝时)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战争
匈奴(汉元帝时)
昭君出塞
和亲
新疆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民族关系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
对外交往
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同日本、欧洲、大秦往来
文成公主和亲图
金城公主入藏图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___唐太宗
隋唐至两宋时期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明的民族政策)
朝代
民族(地区)
史实
形式

吐蕃
文成、金城公主入藏
,唐蕃“合同为一家”
和亲
云南
唐玄宗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首领
册封
新疆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设置机构
民族关系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隋唐至两宋时期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往
唐玄宗时期: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
澶渊之盟
岳飞抗金
隋唐至两宋时期
民族关系
两宋时期
朝代
史实
形式
北宋
与辽的澶渊之盟、
宋与西夏的和战
和、战
南宋
岳飞抗金,后宋金议和,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战争
海外贸易
隋唐至两宋时期
对外交往
两宋时期(对外开放)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大商港广州、泉州);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元明清时期
民族关系
朝代
民族(地区)
史实
形式

西藏
设宣政院标志着西藏开始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设置机构
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管辖台湾
设置机构

新疆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战争、设置机构
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册封、设置机构
台湾
设台湾府
设置机构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元明清时期
对外交往
对外开放

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来到元大都

郑和下西洋,穿越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戚继光抗倭
闭关锁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闭关锁国政策
二、总结与启示
谈一谈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给了你哪些启示?
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闭关锁国只会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我国应该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
课堂练习
练一练
..
戚继光和郑成功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开发建设台湾
B、参加反清斗争
C、保卫东南沿海人民的安全
D、驱逐外国侵略者,维护了民族主权
D
练一练
..
中国在隋唐时期为何对外交往频繁?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原因:1、政治清明
2、经济繁荣(根本原因)
3、对外交通发达
4、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影响:中外友好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