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

文档属性

名称 心灵的慰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2-01-03 08: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2010年11月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有感于人生无常,有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腋下诞生 云冈石窟 第6窟北魏
肉髻
螺发
白毫
耳垂
千手观音
佛教造像的样式受当时审美思潮的影响
大足石刻:宝顶 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中释迦行孝报恩成佛之十二举棺葬父
佛教造像的内容吸收了儒家的忠孝伦理思想
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 唐
《步辇图》 唐代 阎立本 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 藏于故宫博物院
佛教造像的表现手法对本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司母戊方鼎
新疆克孜尔石窟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新疆克孜尔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
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克孜尔千佛洞,就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库车县西部约70公里处。
  置身于雄伟的明乌达格山举目远眺,克孜尔千佛洞尽入眼帘:悬崖上一个个石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威风八面。专家介绍,克孜尔千佛洞建造于3至13世纪,共有236个洞,现存壁画画面约10000平方米,是新疆最大的一处佛教文化遗址,现已被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新疆克孜尔石窟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中国的四大石窟
敦煌壁画 九色鹿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敦煌壁画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割肉贸鸽图 敦煌275窟 北凉
悉达多太子舍身饲虎 北魏敦煌254窟
敦煌壁画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敦煌壁画 飞天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维摩诘像 敦煌壁画 唐 吴道子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敦煌泥塑 菩萨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朝元图》 永乐宫壁画 元 道教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
《朝元图》 永乐宫壁画 元 道教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云冈石窟第16----20窟全景 北魏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云冈石窟第20窟北壁坐佛 北魏早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中国的四大石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的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中国的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中国的四大石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周围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中国的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麦积山石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男童 西魏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麦积山石窟菩萨像
麦积山石窟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四川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佛教不仅通过给美术家以新的任务而对中国艺术产生影响,而且它还是否认产生了对待艺术的新的看法。尤其党禅宗在唐宋时期获得发展后,讲求信心和体悟就在美术的品评标准中变得特别重要了。 图中描绘的禅宗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开创了强调机型和顿悟的栏中门派,他曾经说“青青翠竹,竟是法身,”也就是主张万物皆有佛性,世人能否成佛关键不在于修行,而在于能后看到自己的本性。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禅宗的影响
菩萨,按照佛教的解释,是对佛教教义有了深邃的领悟,能下救众生而尚未成就佛果的高僧。在早期的佛教中,菩萨原是男性贵族化的形象,但是传入中国以后,随着佛教的本土化,菩萨的形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试从下面敦煌莫高窟不同时期的菩萨中找出造型三的变化,从佛教本土化方面来参数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活动建议
北凉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初唐
盛唐
中唐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雅典娜女神像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雅典娜神像
希腊柱
云冈石窟第20窟北壁坐佛 北魏早期
万神殿 (前27—3世纪)
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万神殿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巴黎圣母院
法国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城岛的东端,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巴黎圣母院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圣徒小教堂的阞拱和花窗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最后的晚餐 1495--1598(意大利) 达芬奇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犹大之吻 约1304年 (意大利) 乔托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耶稣受难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最后的审判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圣母判 (意大利) 拉斐尔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古兰经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从课文中任选一件表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或者古希腊神话故事题材的美术作品,用写报告的形式讲叙它的具体内容、表现手法以及你的看法。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活动建议
2010年11月
谢谢参与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