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标要求】: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单元
第9课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世纪。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4.0%。
20世纪初,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约为五六百亿美元;
20世纪末,这一数字高达300000亿美元之巨。
20世纪初,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不过在300美元以下;
20世纪末,这一数字已超过3万美元,还有一些国家甚至超过4万美元。
20世纪的经济发展: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世纪。
国际贸易和金融:
20世纪初,国际商品贸易总额约为200亿美元左右;
20世纪末,这一数字高达60000亿美元。
20世纪初,全世界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约为200亿美元;
20世纪末,这一数字已超过30000亿美元。
20世纪的经济发展:
1945
20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一战爆发
二战爆发
二战结束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新经济政策实施
苏联成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罗斯福新政
“斯大林模式”确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一五计划实施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
勃列日涅夫开始改革
西方福利国家发展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世界贸易组织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经济停滞
中国改革开放
1917
1918
1921
1922
1925
1928
1929
1933
1936
1939
1947
1944
1950
1953
1964
1975
1985
1991
1956
1990
1995
1978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滞胀”时期
凯恩斯主义盛行
一、20世纪初—40年代初的经济:
(一)社会主义世界——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思考:看教材47页的表格,你能从表格中看出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的现象?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二)资本主义世界——世界经济大危机与二战爆发
经济大危机下的社会乱象: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的措施: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锐,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币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法国实行的措施有改组法兰西银行,控制农产品销售,兴建公共工程,调整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德、日、意等国的应对方式:
美国的应对方式:
英国的应对方式:
法国的应对方式:
放弃金本位,实行罗斯福“新政”:从金融业、农业、工业等方面,颁布一系列法令,进行改革。
放弃金本位,放弃贸易自由政策。
改组法兰西银行,控制农产品销售,兴建公共工程,调整劳资关系等
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大力进行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他还说,“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人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也就是说,允许商品经济和私有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来改造小农经济,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担任总统后,立即实施了与胡佛完全不同的政策,开始了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由于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时曾说:“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发誓,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因此他上台后实施的政策就被称为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危机,国会赋予总统空前的权力。罗斯福利用这些权力,在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间,力促国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应急性“新政”立法。
——(均选自)《世界现代史(下)》
拓展思考:对比列宁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分别指出这两种政策的特点,相同点,思考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新经济政策
特点:
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相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政权。都进行了相互借鉴。
(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二战后的经济阶段特征:
20世纪70年代
1991年
黄金时期
滞涨阶段、多极化化趋势
一超多强
1945年
二、20世纪40—70年代的经济:
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背景:西欧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签订:(1)1944年7月,美、中、苏等44国在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构成:一个制度二个机构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5美元
=
1盎司黄金(美元曾经被称为美金)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②、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双挂钩-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
世界银行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1945年12月,世界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正式宣告成立。世界银行在成立之初,主要是资助西欧国家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但在1948年后,欧洲各国开始主要依赖“马歇尔计划”来恢复战后的经济,世界银行主要转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背景: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签订:(1)1947年10
,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2)194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宗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目的: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世界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力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实行时间: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2、背景: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支持。
历史借鉴: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和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
现实需要:战后经济的重建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3、主要方式:实行国有化;制定计划经济;指导经济发展。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苏联两次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第二次世纪大战后,苏联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同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日益暴露;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956年,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但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体制的问题,从而使这一经济体制进一步僵死。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了长达18年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对当时的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史称勃列日涅夫改革。这一时期的苏联,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64年到70年代初进行了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新经济体制出台”,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苏联综合国力增强。第二阶段,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经济改革步伐减缓,停留在对以往改革的调整和修补状态,没有任何创新,经济发展呈现出停滞和下降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你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1、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战后重建,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各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而走向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世界金融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建促使全球经济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后进行经济重建,因斯大林体制僵化带来了国民经济发展受挫的现象,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对苏联的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未能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启示:战后的世界经济未能平衡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因而双方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可见,共商共建才能促进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1973—1981,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出现经济“滞胀”。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1981—1993里根政府,采用扩大供给、减支、减税、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
