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5 21: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壁画《大豆过江》 1958年作
壁画《一种树四种果》
1958年作
为什么1958年会出现这种壁画?
你信吗?
1949
1953
1956
1976
1966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
我国初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
1976
1966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十年探索
十年文革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
的提出,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
贡献
中共八大当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的国情
(3)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
端?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时间、地点:
1956年,在北京召开
(2)概况: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意义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胜利闭幕,毛泽东步出会场,受到大会代表和工作人员们热烈欢迎。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乘风破浪》
(二)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2.探索中的失误: (1)“大跃进”
①工业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使得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展开,全国近亿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居民捐献家中的铁制用具去炼钢
2.探索中的失误:(1)“大跃进”
②农业大跃进:虚报产量
浮夸风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2.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
(2)农业大跃进:虚报产量
浮夸风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你相信吗?
2.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2)“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评价
①积极
②消极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三面红旗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左倾错误的原因
3.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从1949年至1958年几乎年年有灾。 1959年,遭受了大面积自然灾害,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500亿斤左右,而实际上当年粮食产量只有3400亿斤,由于估产偏高,当年征购粮食达到1348亿斤,高征购使许多地方甚至征走了农民的口粮和种子粮。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
受旱面积 hm
成灾面积
受灾人口
粮食减产
1949-58年
848.32hm
271.87hm
1824.94万
339.7万吨
1959-61年
3659.30hm
1533.46hm
5748.13万
1177.1万吨
建国初期平均旱灾灾情统计指标比较 
4、结果——发生经济困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各个农村的粮食短缺,公共食堂无米下炊,导致了严重的饥荒,许多人因此被饿死,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农民多达三千多万人。
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刘少奇引用并肯定农民说法“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1958年
1960年
1961年
1959年
2950亿斤
2870亿斤
3400亿斤
4000亿斤
粮食
产量
大幅
减少
导致: 59---61年非正常死亡及减少出生人数在4000万左右
3.探索中的调整:调整国民经济
(1)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结果: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七千人大会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文化大革命
1.“文革”爆发的背景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将存在资产阶级,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 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简史》
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应优先解决什么问题?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抓阶级斗争,保护社会主义制度
由此可见,导致文革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1)时间:
1966-1976
2.“文革”爆发
(2)指挥部:
1966-1976年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
(3)动乱局面: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全国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大批各级领导和知识分子遭到批斗,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改路名
拆匾额
红卫兵在市民们的配合和支持下,将商店、工厂、学校、公社等统统改成具有革命意味的名字,如“反修路”、“东风商店”、 “红卫战校”等革命名称、如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长安大街改为“东方红大路”。



“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北京西交民巷被改名为反修路
动乱表现
(1)红卫兵运动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破四旧升级,红卫兵开始破坏、焚烧一切他们认为的资产阶级旧书籍,照片及其他艺术品,破坏文物。仅北京市,就有近72%的文物古迹被毁。




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身上贴满标语
故宫改名
毁文物
烧古籍
动乱表现
(1)红卫兵运动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2)批斗“走资派”
批斗彭德怀
批斗文学人士
动乱表现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2)批斗“走资派”
动乱表现
1969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市含冤死去,造成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文革中最大一起冤案
刘少奇的火葬单上写着化名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动乱表现
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
阎红彦(1967年1月8日,云南省委书记)
陈昌浩(1967年7月30日 原红四方面军总政委
刘少奇(1969年11月12日,共和国主席)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元帅)
贺龙(1969年6月9日,元帅)
刘盼遂(1966年,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语言学家)
杨朔(1968年8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
李广田(1968年11月2日,云南大学副校长,作家)
周瘦鹃(1968年,现代作家)
刘绶松夫妇(1969年3月16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
吴晗(1969年10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政界及社会名流人物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动乱表现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高考中断十年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3、正义的抗争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4.“文革”之终结
(1)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九一三事件”
(2)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限悲痛。

(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断然采取措施
将“四人帮”隔离审查,
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全国政权的阴谋活动。
6.危害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7.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①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③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1.经济建设
(1)工业方面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建设成就
1.经济建设
(1)工业方面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建设成就
1.经济建设
(2)新兴工业
电子、原子能、航天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颗氢弹爆炸
第一枚火箭
建设成就
1.经济建设
(3)交通方面
兰新铁路、兰青铁路、包兰铁路
兰青铁路
包兰铁路
建设成就
1.经济建设
(4)水利建设和生物
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这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建设成就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模范人物
助人为乐、爱国爱民
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铁人”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建设成就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王进喜
永不凋谢的雷锋精神——雷锋
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呢?
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科技成就
1967年6月
第一颗氢弹爆炸
1970年4月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籼[xiān]型杂交水稻
建设成就
“总路线”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调整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成绩令人瞩目。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
八大召开
反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探索之路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课堂小结
2.失误
1.良好开端
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
时间
主要任务
意义
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模范人物: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3.成就和
模范人物
随堂训练
1.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D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的严重失误是( )
A.浮夸风
B.整风运动
C.大炼钢铁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