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5 16: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历史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种
变化反映了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
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文化心理
2.下表为两汉时期农业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土地开垦得到政策保障B.犁耕技术普及全国
C.政府注重犁耕技术推广D.犁耕促进社会转型
3.“和雇匠”是唐代官营手工业作坊中由官府雇募的一类工匠,包括短期雇用的“明资匠”和长期雇用的“长上匠”。唐中后期“和雇匠”逐渐成为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生产者。“和雇匠”的大量使用反映出当时
A.官营手工业出现新型的生产关系B.官府对手工业者的束缚有所放松
C.工匠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官营手工业
4.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
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5.历史学家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中对明代行政制度进行了评论:“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但为制度之虚名;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中枢B.内阁制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C.明朝政局日益动荡混乱D.内阁权臣擅政现象的普遍
3648075635006.右图系制作于乾隆年间《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中的
16幅战图之一。该组战图围绕“战争”“献俘”“庆功”
三个主题再现清军平定准、回两部叛乱的历史,由当
时的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等人起稿绘图后送往法国雕
刻成铜版。该组战图
A.还原了伊犁叛军受降的真实场景
B.结合了西方立体派绘画创作特点
C.反映了传统科技相对落后的现状D.宣示了西北边陲主权归属的事实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游历英法等国后提出“恃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的思想。而梁启超在1897年明确提出“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康有为也在1898年主张将“定为工国”作为“国是”。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B.民族工业已经得到初步发展
C.政府经济政策不断调整D.彻底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8.20世纪初,《青浦县乡土志》记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下列对此分析准确的是
A.崇洋媚外风气成为普遍现象B.政府急需加强公共管理引导
C.西方文化对传统观念的冲击D.女子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9.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扶持鼓励发展工业的政策。在中央苏区创办国营工业和合作社工业的基础上,于1932年颁布《关于工商业投资暂行条例的决议》,规定“允许私人资本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这些举措
A.推动国民大革命取得胜利B.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要求
3705225139700C.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D.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0.20世纪30年代,《时代漫画》刊载了《东亚国际球战中
华队员人选蠡测》的讽刺漫画,并配以文字说明:“我国
球员人才辈出·······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
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
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注:图中从1至11:
宋哲元 阎锡山 蒋中正 冯玉祥 韩复榘 李宗仁 何应钦 蒋光鼐 蔡廷锴 张学良 陈济棠)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B.国民党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
C.中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D.人民企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11.下表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表格中“1”“2”代表的年份可能是
A.1927年,1949年B.1949年,1965年C.1966年,1976年D.1978年,1998年
12.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权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罗马法学家的学说中,他们认为法律主要不在于为国家提供管理模式,而在于为公民私人创设行为准则。由此可知,罗马法
A.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完善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旨在稳定罗马社会统治秩序D.民主精神影响深远
13.下图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
这反映出当时
A.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B.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D.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
14.1853年,某学者以印度的发展为例,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并指出虽然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遭遇了各种不平等待遇,但是仅仅从道义的层面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或者对落后国家表示深切的同情是无益的。据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
A.具有美化西方对外扩张的局限性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C.反映了落后国家反帝的时代诉求D.受到了阶级立场的深刻影响
15.法国于1892年与俄国缔结了对付德奥意的军事同盟,1935年与苏联签订了对付德国的互助条约,1944年又与苏联签订了针对德国的《互助同盟条约》。这些事件足以表明法国
A.恪守传统制约德国的政策B.维持欧洲大陆的均衡态势
C.构筑法苏新型的大国关系D.放弃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16.世界银行2011年5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5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这表明
