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1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18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5 20: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授课教师:任春生
重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学习目标
三大改造: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情景再现: 张老汉的第一件烦心事儿
张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能过上好日子了,但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材料1: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材料2:土改后,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
一、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阅读材料,说说经过土改后,农民遇到了什么问题?
一家一户农业经济分散,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问题
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影响
一、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报名参加合作社
一、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1、原因:
2、时间:
1953年
3、方式: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4、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5、过程: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A111915-BE36-4E01-A7E5-04B1672EAD32}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6、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情景再现: 张老汉的第二件烦心事儿
张老汉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木匠,做木器生意。由于女婿家生产木器的工具质量差,家里人口也比较多,生产的木器数量多,但是由于工艺差,卖不上价钱。女儿家里过的朝不保夕,艰难度日。
二、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方式:
二、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结果: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情景再现: 张老汉的第三件烦心事儿
张老汉的儿子在上海绸布商店工作,虽然解放了,但工作条件还很差。每天工作12小时,有时还要长。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不是拳打脚踢就是罚款,每天挣的工资非常少,扣除房租、水电费,所余寥寥无几,难以糊口,艰难度日。
1、时间:
1954年
2、方式: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
3、政策:
创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
“公私合营”指公私双方共同经
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
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这是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1、时间:
1954年——1956年
2、方式: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
3、政策:
4、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创举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
四、三大改造的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 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实质)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1956年底,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
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
两点
内容
原因
实质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