1993—2001,克林顿执政期间,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二)苏联解体与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走向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中国恢复在WB、IMF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重大事件:
1995
1980
2003
1973
1976
2001
2016
2017
2018
贸易:美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被多元贸易体系所代替
金融: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受到强烈冲击,新兴市场国家取得更多话语权
世贸组成成立,关贸总协定结束使命
世中国加入WTO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
美国明确提出“美国优先”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IMF份额改革生效,中国世界第三,俄印巴西进前十
牙买加体系建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不断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1985年到1991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发展与人类生活:
材料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对世界贸易的依存度逐渐提高,科技含量在产品中的重要性不断升高。同时,服务贸易增长也很迅速,除传统的旅游与运输外,金融、通信、信息、数据处理、咨询、知识产权等比重提高。
这一时期,贸易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购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品尝到来自异域的美食,享受没有国界的服务。
——高中历史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到1971年,美国被迫实行与黄金比价的自由浮动,欧共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90年代以来,欧元、人民币、元、元、英镑等币种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国际结算、支付、投资、储备当中。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
(特别提款权)
,
与美元、欧元、元、英镑共同组成一-篮子货币,
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币种之一。这是人民币融入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步,
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大重要事件。
——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等
材料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然而,日趋复杂的金融行生品也具有相当的风险。在现代通信传播体系下,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哪些变化影响到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1)贸易规模扩大,对世界贸易依存度提高
(2)科技含量在产品中的重要性提高
(3)服务贸易增长
(4)贸易的形式发生变化
(5)电子商务的兴起
国际金融(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2)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
(3)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集团不断涌现
(4)金融风险性增加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20世纪以来是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期,同时也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出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发展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相互借鉴;共商共建
创新意识;合作共赢
和平崛起;金融安全
敬畏规则;与时俱进
抓住机遇…
…
四、总结
世界经济走到了关键当口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世界问题,需要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中国作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金融、贸易、投资、能源等方面共同应对,推动21世纪世界经济良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人类生活更美好!
前路艰辛,道阻且长,任重道远!
五、课后思考题: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结合所学,探讨中国为什么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案
【课标要求】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画时间轴的方法准确把握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概念,初步把握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文字材料、图表、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归纳材料,以提高其分析、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相关事实,知道20世纪以来的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得出认识,提升坚持走开放通融、合作共赢之路的决心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难点: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1、讲授法:采用讲授法时,以讲述法和讲解法为主,为同学们讲述相应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活动,让同学们清晰的认识到20世纪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采用实例论证、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对比等方法,用详实的材料来为同学们讲解20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金融和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探究法:提供有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演示法:用多媒体课件为同学们展示材料、图片、视频等内容,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学法:1、自主预习: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进行检验。
2、合作探究:教师通过提供材料,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进行思考和合作探讨,以便其提高合作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课型、课时、教具】
1、课型:新授课
2、课时:40分钟
3、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世纪的世界精彩纷呈,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变幻多端,悲喜交加,辉煌与失败共存。有人说,20世纪是极端的年代,也有人说,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世纪。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讲授新课】
环节一:知识体系构建:
教师布置互动任务:填写时间轴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好1917至1995年,有重大事件为时间节点的时间轴。如下:
教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填写,一位同学填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一位同学填写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填写完后,教师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核对。
环节二:课程分时期进行新课讲授
过渡:填完了时间轴,相信大家对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和记忆,我将20世纪的经济发展分为三段,那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段。
一、20世纪初—4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
教师讲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917年—1944年间的世界,时间进入了一战尾声,社会主义力量悄然成为世界一员,随后的20年间,社会主义如火如荼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却在经历着波及世界的一场又一场的浩劫。我们通过材料来对比下战后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
(一)社会主义世界——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提问:经过十几年年的努力,苏联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如P47表格所展示的状况。你能从表格中看出什么?
学生作答:1、从1913-1920年的数据说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因为一战而下降迅速。
2、1920年-1925年苏联的工业产值有所恢复,相对恢复比较均衡。
3、1925-1928-1932年,工业产值虽然在大幅度上升,但是上升比例大幅度失调,重工业增幅明显,而农业和轻工业增幅缓慢,甚至下降。
教师提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经济增长现象呢?