A.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建立B.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C.美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D.发达经济体难以主导经济全球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同于魏晋隋唐时期区别门第的士族宗族制,一种新的宗族制在宋朝出现,明清时向社会基层广泛发展,已非常发达。它包含一些特定的构成要素:一为祠堂,可通过祭祖强化认同感,同时还是族众议事之所;二为族长,多推年长有德行者,可号令全族,惩罚族众;三为族谱,注重“睦族收族”。四为族规,内容多为伦理道德,倡导穷人“安分”,富人“恤族”,违背族规者甚至可以处死(死后报官)。五为族田,收入用于祭祖、办学、赡养鳏寡贫困的族人,以及资助族人参加科举考试。富人捐产赡族价至银千两的,官府立牌坊表彰,并颁赐“乐善好施”匾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维系家族的生存是家族制度最基本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促进生产和发展以便能更好地生存和生活是另一项基本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下图为“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变迁图”。
——摘自蔡立雄《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宗族制盛行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生存功能在1958年后增强和1978年后减弱,发展功能在上世纪80年代增强和90年代减弱的经济原因。
(8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前,英国的体育运动处于自发、朴素的状态。早期比赛和游戏没有严格区分,无比赛规则,也没有正规比赛场地,人数不定,也没有全国性运动项目,比赛过程中频发斗殴流血事件,1314年和1613年政府曾两次颁布命令禁止足球运动。19世纪中后期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以足球为例,1863年足球协会成立,制定足球运动第一版正式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形成。1867年苏格兰出现国王公园足球俱乐部,很多人从体育投资中赚得大量钱财。足球还从公学与大学学生的宠儿,变为工人阶级最重要的体育运动。1872年英格兰对抗苏格兰的足球比赛举行,国际业余足球比赛也于1890年举行。社会上,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科学和健康价值也日益认识深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伊顿公学曾规定:“低年级的男学生谁一天不踢一次足球,半日假中不踢两次足球,被罚二先令六便士之外还要挨踢。”
——摘编自任明慧《英国现代体育的起源》
材料二 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了蔡锷的《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他指出,若不迅速改变国人体魄渐差的状况,“则恐不待异种之摧挫逼迫,亦将颓然自灭矣”。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人们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戎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近代形式的运动会陆续在中国出现。
——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体育运动的变化及形成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徐蓝《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体系的多样性和编纂实践》整理
从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伴随着赋税制度演变,丁口数字已无太多意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式废除了依托保甲制度登记丁口的制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作为筹备宪政的一项措施,清政府在内务部下设立了统计司。同年制订了以全部人口数字为调查目标的全国普查人口六年计划。在实施中,有广东省上奏“自开办调查,迄今屡滋事端,如新安等州县尤为剧烈。·······半由于乡愚无知,不明调查之理由,忽睹编订门牌,哗然谓将抽丁抽税。······而调查之册籍尤多不尽不实,州县惧干谴责,即粉饰以应之;上官敷衍门面,遂隐忍而受之;自欺欺人,莫甚于此”。因此两广总督袁树勋要求“将此次调查户口拟酌缓至乡镇巡警设编及识字学塾较多时再行补办”。四川华阳县出现了“始则民怀疑惧,册报颇不以实。继则竞争议席,或至舞文浮虚,皆非确数”现象。普查匆匆开始,原定六年的计划只用四年便草草了事。但不管结果如何,这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康乾时代的户口登记制度相比,清末人口普查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人口普查失败的原因。(6分)
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高边疆”一词最初由美国格雷厄姆中将于1980年提出。所谓“高边疆”就是太空领域,他们认为历史上对于开拓国家边疆具有独特情结的美国,应该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从而使得太空领域成为美国新的边疆,发展太空工业、商业、运输业。“高边疆”战略虽然是由美国30余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战略家提出的,但是该战略提出向太空发展的思想与主张,符合美国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军事优势的需要,因此迅速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重视。“高边疆”战略问世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步骤具体实施“高边疆”战略。1982年7月,里根发布总统指令,规定美国太空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宇宙防御”;1987年9月,里根政府出台了“第二阶段战略防御系统计划”。该计划使“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战略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世界形势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苏之间的军事均势遭到破坏,世界军备竞赛更加剧烈。
——摘编自朱听昌《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美国“高边疆”战略出台的因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影响。(5分)
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元济(1867-1959),清末进士。1898年,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期间,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原富》(即亚当·斯密《国富论》)。1902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同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设立编译所,推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等大批外国学术、文学名著;他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1906年,清政府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暂用书目,共计102册,商务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等54册入选,占一半以上。其中有的教科书,印刷总量达到一亿册,成为那个时代教科书的范本。到1926年,商务印书馆已经是远东最大的出版商;同年,东方图书馆建成,向公众开放。1932年,日本纵火焚毁了东方图书馆。面对浩劫之后的纸灰与瓦砾,商务人在悲愤中奋起,收拾烬余,投入复业的奋斗中,并很快恢复出版能力,但东方图书馆却从此消失了。
——摘编自周武《张元济与近代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元济主要文化、出版活动的时代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元济主要文化、出版活动。(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