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21张、26张)+教案+视频(共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21张、26张)+教案+视频(共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6 18:35:45

文档简介





授课班级
高二X班
授课班级
45分钟
课型
讲授新课
课题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于现代食品生产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与PPT图片和相结合,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历程。
采用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到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科学事业奋斗的斗志。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为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所作的努力,特别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贡献,感受到中国的大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现代食物生产、储备方面的进步;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方法及历史意义。
难点
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杂交育种技术
2.其他行业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储备技术(地窖、陶器)
古代粮仓储备技术
现代粮食储备技术(低温、低氧)
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教学环节:
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机械化食品生产过程的视频(2分35秒),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食物生产进步。同时提出思考:科技推动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讲授新课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PPT展示两种插秧方式的图片,带领学生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不同,得出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农业机械化。
结合教材简单讲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其具体表现:
美国——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大型机械
法国——多为平原丘陵——中型机械
日本——多为山地丘陵,国土面积狭小——小型机械
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分析农业机械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作物的单位面积大幅度增长;
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由农业机械化的原因之一是优良品种的育成推广,引出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PPT放映袁隆平的图片,简单介绍其事迹,加深学生对杂交育种技术的了解。
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文结合,带领学生浏览教材中其他行业现代化生产的内容。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过渡:食物的生产速度和人们的消耗速度不一定完全相匹配,我们常说“地主家都快没余粮了”,说明有钱有势的家庭是不是都会提前储存大量的粮食来应对不时之需啊?
通过和学生互动来引出食物储备技术的重要性,并对从古至今人类的食物储备技术发展过程进行梳理:
PPT展示原始社会时期的地窖和陶器图片,分析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PPT展示封建社会时期的粮仓图片,以“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为例分析其设计和功能。
PPT展示现代粮仓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其特点和粮食储备技术的变化。
联系生活实际,讲述疫情期间小龙虾的滞销-畅销的情况,引出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让学生思考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做到学以致用。
(三)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
1.分析产生饥饿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回顾历史,给学生简述1959-1961年的大饥荒事件和近年来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PPT展示相关图片。
提问:现今经济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吃不饱和吃不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跟国家的政治形势有关,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跟化学添加剂有关,跟相关管理部门失责有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分别总结吃不饱和吃不好两方面的原因。
2.寻求消除饥饿和强化食品安全的方法
分析完原因,归纳教材中关于消除饥饿和强化食品安全的方法:
①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协调各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政策承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为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进行头脑风暴:如果你是某个地区的负责人或者是食品行业的老板,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饥饿、提高食品安全系数?
总结其他应对措施:
(1)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如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开展非食品原料风险监测。
(2)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平台和基础设施,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4)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3.在分析完原因和方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总结消除饥饿和加强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
(1)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重视的重要问题。
(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3)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保障食品安全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理念的践行,关系到人民全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食物生产都实现了现代化,特别是农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农业机械化和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同时食物的储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由古代的地窖、陶器转为低温低氧的储存方式。食物的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有力推动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的解决,但是在广阔的地球上,依然有很多人吃不饱和吃不好。对此消除饥饿和维护食品安全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每个国家、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应该为此献出一份力量。
课后作业
1809年,法国人制造出罐头食品,成为现代食品保藏技术的开端。此后,各种现代食品保藏技术不断问世。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食品保藏技术,了解它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共26张PPT)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前说课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第3课
2
4
6
3
5
7


/content
1
8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的基本规范和统一要求,是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历史教学评价的标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作了如下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起着总结单元知识点、深化单元内容的作用。
本课具体包含三个子目: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初中时期的学习思考模式,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分析、探究等学习方法。这就有利于对学习内容展开充分探讨,掌握关键知识点。
但是高二学生经历文理分科并不久,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参与度不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上也有所欠缺,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可能会比较吃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相关内容,认识到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采用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解食物生产现代化和储备技术的进步,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为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所作的努力,体会中国的大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现代食物生产、储备方面进步的表现;
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方法及历史意义。