学生作答:
1、1925年的增长是因为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1925年,斯大林上台后,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一套独立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
3、苏联先后实施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用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教师总结:到1938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人瞩目。但长期的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生产使苏联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埋下了隐患。
(二)资本主义世界——世界经济大危机与二战爆发
教师讲述:与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此时的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因为盲目的的扩大生产和有限消费之间的矛盾而引起了一场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最终引致战争的爆发。
教师呈现:
视频: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下的乱象的纪录片
教师讲解:经济危机下的乱象,说明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大打击。因此。各国都纷纷采取了措施。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高了关锐,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币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法国实行的措施有改组法兰西银行,控制农产品销售,兴建公共工程,调整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教师提问: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作答:美国:罗斯福新政,颁布法令,进行改革。
法国:改组法兰西银行,控制农产品销售,兴建公共工程,调整劳资关系等
英国:放弃金本位,放弃贸易自由政策。
德日意等国:法西斯专政,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大力进行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他还说,“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人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也就是说,允许商品经济和私有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来改造小农经济,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担任总统后,立即实施了与胡佛完全不同的政策,开始了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由于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时曾说:“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发誓,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因此他上台后实施的政策就被称为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危机,国会赋予总统空前的权力。罗斯福利用这些权力,在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间,力促国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应急性“新政”立法。
——(均选自)《世界现代史(下)》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指出列宁党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作答:(1)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相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政权。都进行了相互借鉴。
(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教师总结: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思想的调整,经济思想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制度的变革。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瞩目的成果,不得不说,苏联的工业化成果影响了美国的干预政策,推动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在竞争中走向融合,成为推动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改善了公众的生活条件,环节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调整了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实力,而德国、意大利、日本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20世纪40年代中—70年代的经济发展:
教师讲授: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这样的特征,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促使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超多强时代。
教师提问:战后,经济进入高速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作答:1、第三次科技革命。2、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3、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师讲解: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战争后期,人类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盲目的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导致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而滥发纸币,实行货币贬值进行汇率战,结果只会导致大规模的金融混战,人类吸取教训在此时需要建立起来规范的体制来维护人类的生存秩序。
教师讲述: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又有两个组成部分,即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它是在战后,国际经济体系混乱,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恢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的。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教师补充讲解:影响:1.调整了世界贸易和金融秩序2.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深远影响:这一体系维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各国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变为浮动汇率,延续至今。
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教师总结: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构成:
教师讲解: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实行时间: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2、背景: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支持。
历史借鉴: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和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
现实需要:战后经济的重建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3、主要方式:实行国有化;制定计划经济;指导经济发展。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教师讲解苏联的两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你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作答:
情况对比:1、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战后重建,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各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而走向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世界金融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建促使全球经济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后进行经济重建,因斯大林体制僵化带来了国民经济发展受挫的现象,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对苏联的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未能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启示:战后的世界经济未能平衡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因而双方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可见,共商共建才能促进发展。
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经济发展:
教师讲解: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美国的经济发展:
1973—1981,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出现经济“滞胀”。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因此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1981—1993里根政府,采用扩大供给、减支、减税、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货币供应学派)
1993—2001,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苏联解体与中国改革开放
教师讲解: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1985—1991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已处于危机前的困境。戈尔巴乔夫急于求成,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教师总结:展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及中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大事时间轴并总结:在国际贸易领域,1995年世贸组织的成立,体现了国际社会要求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经济贸易体制的共同愿望,中国加入世贸、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这一切都证明以美国为中心贸易体系随着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被打破。在国际金融领域,7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扩大,国际收支由逆差变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而美国由于国内经济滞涨以及对外侵略战争,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国际收支由顺差变成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特别是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后,G20取代G7,国际经济秩序重组中合作共赢趋势进一步明显,但美国并没有放弃霸权,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规则与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师展示材料: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哪些变化影响到人类生活?
学生作答:
国际贸易:(1)贸易规模扩大,对世界贸易依存度提高
(2)科技含量在产品中的重要性提高
(3)服务贸易增长
(4)贸易的形式发生变化
(5)电子商务的兴起
国际金融:(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2)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
(3)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集团不断涌现
(4)金融风险性增加
教师提问:20世纪以来是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期,同时也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出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发展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回答:相互借鉴;共商共建;创新意识;合作共赢;和平崛起;金融安全;敬畏规则;与时俱进;抓住机遇……
【巩固新课】
环节三: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四、总结
教师总结:世界经济走到了关键当口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世界问题,需要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中国作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金融、贸易、投资、能源等方面共同应对,推动21世纪世界经济良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人类生活更美好!
