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
邓稼先
1
2
3
4
D
D
B
C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5
6
7
D
B
C
8
10
12
13
14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6
17
综合实践·素养练
9
11
15
1.
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奠基(diàn)
谣言(yáo)
鲜为人知(xiān)
B.殷红(yīn)
署名(shǔ)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
C.开拓(tuò)
不懈(jiě)
昼夜(zhòu)
彷徨(páng
huáng)
D.挚友(zhì)
难堪(kān)
燕然(yān)
风悲日曛(xūn)
D
【点拨】A项“鲜”应读xiǎn;B项“殷”应读yān;C项“懈”应读xiè。
?
?
?
?
?
?
?
?
?
?
?
?
?
?
?
?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仰慕 悲惨 知人之明 接然不同
B.震荡 颤抖 马革裹尸 妇儒皆知
C.签字 筹话 引人注目 层出不穷
D.背诵 熟识 任人宰割 蓬断草枯
D
【点拨】A项“接”应为“截”;B项“儒”应为“孺”;C项“话”应为“划”。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学校程序设计大赛的冠军小李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土肥原贤二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
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可谓家喻户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日新月异变化的见证。
B
【点拨】“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
?
?
?
?
?
?
?
?
?
?
?
?
?
?
?
4.
【2020·福建改编】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领导班子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C
【点拨】A项句式杂糅,去掉“的根本原因”或者“造成的”;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D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B.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C.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D
【点拨】D项加点词在句中是形容词,其他三项加点词在句中都是副词。
?
?
?
?
?
?
?
6.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挣脱千年的羁绊
③唤醒沉睡的黎明
④舞动大地的雄风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B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半个世纪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邓稼先忠厚质朴的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完全是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D.文章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C
8.
★【训练点: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对比着写他们?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
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一、语文要素训练
9.
【训练点:文章结构】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独特之处?
本文采用“横式结构法”,巧设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求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豪迈,伟大而崇高。
阅读课文“‘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10.
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选文结尾处,作者以自己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邓稼先为国不辞劳苦的精神。
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引用歌词暗示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精段品读
11.
将选文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12.
选文中用了两个问句,选择一句,简要说说其中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示例一:第(1)句表达了作者对身处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友人邓稼先的深切关怀之情。
示例二:第(2)句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反映了邓稼先所担负任务的艰巨。
13.
这篇文章是袁隆平先生的自述,你从文章中读出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①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口粮。他婉言谢绝国外高薪聘请,专注国内粮食这件头等大事,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②淡泊名利,谦虚处世。以平和的态度对待院士落选,称自己水平不够。③生活简朴,反对挥霍浪费。衣食不追求名牌高档。④有理想,有追求,年事已高,不忘造福人民大众。把人生的追求与社会、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⑤热爱科学研究,把自己从事的杂交水稻事业放在第一位,不从事行政工作。
三、拓展阅读
14.
文章横线处是袁隆平写给“普通农民”的回信,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回信内容补充完整。
【点拨】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考虑。由袁隆平淡泊名利、提倡节俭、反对铺张、专心从事水稻研究等方面推断,回信可围绕反对把钱用来做雕像、建议将钱用于农业生产等方面来写;由“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我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推断,回信中要有委婉拒绝寄照片的话。
示例:谢谢你的好意,请你千万不要把钱浪费在什么雕像上,我建议你把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
15.
文章的最后一段,出版时编辑做了改动。下面是文章最后一段的原文。你认为哪一个结尾更好?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我今年(2010年)80岁,现在身体还好,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我还要进行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我有两个愿望:第一是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我们要在2015年实现,争取提前两到三年实现;第二是把超级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为世界人民造福。
原来觉得实现这两个愿望就心满意足了,现在觉得还不够,我还有更新的打算,那就是在实现了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后,如果我体力、脑力允许,那我还希望争取在2020年实现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
000公斤的奋斗目标。
【点拨】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认为原文的结尾好,可从原文的结尾详细具体、写出了袁隆平新的目标是什么、能给读者以很强的感染力等方面作答。如认为本文的结尾好,可从本文结尾言简意赅等方面作答。
示例:我认为本文的结尾好。因为这个结尾表达了袁隆平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要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志向,并且言简意赅。
16.
【2020·陕西改编】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柳青《创业史》展示的中国农民团结互助、艰苦创业的精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
略。
(2)同学们梳理初中语文课本,绘制出下面的统计图。请给统计图拟写标题。(20字以内)?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占比统计图。
示例二:各年级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在本年级的占比统计图。
示例三:各年级古诗文在本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占比统计图。
(3)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示例:他功勋卓著堪称核弹英雄。
他目标坚定献身国防事业。
17.
★本文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以后者的“锋芒毕露”突出前者的“纯”的品格,令人印象深刻。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某个人的特点来。(300字左右)
片段练笔
例文:眼前的光晕开始重叠,于是一切都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大家还没有毕业、依然可以肆无忌惮的日子。
那时候的他不出众,一转身就会被人遗忘。但是他硬是咬着牙努力登上了第一的宝座。他不骄傲,不张狂,穿衣也很朴素,总是笑呵呵的,很招人喜欢,可是现在……我想起他刚才的样子,打了耳洞,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脸上一副张扬的表情,半是蔑视半是无礼地瞥着别人,说出的话不堪入耳,让大家避而远之。
短短两年,他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个放浪形骸的少年真的是曾经那个谦和有礼的学生吗?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正津津有味地打着游戏。他的面孔棱角已十分分明,可是他的心却不如从前那般清晰了。我只得微微叹气,叹这不饶人的岁月,叹这变幻莫测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