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分析归纳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
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机械化食品生产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食物生产进步。
同时引发思考:科技推动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导入方式: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PPT展示两种插秧方式的图片
带领学生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不同
得出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农业机械化
传统农业:费时费力
现代农业:省时省力
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梳理
给学生介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及其表现
让学生对教材
内容有系统的
认识
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带领学生多方面分析农业机械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作物的单位面积大幅度增长
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
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原因之一是优良品种的育成推广
过渡至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放映袁隆平的图片,讲述其相关事迹,加深学生对杂交育种技术的了解。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突出贡献。
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带领学生浏览教材中其他行业现代化生产的内容,PPT放映相关图片。
图文结合可加深学的印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通过俗语“地主家都快没余粮了”为切入点,
和学生进行互动,引出食物储备技术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对从古至今人类的食物储备技术发展过程进行梳理:
俗语过渡能引发学生共鸣
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本小节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讲述疫情期间小龙虾的滞销-畅销的情况,
引出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并思考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学以致用
回顾历史,给学生简述1959-1961年的大饥荒事件和近年来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
提问:现今经济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吃不饱和吃不好呢?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拓宽知识范围
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师生共同探析产生饥饿和食品安全的原因
找出教材中消除饥饿和强化食品安全的方法:
进行头脑风暴
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如果你是某个地区的负责人或者是食品行业的老板,可以怎么办?
带领学生总结消除饥饿和加强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
深化本课重点内容
促进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三)课堂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食物生产都实现了现代化,特别是农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农业机械化和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同时食物的储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由古代的地窖、陶器转为低温低氧的储存方式。
食物的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有力推动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的解决,但是饥饿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消除饥饿和维护食品安全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每个国家、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应该为此献出一份力量。
梳理知识,给学生构建一定的结构框架
(四)课后作业
1809年,法国人制造出罐头食品,成为现代食品保藏技术的开端。此后,各种现代食品保藏技术不断问世。
同学们可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食品保藏技术,了解它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八、板书设计
使用以提纲式板书为主的综合式板书。正板书以提纲的形式将内容脉络展现出来,辅以副板书进行补充,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把握更全面。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杂交育种技术
2.其他行业生产现代化的表现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储备技术(地窖、陶器)
古代粮仓储备技术
现代粮食储备技术(低温、低氧)
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历史意义:
恳请老师批评指正!(共21张PPT)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第3课
CONTENTS


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看一看
&
想一想
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食物生产进步
科技推动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现代农业:省时省力
传统农业:费时费力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0世纪初,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尽相同:
美国
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大型机械
法国
多为平原丘陵
中型机械
日本
多山地丘陵
小型机械
个体农户
小型机械
大型农场
大型机械
农业机械化的表现
中国
农业机械化的原因
1.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2.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作物的单位面积大幅度增长
3.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4.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5.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是人类有目的地创造变异的重要方法,也就是使杂交亲本的遗传物质通过重组、分离和后代选择,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他行业的现代化生产
渔业
养殖业
畜牧业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一)原始社会的储备方式




(二)古代粮仓储备技术
储存粮食最重要的是防潮湿
含嘉仓储粮的窖都在地下,最深为12米,一般为7-9米。
形状为大口小底缸形窖,窖口最大直径为18米,一般为10-16米。
窖底、窖壁修制的平整光滑坚实,再用火烧烤,防止地下水分和湿气上升,最后还要铺设木板、草、糠、席等防潮用品。
窖顶为圆锥形,最外层是厚厚的黄泥。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三)现代粮食储备技术
进步表现:
1.低温低氧技术广泛应用;
2.粮仓容量不断扩大;
3.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疫情期间小龙虾
滞销-畅销
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冷链物流
1.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
2.减少食物在运输途中的损失和浪费
3.保障生物制品和医药制品的安全有
效性
……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959-1961年的大饥荒事件
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产生饥饿和食品安全的原因
跟国家的政治形势有关
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跟相关管理部门失责有关
跟人口政策有关,引发人地矛盾
跟化学添加剂和农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有关
环境污染和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
消除饥饿和强化食品安全的方法
1.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协调各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政策承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2.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为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3.广泛推广杂交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发达国家给落后国家提供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饿
如果你是某个地区的负责人或者是食品行业的老板,可以怎么办?
1.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如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开展非食品原料风险监测。
2.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平台和基础设施,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4.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
1.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重视的重要问题。
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3.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保障食品安全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理念的践行,关系到人民全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渔业、养殖业、畜牧业
1809年,法国人制造出罐头食品,成为现代食品保藏技术的开端。此后,各种现代食品保藏技术不断问世。
同学们可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食品保藏技术,了解它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恳请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