五、课后思考题
教师展示材料: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探讨中国为什么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板书设计】提纲式板书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曲折发展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器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共28张PPT)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说课标要求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
三
说重点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
六
目录
四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七
说教学反思
八
一、说课标要求: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说教材:
这节课涉及到的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以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苏联的改革等基本史实在高一必修都已经学习,但在本节课中需要要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纵向线索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角度来认识这些事件。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材主要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三个子目进行了介绍,从教材内容出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在世界经济发展这一子目的叙述中,对于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体现不明显,学生很难对这100多年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得出历史认识;第二
教材对于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表述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我将采用大量材料进行铺垫。
三、说学情:
学生系统学习了《纲要(上·下)》,建构了比较系统的通史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的时空观和历史观,对于本课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纲要》都有学习。在本单元,已经学完了前两节课的内容,初步建立商贸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史料具体分析商贸发展如何改变世界,影响人类生活。
但学生缺乏对20世界人类经济发展的总体把握。时间跨度大,地理经济信息多,涉及国际组织多,因此,需要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梳理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总体特征,通过史料认识世界贸易和金融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人类发展正在经历考验。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稳定性,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共同携手。通过经济建设,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建设中可借鉴的经验和从中获得启示。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画时间轴的方法准确把握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概念,初步把握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文字材料、图表、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归纳材料,以提高其分析、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相关事实,知道20世纪以来的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得出认识,提升坚持走开放通融、合作共赢之路的决心和责任感。
五、说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难点: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六、说教学方法:
教法:1、讲授法:采用讲授法时,以讲述法和讲解法为主,为同学们讲述相应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活动,让同学们清晰的认识到20世纪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采用实例论证、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对比等方法,用详实的材料来为同学们讲解20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金融和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探究法:提供有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演示法:用多媒体课件为同学们展示材料、图片、视频等内容,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学法:1、自主预习: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进行检验。
2、合作探究:教师通过提供材料,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进行思考和合作探讨,以便其提高合作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设计:课题导入
用20世纪的经济发展数据来展示本课的主题,点明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产生认知。
新课讲授设计
设计意图:教师将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由两位同学上台写出发展脉络,体现时空观念,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时间线索,展开本节课的问题探讨。
子目一:20世纪初—40年代初的经济:
教师将这个子目分为社会主义经济——苏联的建立与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下的乱象与经济治理措施,通过讲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给学生建立基本史实的认知;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大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后期的治理办法的选择,让学生们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和经济危机道路选择不同,将会有不同的结果。如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挽救了危机,德日等国却走上法西斯政权,发动战争。
子目一:20世纪初—40年代初的经济:
教师将这个子目分为社会主义经济——苏联的建立与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下的乱象与经济治理措施,通过讲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给学生建立基本史实的认知;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大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后期的治理办法的选择,让学生们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和经济危机道路选择不同,将会有不同的结果。如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挽救了危机,德日等国却走上法西斯政权,发动战争。
子目一:20世纪初—40年代初的经济:
最后教师将苏联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放在一起对比,启发学生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设计意图:两种不同的制度对比,则带来了不同的结果。战争给资本主义带来灾难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工业建设,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政策为人类带来了不同的道路选择,本幕设计意图是有助于学生对经济发展多样性的理解。同时通过两种政策的对比,获得相互借鉴的启示。
教学过渡:
设计意图:用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作为教学过渡,引导学生先构建知识脉络,掌握二战后的经济发展特征。
子目二:20世纪40—70年代的经济: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解战后世界的经济体系建设情况,从国际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建设为主要线索,让学生清晰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建设下,得到了恢复与发展。让同学们认识到共商共建的重要性。
子目二:20世纪40—70年代的经济: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解战后世界的经济体系建设情况,从国际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建设为主要线索,让学生清晰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建设下,得到了恢复与发展。让同学们认识到共商共建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人认识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经济理论的支撑和运用,同时也要借鉴前人的经验。
子目二:20世纪40—70年代的经济:
子目二:20世纪40—70年代的经济: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解这一时期的苏联,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进行改革措施的方案,通过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时出现的阻力,未能成功解决体制僵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对比。
子目二:20世纪40—70年代的经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之前的讲解来对比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境况,让学生获得经济建设中的启示,共建促进发展。
子目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20世纪70年代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美国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困境。
子目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情况,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让学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形成对比。
子目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国际金融和贸易发展的情况的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子目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
设计意图:通过对20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谈谈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获得哪些经验,让中国的经济建设有更好的发展。
子目四:总结
设计意图:中国作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要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子目五:思考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发展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经济战略提出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曲折发展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器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设计意图:纲要式板书
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线索,概括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基本结构、层次,突出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思维,便于学生记忆知识要点。
八、说教学反思:
本次说课是课前说课,介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设计内容可能不够全面,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
感谢聆听
恳请批评指正